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内陆地区助力中国稳固世界工厂地位
要撼动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控制地位将十分困难。
01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7日发表记者贾森·道格拉斯的报道,题为《中国的工厂正在转移——但不是转移到印度或墨西哥》。报道称,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在接替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竞争中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袤的内陆地区。
报道指出,随着各家企业在中国中西部省份寻找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制造业正在远离中国繁华的沿海地区。
近年来,随着美国加税推高商品成本,以及中国沿海大城市将重点放在高科技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其他先进产业上,制造业迁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其结果是中国内陆省份的出口激增,令希望拿下中国制造业皇冠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出口增速相形见绌。
报道认为,在西方国家越来越警惕中国成为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等关键行业的供应商之际,中国内陆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帮助中国深化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学家表示,美国及其盟国正在通过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来说服企业接受中国以外的替代者,不过企业可能还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在采购方面作出重大转变。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城市政策教授、经济学家戈登·汉森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参与者。”他在2020年的一篇论文中探讨了更多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
他说:“中国的产能太大了,世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依赖中国。”
报道称,自2018年初以来,随着工厂生产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外的地区扩展,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猛增了94%。
根据数据提供商——英国司尔亚司数据信息有限公司(CEIC)收集的官方数据,在截至8月份的12个月里,这些省份的出口总额达6300亿美元,超过了同期印度的4250亿美元、墨西哥的5900亿美元和越南的3460亿美元。
据报道,尽管人们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制造业国家的兴趣激增,但中国内陆地区的出口增速快于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速。
报道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其中包括南部的广州和深圳、东部的宁波和上海以及东北部的青岛和天津等制造业中心),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力量。
经济学家表示,要撼动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控制地位将十分困难。
报道认为,中国的一个优势是规模。随着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在上世纪实现工业化,它们放弃了纺织品或家具等产品的生产,将有限的工厂产能集中在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高端产品上。相形之下,中国在各类商品制造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表明即使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中国工厂也有能力降低总体成本。经济学家称,这意味着越南、印度和孟加拉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在与中国竞争时面临巨大挑战。
02
工信部:1—8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2214亿块,同比下降1.4%
近日,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 2023 年 1 — 8 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1 — 8 月份,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继续恢复向好,出口降幅持续收窄,效益恢复加快,投资趋于平稳。
一、生产继续恢复向好
1—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增速较1—7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低3个和0.9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图1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1—8月份,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9.35亿台,同比下降0.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6.79亿台,同比下降7.5%;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20亿台,同比下降21.7%;集成电路产量2214亿块,同比下降1.4%。
二、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1—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8%,降幅较1—7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降幅深3.4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
图2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
据海关统计,1—8月份,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9268万台,同比下降21.7%;出口手机4.78亿台,同比下降10.9%;出口集成电路1756亿个,同比下降6.2%。
三、效益恢复加快
1—8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21万亿元,同比下降3.5%,较1—7月份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营业成本8.06万亿元,同比下降3%;实现利润总额3547亿元,同比下降20.6%,较1—7月份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9%,较1—7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
图3 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累计增速
四、投资趋于平稳
1—8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7个百分点,但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7个百分点。
图4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