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投资协会、恒邦资本杨冷羽:“绿氢+储能”是氢能最终核心的应用场景|WISE2023 新风向

36氪广东·2023年10月13日 14:17
如果现在还想追求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宁德时代,一定是在氢能赛道。

杨冷羽“WISE2023新风向大会”演讲(图源:现场拍摄)

编辑|李金珊 许璧端 廖尧

9月22日,“WISE2023 新风向-36Kr × 金苗行动专精特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由36氪、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广州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特别支持。

经过了12年的发展,2023年的“专精特新”已然具备一定规模,企业不断释放出企业想要做大、做优、做强的时代声音。“专精特新”已迈向全新的时代,一个生态重构的时代,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在实际发展中能够实现资金支持、创新协同、市场拓展、人才短缺等多方面破题、让“专精特新”不再受困的新生态。

而广东作为国内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截至今年,全省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数量达1525家,跃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更是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去年,我们针对“专精特新”的发展机遇、转型难题和融资堵点进行深入共创讨论;今年,我们以“筑基服务生态,链接产投风口”为主题,与政府、券商、投资机构、律所和各企业代表一道,解读专精特新新政策,探讨大湾区商业资源的流向,深度助力“专精特新”新生态构建。

本次大会也邀请到国际氢能投资协会执行会长、恒邦资本合伙人杨冷羽先生,以“进击的专精特新氢能赛道:投资机会如何?”为主题,分享氢能产业的发展和投资逻辑。

杨冷羽“WISE2023新风向大会”演讲(图源:现场拍摄)

以下是杨冷羽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邹院长刚刚讲到了专精特新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投资也是目前投资界比较重视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双碳投资。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新兴的赛道——氢能。可能最近很多人对氢能有所了解,而氢能在中国尤其专精特新领域中到底发展如何,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近期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一共有17家涉及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进入榜单。这17家上榜企业,业务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氢能装备、零部件、材料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誉为“潜力版500强”,所以能够进入到这个榜单的企业,应该说未来在产业端有着非常强的推进力。而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榜单里,这样的氢能企业越来越多。

我个人是中国比较早做氢能产业投资的投资人,投资了中科富海,国鸿氢能等各氢燃料电池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我还是拥有1100台氢燃料物流货车和加氢站的运营平台「氢车熟路」的联合创始人。我曾参与了广东第一批氢能汽车的示范应用。所以从氢能产业链投资到运营,我都有非常深入的参与。

另外介绍一下国际氢能投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协会成立于今年年初,汇聚氢能投资者、项目持有者、学者、非政府组织专家,希望从国际上引进资金,推动中国优质氢能企业发展,帮助地方政府布局氢能产业。协会目前已经布局全产业链,投资支持了巴拉德、亿华通、重塑股份、国鸿氢能、广州独角兽鸿基创能和中山中科富海等企业。

很多人问我,氢能、双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今天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双碳的本质是因为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从我们祖先高碳的柴火时代,到中低碳的化石能源时代,再到现在的新能源时代,其实就是人类能源体系的变更。

说简单一点,就是汽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濒临耗尽,我们的子孙后代需要一种新能源,这个是核心的驱动力。

“氢能是未来能源的核心”,这是麦肯锡前段时间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的预测,到2050年,化石能源会下降到人类使用能源的40%以下,而剩下的60%是什么?是氢和电。

氢能未来发展最核心的发展路径,是在炼钢、炼铁、化工、海运、空运、陆运等领域逐步扩大。在中国,目前用氢能替代化学能源的主要领域并不是汽车,而是炼钢、炼铁、化工等大工业领域。因为中国是一个少油少汽的国家,目前最迫切的就是让便宜的氢来替代化石能源。

目前推广氢能和氢燃料的并不是只有中国一家,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当前,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间的国际氢能源竞赛已经展开序幕,谁能掌握便宜、廉价的新能源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能源市场里面占据优势。

谈到氢能,很多人会担心安全问题。其实早在2019年,我们就在深圳落地了600台氢燃料汽车,这也是近几年来广东省当批最大体量的氢燃料汽车,后面这批车也陆续落地在广州、中山、佛山。

我认为安全其实是技术和制度相结合。郭烈锦院士曾指出,氢跟燃气一样,同样是会爆炸,但是氢扩散的速率较快,开放空间中要达到爆燃的浓度是很困难的。在历史进程中,氢的安全事故是极少的,不能因为能量大,就觉得氢能不安全。而早在2019年,在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中国就出版了第一版《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

而氢燃料电池和当今主推电动汽车的发展理念是否有冲突?其实氢燃料汽车本身是增程式的,氢燃料电池作为发电机,发电功率非常大,所以需要锂电池作为辅助,解决启动速度等问题。因此燃料电池和锂电本身是互补关系。

另外,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曾预测,到2025年,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成本可以降到每千瓦1000元,可以与国六排放的内燃机在成本上进行竞争。

在氢能源的制、储、运、加各环节中,氢储运是目前投资人比较关注的技术。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方向是“西氢东送”,这也是中国今年的一个国家工程,第一条“西氢东送”的氢管道就是从内蒙古输送到到北京,未来可能一些西部的管道也会延伸到广东、长三角等地区。我认为这种氢气管道将会在中国大陆上普及。

前几天我参加了日本东京秋季国际氢能展,日本目前在液氢运输领域十分有优势,因为日本非常缺氢,其氢气基本都是从澳大利亚运输过来的。日本目前最大液氢运输船上有四个4万立方米的液氢罐。未来在大洋上,这样的液氢船也许将会替代石油运输船。

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方面,加氢站与燃料电池汽车实际上是“鸡与蛋”的问题。因地制宜推动氢的应用,而不是局限在汽车应用上,是推广氢能基础设施的关键。广东省在氢能发展上是位于全国前列的,尤其前阵子发布《制氢加氢一体站安全技术规范》,给出了一体站的等级划分,而原先的制氢都是和加氢站分开的。

关于制氢,有三个核心的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前段时间有条新闻,就是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实现了海水无淡化制氢。地球70%的面积都是海水,假如能直接海上风电加上海水直接制氢,相当于海水能源源不断地变成氢,提供给人类作为能源使用。

大家可能买过纯电动汽车,中国从2009年开始就有纯电动汽车补贴,其实当时对燃料电池汽车也有补贴。当时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补贴是25万元一台,是纯电动汽车6万元一台的补贴的四倍,但中国当时缺乏燃料电池技术。

一直到2015年,我们协会背后的资本投资了加拿大巴拉德,将其技术和产线引入中国,中国的氢能产业才开始加速发展。如果现在企业和投资人还想追求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宁德时代,一定是在氢能赛道。

不同于以往“大水漫灌”式补贴,当前中国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第一批示范城市群就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第二批则包括河北和河南。

如果大家对氢能赛道感兴趣,《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这几个文件非常值得关注。

目前整个氢能产业链,从上游制储运到中游燃料电池系统,再到下游终端应用构成,非常庞大,所以这一赛道对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天堂。很多人问我氢能最终核心的应用场景和模式,我认为是“绿氢+储能”。

作为投资人,我们观察到目前氢能赛道的投资类型,主要分为产业基金、产业园区投资、公司直投及联营合营四类,其中产业园区投资成为资金主要去向,占比达到了63%,其次为公司直投。

最后展望一下,我们认为氢能作为一种具备诸多无可比拟的属性的能源,号称“21世纪终极能源”,其在中国以及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承担了重大战略地位。

欢迎大家跟我多多交流氢能发展的观点,谢谢大家。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1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智链引擎"计划在2023年Q4启动外部融资,旨在未来24个月内实现收支平衡,并扩大服务范围至全球App开发者,成为一家服务国际市场的SaaS企业。

2023-10-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