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规模与估值大幅缩水,极兔速递上市,基石投资者亏惨?

新消费财研社·2023年10月27日 07:33
估值狂跌,机构投资者均被套。

三年亏损248亿元,极兔估值与募资规模大缩水!

四个多月前,极兔速递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预期市值超800亿港元,正式吹响了迈入资本市场的号角。

10月26日,极兔速递在港交所公告称,香港IPO发行价定为每股12港元,将于10月2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净额预计为35.28亿港元,面向散户部分获得1.36倍超额认购。B类股份将以每手200股B类股份进行买卖,B类股份的股份代号为1519。

快菜鸟、顺丰一步,极兔速递即将成为今年率先登陆港股上市的物流企业。尽管率先一步踏入资本市场,但作为国内物流市场的“后来者”,极兔在发展道路上一路狂奔,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只疯狂奔跑的兔子“带伤”冲入资本市场,未来极兔还能继续狂奔多久?

IPO募资规模大幅缩水,估值狂跌机构投资者均被套

新消费财研社注意到,据极兔速递最新披露的公告,公司IPO募资规模严重缩水。

经扣除承销费、佣金及就全球发售应付的预计开支后,极兔速递预计将收取的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35.28亿港元。而据证券时报6月的报道,极兔速递募资规模在5亿美元至10亿美元(约39.09亿港元-78.18亿港元)之间。

可以看到,极兔速递最新预计募得的35.28亿港元资金,不仅较此前计划的78.18亿港元的上限折去一半,甚至小幅低于下限39.0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多轮融资前,极兔速递的估值已达1300亿元(约为200亿美元),是国内仅次于阿里旗下菜鸟网络(估值约1800亿元)的物流独角兽企业。如今结合股本和发行价看,极兔速递市值为1057亿港元(约为135亿美元),市值直接缩水65亿美元。

据招股书,自成立以来,极兔速递进行过多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超过50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腾讯、高瓴投资、博裕投资等知名公司。

极兔速递上市前的D轮融资在2023年5月,该轮投资机构为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优先股发行价格为7.65美元/股,共融资2亿美元,约占公司股本的1.54%。以融资后16.97亿股股本计算,极兔速递投后估值近130亿美元。

回顾更早之前的几轮融资,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极兔速递C1轮优先股融资的价格为14.1美元/股。即使按照2021年末已发行的14.1亿股股本大致估算,极兔速递在C1轮融资时估值或超过190亿美元,这意味着D轮融资估值显著低于C1轮。

此外,极兔速递共有9位基石投资者,均为极兔速递的股东。据招股书,极兔IPO前腾讯持股比例高达6.32%,博裕资本持股达6.10%,D1、高瓴、GLP、红杉、顺丰控股分别持有3.10%、2.00%、1.99%、1.62%、1.54%,淡马锡、Aspex Management持股不足1%。

在IPO前,极兔速递已经累计获得55.7亿美元融资,前五大外部股东分别为腾讯(6.32%)、博裕(6.10%)、ATM Capital(5.49%)、D1 Capital(3.10%)以及高瓴资本(2%)。

在距上市临门一脚之时,极兔也已订立好基石投资协议。其中九大基石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认购总金额为1.995亿美元。这意味着,一旦度过上市解禁期,极兔必保证股价高于发行价格,才能给基石投资者一个满意答复。

如今看来,极兔速递不仅估值不断大幅下滑,募资规模也严重缩水,发行价12港元/股(约1.54美元)的价格,更是远远低于大股东此前几轮融资认购股的价格,差距之大已不能用“腰斩”来形容,风投们无一幸免均被套,甚至可以说亏得十分惨烈。

三年半合计亏损248亿元,“以价换量”的模式可持续吗?

极兔速递的“舍命狂奔”、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注定了其“流血”上市的命运。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极兔经调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4.76亿美元、11.78亿美元、14.88亿美元、2.64亿美元。三年半时间,极兔累计亏损超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8亿元,大有赔本赚吆喝的态势。

对于产生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极兔解释称,一是在中国的业务通过打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导致,二是跨境业务及2022年扩展至新市场导致成本增加,第三则是收购百世快递导致成本增加。

事实上,中国区业务是拖累极兔全盘业绩的主要“出血点”。2020年-2022年,其中国市场经调整EBITDA分别为-6.2亿美元、-9.4亿美元、-3.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和新市场仍处于亏损之中。

过去的三年里,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一直做着“赔本的买卖”。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极兔在国内的平均单票成本分别为0.51美元、0.41美元、0.4美元,均高于其同期的平均单票收入。“送一单,赔一单”成为极兔营收规模及市场版图扩大背后潜藏的危机。

此外,极兔速递通过并购如百世快递中国、顺丰丰网等外延式扩张拓展中国业务。大幅亏损、并购叠加资源投入也导致极兔速递失血严重。

作为中国快递市场新秀,极兔速递试图通过“价格战”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是无可厚非的。从业绩数据来看,极兔过去三年在中国的毛利率已由2020年的-120.4%收窄至2021年的-55.9%,并进一步降至2022年的-16.2%。可见规模效应正在进一步显现。

截至2023年上半年,极兔共拥有约8700个网络合作伙伴,运营265个转运中心,超过8400辆干线运输车辆,其中包括4400多辆自有干线运输车辆及约3900条干线路线,以及超过1.86万个揽件及派件网点。

得益于此,极兔2020年-2022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6%,在国内的平均单票收入分别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2023年上半年,在国内快递行业单票收入整体同比下滑4.3%的情况下,极兔仅同比下滑0.03%。

只不过,极兔速递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的代价是不断砸钱。2020年-2022年,极兔速递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5.3亿美元。失血严重,极兔速递只能靠外部融资驱动。

对此,有专家称,极兔速递的“低价”策略或许可以助其在短时间内增强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只靠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的策略显然是靠不住的,并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和行业健康发展。

从行业角度来看,极兔速递盲目地“卷低”价格,并不利于中国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过于激进的低价策略会压缩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只会让更多的快递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末端派送人员的派送费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宁可亏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总之,极兔速递以价换量的打法和并购叠加大规模很耗费现金流,虽然让极兔以较短的时间上市,但是也让极兔无法“止血”。

事实上,极兔速递的资产负债率早已远高于同行数倍之多。自2020年末至2023半年末,其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141%、201%、185%、190%。而圆通资产负债率平均仅31%,申通、韵达、顺丰也均在55%左右。

服务满意度排名垫底,极兔速递赢了规模失了口碑

在任何行业中,“价格战”都是把双刃剑,低价确实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是低价也会让企业现金流受损以及企业会忽视服务质量,极兔速递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极兔速递而言,一味只想把价格降低,不仅容易忽略在服务质量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还可能触碰到监管的红线。2021年4月9日,因低价倾销等问题,极兔速递就曾遭到义乌邮政管理局处罚,部分分拨中心被停业整治。

国家邮政局网站信息显示,在2022年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排名中,极兔速递位列第九,排名垫底。而在此之前,极兔速递还因为寄丢毕业证只赔偿客户1500元而引发网友热议。

值得注意的是,有网友发帖称,极兔日均投诉近百条,满意度调查垫底。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关于极兔速递的投诉也是层出不穷,内容涵盖服务质量差、配送时间长、快递丢件等方面。

经查询发现,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极兔的投诉量已达上万起。此外,还有声音反映极兔恶意压低快递配送服务费,搅乱物流行业秩序,且恶意克扣货运人员资费的情况。

不仅如此,极兔速递近两年来也是频频陷入舆论风波。例如在去年五月发生的“极兔速递寄丢毕业证学位证只赔1760元”事件,在当时成为行业热点事件并且登上了微博热搜。

距离丢失毕业证事件仅仅四个月,又有网友爆料称自己由极兔速递送来的快递被扔在路边无人通知,与快递员沟通时却被告知“我们送快递从来都是这样。”而且并不在意投诉。如此恶劣的服务态度让该网友十分气愤,这则消息也再次将极兔送上了“风口浪尖”。

由此可见,一味低价并不能弥补极兔服务口碑恶劣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三年亏损之下的极兔仍然面临生存考验。

业内专家评价称,我国物流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极兔速递虽然在持续亏损之下成功付港上市,但上市对于极兔而言也是一个新开始。若极兔继续走打价格战而轻服务的发展路线,那么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恐怕不会长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消费财研社”(ID:XF-caiyanshe),作者:怡宝,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内控问题不容小视。

2023-10-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