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而动,咖啡经济热潮来袭
从19年的瑞幸光速上市,到欺诈退市,再到引领茶咖,把星巴克拉下神坛,瑞幸用了,5年时间,而这5年,咖啡经济也在中国疯狂蔓延,无论是大城市精致白领提神醒脑的快咖消费,还是小资情调的街头慢品,让咖啡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日常选择的饮品之一。
如今资本也闻香而动,咖啡市场势必将快速发展。
01 线上线下体量巨大待爆发
整个咖啡赛道,无论是在线下的连锁咖啡店生态系统,还是在线上的快咖赛道,都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革。
以瑞幸为例,瑞幸核心消费者集中在29岁以下,与当下咖啡的主流消费人群一致。其中,95后占据半壁江山,90后占据四分之一,00后人群紧随其后。而他们正是咖啡市场上未来最为核心、也最有消费潜力的目标客群。
目前,线下连锁咖啡市场的营收宝座首次由本土品牌摘得,瑞幸咖啡把价格打下来,把行业地位打了上去。咖啡已经进入质价比的时代,瑞幸在内的巨头将咖啡重新带入“9.9元”时代。“卷王”瑞幸,还在加速。当下的中国人需要的不止是一杯“性价比咖啡”,而是一杯兼具品质与价格的“质价比”咖啡。而在“质价比”时代,对国内的咖啡市场玩家实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线上赛道也一样精彩。三顿半,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品牌,谁曾想到,仅仅七年之后,它就成为力压雀巢的咖啡品牌。从推出第一款挂耳咖啡开始,三顿半的销售额实现了从千万到亿的大跨越,仅用了3年时间。
冻干技术在速溶咖啡的应用,让三顿半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先驱者,它的这一大胆举措也让三顿半在行业中尝到了红利。可以说,正是三顿半改变了国人的咖啡饮用方式,让更多人不再依赖传统的咖啡店,而是将速溶咖啡作为日常饮品。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如今已站在中国咖啡市场的巅峰,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2023年1月份至4月份,咖啡市场的销量为3200万+,销售额为21亿+。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从156亿元,增长到了1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8%以上,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虽然中国咖啡人均饮用杯数仅为9杯/年,但一二线城市的咖啡消费量要远高于此。同时,在一二线城市的带动下,咖啡消费浪潮也在逐步辐射至三、四线城市。其中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消费者中,年龄结构占比最多为Y世代72.9%。
02 咖啡中国与中国咖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咖啡市场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时期。 第一次增长浪潮是由雀巢等速溶咖啡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所引发的,这些品牌的产品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第二次浪潮则是由以星巴克、Costa等为代表的手磨咖啡实体店的迅速扩张所带动,这些店铺提供的高品质咖啡和独特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热情和需求。
而现在,我们正在见证咖啡市场的第三次浪潮。 这次浪潮受到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的带动,包括但不限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者、以及追求新型消费体验的消费者。
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正在推动咖啡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咖啡行业也在经历着重构。 一些新兴的咖啡品牌和店铺也在迅速崛起,他们借助新的技术和理念,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期望。 总的来说,咖啡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将会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激烈。
曾经,咖啡市场被视为前景黯淡的市场,因为中国人的咖啡消费习惯难以培养,国内每年的咖啡消费量增长缓慢。 然而,如今中国的咖啡消费者数量已经突破了3亿大关,这些消费者不仅逐渐增加了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而且对咖啡的价格接受度也出现了快速提升。
相关调查表示,有34%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单杯36元以上的咖啡价格!
《2021中国咖啡 行业发展白皮书》中的数据表明,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其咖啡消费的渗透率和摄入频次就越高,月薪达到30k以上的人群,咖啡渗透率可以达到80%以上,平均每年的摄入杯数在377左右。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云南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豆,至1997年末,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无论是从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已确立了中国国内的主导地位。 但因为宣传匮乏,人们都知道云南普洱,但对于云南咖啡知之甚少。 而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浪潮也将云南咖啡推至幕前,中国咖啡或许不远。
03 精英范走向大众化
过去总和格调、白领、装X一起出现的星巴克咖啡, 这两年的势头明显变弱了,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广告,过去的咖啡总和精致感、精英范所捆绑。但如今仿佛法身那个了巨大的改变,一系列的国产咖啡品牌,正在把咖啡变得平民化。
过去咖啡的需求有三大关键词,好喝、提神和社交。
因为好喝而选择咖啡的,绝对是小资派,热爱浪漫优雅的生活方式,善于品尝不同产区的咖啡豆,首选的不是全球连锁品牌,而是街头巷尾的小众咖啡馆。然后配图发圈“发掘一家宝藏咖啡馆”,再加上如今city walk盛行,二者不谋而合的独特调性,成为年轻人选择的一大需求点。
因为提神选择咖啡的,多数是办公室白领一族,咖啡成了他们续命的工具,写字楼的年轻人,一方面努力共同工作,另一方面也想放松找点调剂,咖啡时间就成了很好的理由,组团拼单点外卖,外卖到了,招呼同事一起,不知不觉中,完成摸鱼放松,相比于奶茶,喝完还能提神醒脑继续干。
第三点就是社交了,乍听上去,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喝咖啡听起来和社交并不搭嘎,甚至有些违和,但是你想想,如果约不是太熟的朋友见面,你会选择在哪里?或者是不在饭点的商务洽谈,或者是好朋友的周末放松时间,难得的下午茶时间,咖啡馆听上去是最top的选择,咖啡馆给人们的是一个共同相处的空间。
而现在,咖啡除了以上需求外,更加的普遍以及饮品化。8月2日,瑞幸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董事长称门店规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单杯9.9的价格也让销量超过一众奶茶品牌。今年二季度瑞幸净赚10亿,营收也首次超过星巴克。
同时,推出的一系列奶茶化的咖啡,也让国人更容易接受,通过奶茶化的咖啡口味,甚至抢占了一部分奶茶市场。如今咖啡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好喝、提神和社交,更多的是好奇,潮流和尝试。
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在9杯每年,而这两年由于各种国产咖啡品牌以及咖啡习惯的培养和价格的大幅度降低,中国咖啡消费量与人均消费量预计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04 咖啡市场年轻化,玄学、躺平成为选择
反向消费的兴起,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优惠,更能够带来更有品质、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商品市场的格局。
如今,年轻化的咖啡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场景发展,除了办公室场景,更多的来到了当下年轻人休闲娱乐的场景下。
也许很难把年轻人、寺庙、咖啡结合起来,而如今这3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潮流,甚至成了当下潮流。咖啡不再是续命的药水,而是享受生活、感受世界的媒介。
有网友幽默地调侃:宇宙的尽头是神秘学的诱惑。也有网友表示,这届年轻人太疲惫,在激烈的竞争和放松之间,他们选择在寺庙中寻找宁静。然而,年轻人有一套独特的拜佛方式:进入庙宇,拜见佛像,许下心愿,打卡留念,然后走出庙门,向左拐,购买一些令人满意的纪念品回家——他们与佛祖交流了家常,同时也为朋友圈提供了素材,甚至还可能成为网络热点。而在这里,还有一个受欢迎的环节:来都来了,不如喝杯咖啡再走?
“我去庙里喝咖啡”,地点和事件的反差,呈现出来的就是“好想去”的新奇感。
事实上,寺庙作为当地景区的一部分,周边有咖啡店并非稀奇事情,星巴克、COSTA等咖啡连锁店,都是不少寺庙大门外抬头就能看到的咖啡店。但寺庙咖啡能一记击中年轻人的心,除了真的将咖啡铺子搬进了庙里之外,一系列的咖啡取名也让大家觉得,“还能这样?万万没想到啊……”
杭州的永福寺,作为算是最早火起来的寺庙咖啡。杭州的寺庙咖啡,自去年永福寺打出第一杯“慈杯咖啡”后,也陆陆续续新添了一些。比如财神庙里的财缘咖啡,玛瑙寺的顾宫有喜,径山寺的径山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喜等等。
一系列的起名,也是迎合的当下年轻人的喜爱。慈悲,随缘,讨喜,让善良的年轻人能够在休闲时刻,真正的放松下来。在这里,咖啡的风味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躺平的氛围。星巴克氛围组还存在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下的年轻人更需要这种躺平氛围组。
05 结语
线上市场可能随时会诞生一个新的“雀巢”,仅2月份一个月,现磨手作咖啡品牌雷力咖啡宣布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3月,咖啡零售品牌隅田川咖啡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6月,新锐咖啡品牌——小咖宣布已完成4.48亿元B轮融资,融资频率让人咋舌,新的“雀巢”恐怕不远。
线下也同样精彩,除了库迪对瑞幸的价格战加策略追赶,挪瓦、M Stand、Manner等一众潮咖的涌现外,头部茶饮品牌也入股咖啡赛道,奈雪的茶投资“怪物困了”咖啡。主打“咖啡+盲盒+礼物”潮流模式的咖啡连锁品牌DEARBOX盲盒咖啡,宣布完成A+轮融资,采用了类似游戏机的外观设计,门头只保留一个展示盲盒的机器和一个点单窗口,打破传统咖啡店布局,带来新的噱头。
如今,随着国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咖啡依然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样,资本也开始闻香而动,咖啡商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六便士财经”(ID:lengmenxiaoxi),作者:六便士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