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人才需求清单发布:到西部去!到明月湖来
36氪重庆获悉,8月22日下午,WHY“明月湖·π ”产科金沙龙(以下简称“沙龙”)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明月湖畔举行。会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明月湖六大产业,向全球招募顶尖创新人才。
当天上午举行的“明月湖·π”全球创新大会主论坛,响亮提出“中国的明月湖,世界的创新π”口号,本次沙龙是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重庆市产科金服务平台与两江协同创新区共创“明月湖产业未来”的一次有效融合。
沙龙以人才创新为切入口,分享各地成功经验,结合两江协同创新区实践,探讨以人才为引领的明月湖科创实践,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模式,为把明月湖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的高地,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沙龙现场
西部更适合创新,明月湖发布全球创新人才需求清单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蒲勇健,进行了《西部创新,重庆需做好承接产业大转移准备》的主旨分享。蒲勇健指出,西部更适合创新。他在4年前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发现:过去100年诺贝尔科学奖成果大多数是在二线城市完成的原创研究。“因为只有商业机会并不是非常多同时也具备相当好的城市功能、文化氛围的地方,才是让人仰望星空的地方。”
蒲勇健:吸引人才,重庆可以打亲情牌
蒲勇健表示,在未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重庆也需要做好迎接东部产业大转移的准备。占中国GDP三分之二的东部产业产品,从既往的出口国际市场转为国内市场时,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大规模面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主要的目的地将是成渝地区,特别是重庆。“重庆可以靠亲情和文化,打人才吸引差异化策略。”
36氪研究院院长邹萍分享的主题是《硬核时代的中国创业者图鉴》,36氪研究院的一项调查表明,硬核时代中国创业者的基础画像是“男性为主的高学历年轻人”:男性比例近八成;本科学历以上占了3/4;35岁以下占了2/3。
邹萍:年轻的创业者也需要城市提供情绪价值
调查还表明,7成以上创业者对资金支持有强烈诉求,半数创业者更关注获客与产品。重庆可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基金、贷款支持、税收优惠、引入市场资本等手段,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优化融资环境,并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甚至做好工作之余的情绪价值,提供“有温度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从规律上看,无论任何时代,30岁上下对于创业而言都是一个极富魔力的年龄段。硬科技创业者,更是与其他创业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和特色,研究他们的喜好、内心的需求,才能最终吸引他们,对此两江新区已经做好准备。
程文迪:重庆人耿直、能吃苦,很适合做制造业
会上,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程文迪介绍了明月湖的人才政策,并发布明月湖六大产业《全球创新人才需求清单》。这六大产业分别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web3.0产业、软硬协同的泛智能产业、卫星互联网产业、金融科技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产业。
程文迪表示,两江新区是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开发新区,带来国家战略的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人才的导入。重庆最大的优势就是实实在在做制造业,重庆应该也只有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十四五规划提出制造业提高到28%,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做制造业,重庆有人文优势,重庆人耿直、真诚、能吃苦;重庆丰富的产业类别,给各种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why me? 如何用好资金和人才,驱动产业聚集和发展
在沙龙对话环节,来自上海、杭州、合肥和成都四个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嘉宾,就“why me? 如何用好资金和人才,驱动产业聚集和发展”话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五城政府相聚明月湖,为彼此产业发展支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陈海涛介绍,8月20日刚好是临港新片区成立4周年,4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1.2%,这跟临港新片区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密不可分,在人才落户、住房、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4年来,累计引进人才约5.8万人,年均增长128.5%。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施黄凯说,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杭州有10个字,叫“产学研用金,财人介媒云”。“产学研用金都了解,后面5个字,财是财政,人是人才,介是中介,媒是环境,云是服务。这十个方面的联动,给创业创新营造好的生态”。
作为中部的内陆城市,合肥用20多年时间从一个县城发展成为新一线城市,给很多的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合肥安巢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亚斌介绍,合肥资本招商一直秉持着“资本+产业+科创”三位一体的原则。首先有平台,像合肥建投、合肥产投等,各个片区也按照市委的要求建了平台。第二有明确的投资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政策的方向;第三建立基金,跟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很多地方建立合作基金,甚至境外的也有一部分合作。“让人才不是抢过来,而是抢着来”。
胡亚斌建议,合肥与重庆也可以联合成立产业基金,两地资源共享,共同吸引人才,通过科创推动产业,通过产业推动发展。
成都高新区党群部人才处处长张友谊介绍,成都高新区以全市2%的土地,聚集了全市超40%的高层次人才。西部城市在财力上跟沿海地区没有可比性,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促进人才成长实际情况的政策,“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why here?如何畅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循环,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来自资本、科技、企业界的嘉宾,就“why here,如何畅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循环,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话题进行了交流。
产科金人深度融合,打造明月湖创新高地
4年前北理工为何会落户明月湖?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副主任胡善清表示,重庆的支柱产业汽车、电子信息等,与北理工的优势学科非常契合,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在产业合作、企业孵化以及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本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属地桥头堡的功能。
明月湖怎样打造一个创新的高地?上海金浦健服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徐永久给了三句话,“第一要找好的种子,生根发芽;第二,要找到现阶段能够开花结果的树木;第三,老树要让它去发新芽。初创型企业一定是早期的,开花结果的是成长性企业,老树新芽是老企业的升级换代。从地方政府的角度,一定要对这三类企业的招引、培育进行组合。”
赛力斯汽车就是徐永久说的典型的“老树新芽”企业。其副总裁王平介绍,赛力斯经历了几次产品和制造水平的跃迁,从一个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做燃油车,慢慢转到新能源车,到现在转到智能汽车,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这两年总投入200亿,研发投入120亿,靠企业自有资本是不可能的。赛力斯用了87天终端产销1万台,这在汽车产业里面没有的。用了一年的时间投产了3款车,用了15个月产销10万台,这在行业也是少有的。
领航新界(重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重庆培养和成长起来的私募机构,其创始合伙人罗雄表示,作为民营的市场化机构,也一直扎根在重庆,特别希望能够跟重庆的引导基金,重庆的区级的投资平台建立起很好的联络,结合重庆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升级这个大的背景,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
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周充表示,两江基金是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结合做得相对较成熟的一支基金,经过五六年的运行,投了接近80个项目,有些项目已经成功登陆上交所。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口径,200亿撬动社会投资超过两千亿。下一步谋划一支200亿规模的高质量发展基金,主要立足于新区产业投资,探索未来几年建立起从种子、天使、VC、并购等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支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撬动性、招引性,并加强两江政府引导基金的投后赋能性。
产科金融合发展,长江头尾的领导有很多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