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金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杨棵: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WISE2023 新风向
周康“WISE2023新风向大会”演讲(图源:现场拍摄)
编辑|庄泽欣 许璧端 廖尧
9月22日,“WISE2023 新风向-36Kr × 金苗行动专精特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由36氪、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特别支持。
经过了12年的发展,2023年的“专精特新”已然具备一定规模,企业不断释放出企业想要做大、做优、做强的时代声音。“专精特新”已迈向全新的时代,一个生态重构的时代,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在实际发展中能够实现资金支持、创新协同、市场拓展、人才短缺等多方面破题、让“专精特新”不再受困的新生态。
而广东作为国内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截至今年,全省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数量达1525家,跃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去年,我们针对“专精特新”的发展机遇、转型难题和融资堵点进行深入共创讨论;今年,我们以“筑基服务生态,链接产投风口”为主题,与政府、券商、投资机构、律所和各企业代表一道,解读专精特新新政策,探讨大湾区商业资源的流向,深度助力“专精特新”新生态构建。
本次大会上,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杨棵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囚徒困境’的思考”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中小企业创新突破的想法。
周康“WISE2023新风向大会”演讲(图源:现场拍摄)
以下是杨棵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今天我代表科金集团来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做一个类似于互动式的交流——“要素整合,跨越瓶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囚徒困境的思考”。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是“成于科技,长于金融”,致力于成为大湾区科技和产业服务的领军者。我们在长期投资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存在的一些诉求以及痛点和堵点。
首先我想分享一下什么是“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来的,是非零和博弈的典型例子。它假设有两个共同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他们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在这个时候,有三种情况给到这两个罪犯去选择。
第一种情况是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由于证据不确定,两个人都坐牢一年;第二种情况是一个人揭发对方,另外一个人并不揭发对方,揭发的人因为立功而免于坐牢,而选择不揭发的人因为不合作而入狱10年;第三种就是两个人互相揭发,因为证据确凿,两个人都要坐牢8年。
如果把我们自己带入到这种环境里面,大家可能都会选择第三种情况,因为在不能进行信息互通的情况下,大家都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揭发自己。从自保的角度来说,一定是要先揭发对方。这种情况我们就叫做“囚徒困境”。
如果说双方合作,都选择不揭发对方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因为资源要素的不匹配、信息的不畅通,可能造成最后双方内耗的局面。
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什么会面临“囚徒困境”?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共性的、普遍的问题。我们在走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发现,截止2022年底,虽然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总数已经突破45万家,但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毛利率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降低、融资渠道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受限、难以招到并留住优质人才和核心骨干等难题。
公司缺乏精准的战略定位,大而全还是小而精,在一年的发展过程中向哪里去要增量,以及技术创新之路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不走技术创新之路,又必将被超越……这些共性的、普遍的问题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时候会面临“囚徒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发、市场营销、产品、运营、行政与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在争夺公司内部有限的资源,而争夺资源的过程中,本身各个条件就面临着博弈。
二是在外部博弈激烈的情况下,多家公司互相都不竞争对方的市场,或者自己不竞争别人的市场,别人来蚕食自己的市场,这两种情况我们认为都几乎不可能发生。最大的可能性是大家都在争夺对方的市场。
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长,市场由做大蛋糕,大家一起来分配,逐渐转向存量结构优化。而增量部分逐渐萎缩的情况下,互相争夺对方的市场,这种可能性在最大程度上会发生。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把自己的资源往“囚徒困境”叠加,最后可能导致效率和资源要素没有达到最优匹配。
我刚刚也讲到,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囚徒困境”的情况。中小企业为什么会面临“囚徒困境”呢?
第一个肯定跟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有关。我们在走访企业、做投资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家朋友反馈,如果把市场规模比作一块蛋糕,以前每年都可以拓展10寸的份额。至于哪家企业在新增的份额当中切到的蛋糕最大,那是各凭本事。
但是现在,随着逆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去年30寸的蛋糕,今年可能在某一些领域会变成20寸。这样的话不光是增量这一块无法有效切割,反而存量部分大家还要互相内卷。
去年,我们可以看到,像锂电池的碳酸锂矿价格可以做到60万元一吨,今年可能只要20万元一吨,这种上下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会为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居高不下的供应链成本。
同时,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在研发、技术、营销、市场、人才等方面如何匹配,都会影响企业的资源和要素利用。所以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囚徒困境”好像是一道难解的命题。对此,我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向要素汇聚的中央集聚发展资源。目前,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基本确定,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以及北交所中,在很多投资人以及企业家朋友的眼中,可能北交所给我们的印象是相对比较陌生的,我们金苗行动其实是聚焦于北交所上市的这一大批优质科技型企业。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截止今年8月31号,北交所上市公司已经有217家,对比最初,数量已经增加了三倍,累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超过44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金额2亿元。截止今年上半年,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中有100家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超过9成的企业实现了盈利,这种盈利水平比主板的企业还要高,有超过8成的企业实现了分红。
对于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而言,北交所门槛低,市盈率估值相对较低,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同时它的融资属性也一直在持续改善。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的。如果企业利润体量离上主板、科创板、深交所还有一定距离的话,我觉得在符合自己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如果能上北交所,争取资本市场的关注,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北交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我认为应该科学合理地整合要素资源,规划发展、里程碑。我们今年碰到很多情况,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投过的一个做生物组织的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专利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相关资质的申报都没有提前做好规划,以至于当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准备往上市这条路走的时候,才发现专利以及相关资质还没有拿全。这个时候,企业又因为最初的规划没有做好,而把自己发展的计划延后了。
所以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各种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是专家。可能有些创始人是技术出身,有些创始人是市场出身,有些创始人可能是财务出身,所以这些问题一定会持续存在着,比如缺乏精准培育支撑,特别是产业链、资本链与金融链融合不充分,与人才链、服务链匹配程度较弱等。在集聚重大成果转化这个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存在着各种痛点、难点以及堵点,例如自身对创新要素融通,对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整体规划部署不足。
企业的需求与社会资源的供给端之间的匹配,我相信一定是离不开专业性、综合性的产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我认为只有摸清产业家底,摸清产业交流的政策,将产业治理做到精细化,产业培育做到规划清晰可控,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之间才能有效的打通。
我们集团是以一体两翼为使命,从事产业园的投资建设和开发运营,目前运营了两个国家级的孵化器,并在广州的各区进行产业园区的新增拓展。同时,我们建立了涵盖人才服务、技术合同登记、科技金融、资金池管理等一系列的科技服务取证。我们还做股权投资,践行“房东+股东+管家”的理念。我们是以科技金融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对于专业化、市场化、集群化的产业服务,机构也势在必行。
第三个我觉得是与优秀的合作伙伴为伍,而事半功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老板一般都有一个理念:希望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能够陪伴他,或者说带着他独立去上市。但从今年资本市场的表现以及与很多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趋势也在变化,一个是政策调整带来的转化,比如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基本上暂停了。很多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原来基于第五套标准上市路径的,企业发展变得不太确定。因此导致很多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被并购或者说短线出让。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很多企业,比如说一些饲料添加剂企业、检测服务企业,他们的毛利率都很高,但是在面临上市这样一个合规性要求高、时间比较长的挑战面前,很多企业家也会选择和同类型企业进行整合与重组。所以说,我认为创业不是个人独行,而是与一群优秀的人为伍,不断地去攀登高峰的过程。好的企业不一定要走独立上市的道路,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公司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是在市场存量优化结构升级中的一种优秀选择。而先行者往往会最先获利。
第四个,我认为是要树立长坡厚雪的思维,跨越周期才可能赢得胜利。变化的始终是终端的呈现,不变的是“衣食住行用”的底层逻辑。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我觉得只要所选择的赛道或者推进的产品、业务线,最终通过“衣食住行用”的底层逻辑实现了变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就是长期可持续实现的,而往往一种主流技术的变革,它带来的红利也是翻天覆地且长期持续的。所以,我认为只要中小企业能够符合“衣食住行用”的底层逻辑,或者说能够搭上主流技术的赛道,就应该坚持长期地做下去,对自己的事业有一定的信心。
所以说,长坡厚雪在于坚定对自己赛道的认可和信心,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就该出手了。登陆资本市场也好,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也好,都是一种顺势而为的举措。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