36氪广东首发丨赶在大规模产业化前夜,钙钛矿电池企业「西安天交」获得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许璧端@36氪广东·2023年11月01日 09:00
“在钙钛矿光伏电池领域,将来谁能走向市场,取决于谁的组件能真正落地使用。”
西安天交
天使轮陕西省2023-04
钙钛矿光伏电池研发商
我要联系

文| 麦小河 

编辑| 许璧端 廖尧 

36氪广东获悉,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交」)获得近亿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容亿投资。资金主要用于10MW的中试产线建设以及耗材、人员等其他经营所需成本支出。

近几年,中国的光伏行业历经高光时刻,在这当中,最亮眼的莫过于晶硅电池。如今,晶硅电池“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望被“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钙钛矿所打破。

在市场不断加注晶硅电池之时,晶硅电池也开始显露出发展瓶颈,归根结底,离不开“降本增效”四字。

晶硅电池降本之难,源于其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从材料来看,近几年,硅料价格已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价格始终高企;在生产过程中,至少需要硅料、组建、加工、制造等多道工序环节,这也决定了晶硅电池生产的成本难再下降。

从效率来看,晶硅本身作为半导体,受边缘理论的极限效率所限,目前的电池效率眼见已逼近理论极限。「天交」创始人董化认为,若要进一步“降本增效”,则需要出现新的技术去换道超车,而钙钛矿或许能担负这样的使命。

目前钙钛矿被称为“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相较于主流的晶硅电池,前者具有更高理论极限效率、更低成本的优势。首先从稳定性来看,钙钛矿作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相较纯有机的太阳能电池具备更优良的稳定性能。效率方面,过去十三年,钙钛矿实验室转换效率从3.8%大幅提升到26%,而晶硅电池达到同样成绩则用了40年。

当前正是国内钙钛矿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前夜,瞄准这一机遇,董化及创始团队决定入局赛道并成立「天交」,专注研发钙钛矿光伏电池。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即2013年,团队就已经进入了钙钛矿领域研究。

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天交」创始团队有着深厚的西安交通大学基因,除了拥有高学术水平的科学家、博士,还有具备丰富产业化经验的国企高管、跨国公司高管以及连续创业者,并且有国际知名的钙钛矿光伏专家团队作为顾问指导。

虽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背景,但董化也坦言,相比业内成立于一、两年前,甚至已经融到了A轮的公司,「天交」的入局时间兴许是晚了一些。但他认为,「天交」已掌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大面积制备技术和电池稳定性,由此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壁垒。

在大面积制备方面,董化亦直言,目前「天交」能做的组件面积并不算太大,最大为1000c㎡,但「天交」已经掌握了大面积承包技术,将来向1.5㎡或2㎡拓展使就可以实现“丝滑过渡”;同时能够避免技术对于大面积组件的不适配性,从而保持较高的良品率。

而在稳定性上,董化介绍,「天交」自我评估组件的良品率可达到90%以上。而导致组件不稳定的因素大概可分为“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外在”主要是封装以后水氧问题,这可以通过封装技术去隔绝水氧和环境污染。

“内在”则需要专有的技术,令钙钛矿材料保持晶硅相等的稳定性,「天交」目前掌握的技术,能够在高温和连续光照的情况下,保持材料的稳定性。同时「天交」也持续开展相关的加速老化实验,“在高低温循环、高温高湿、连续光照和紫外辐照等恶劣条件下,产品都可以达到IEC标准”。

目前,「天交」专研单节的钙钛矿组件,包括刚性与柔性两类。刚性组件多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电频率场景,柔性则搭载于汽车车顶用作车载光伏,或应用于5G基站。

董化坦言,「天交」目前的出货量不算很大,计划先将布局非集成发电场景,当形成稳定的良品率和出货量后,再考虑与合作伙伴建立小型集成发电站,逐步进入到大规模集中发电领域。

董化认为,“在钙钛矿光伏电池领域,将来谁能走向市场,取决于谁的组件能真正落地使用,而不是谁的组件先达到高的效率”,因为最终的性能需要量产后由用户端评判。董化希望「天交在」做到效率稳定的同时,尽快完成小型组建的定点出货,从用户端听到真实有效的产品反馈。

“目前行业是百家争鸣的状态,同行各家都有一些独特的配方或者制备技术。从材料配方、成膜技术以及修饰技术,「天交」都构成了一套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董化说道。

在产业化路径方面,目前「天交」正在建设10MW中试线,预计2024年Q1完成中试线的建设,2024年Q2完成中试验证;同时在明年Q3开始建设百兆瓦级的量产基地,预计会在2025年建成百兆瓦的量产线,并实现百兆瓦量产出口。

投资人说

本轮投资方容亿投资的投资总监严伟亮表示:“从投资维度来看,容亿已经跟踪钙钛矿产业很长时间,并绝对看好这样的大产业方向。光伏行业不断在技术迭代,在这当中决定市场接受度和渗透率的关键,就是投入产出比和综合成本能否跑到市场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光伏、钙钛矿行业,其实都是科研院校技术先行,由院校去传递技术,再将市场、资金、人才积聚起来,实现规模化的降本。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钙钛矿要比晶硅跑得快很多。就如董化所介绍的钙钛矿性能,不管是理论的角度还是实际的产业化,钙钛矿未来的成本优势还是十分明显。

“近年来我们也接触过很多企业,而一直迟迟没有下手,主要是想找到符合我们自身投资标准的标的。容亿投资最看重「天交」的两点,首先是团队的技术背景,能够在产业化落地方面进行“降维打击”;其次是「天交」的封装技术明显区别于业内其他企业,为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基础支撑。目前看来,「天交」的产业化动作也比一般的团队要快,我认为他们所具备的能力,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8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西安天交
我要联系
钙钛矿光伏电池研发商

下一篇

中国商业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向,必须发挥中国企业家创新、实践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精神,构建基于新商业伦理的中国商业文明。

2023-11-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