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南洋剧
乘着文化输出的东风,破着价值断层的巨浪,未来剧方能否平衡、填补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割裂之处,或是南洋剧是否成功乘风破浪的关键。
“漂洋过海在异乡打拼,想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出一番天地;无论是打地基还是灌水泥,‘红头巾’从来不比男工差!中华儿女要自立自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建不起来的高楼!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未来!”近日,由郭世民执导,小吉祥天编剧,肖燕、戴向宇、岳丽娜、徐梵溪领衔主演的《南洋女儿情》在欧阳天晴的演说中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点。
这短短40集的剧情,承载了“红头巾”这一群体数十年的传奇奋斗史。《南洋女儿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红头巾”为代表的华人女性赶上了星洲(新加坡旧称)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化开发,自立自强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的传奇故事。
在海外元素剧集相对少见的大环境下,前有《小娘惹》,后有《南洋女儿情》,不知这股“南洋风”能否在影视市场成功地乘风破浪呢?
01 以三方群体展开叙事
满屏都是南洋奋斗味儿
既有以南兰、陆家为代表的星洲土著,也有以万鹤堂、青龙帮为代表的地方帮派实力,还有以红头巾、蓝头巾为代表的过番女工,构成了《南洋女儿情》人物关系的基石,也是剧集魅力的关键。
先看以南兰、陆家为代表的星洲土著。南兰代表的是善良与正义,无论是前期的白天女还是褪去神女身份的女神酒店老板,都致力于帮助女性、匡扶正义,而陆家则更为复杂,思想古板、拧巴的陆老太太,自食恶果的大少爷、花心大萝卜二少爷、善良有才三少爷、一心寻父的白薇以及家族败落、内心扭曲的二少奶奶金碧云,这样个性各异的一大家子,为悬念的层层推进以及戏剧张力的释放埋在了伏笔。
再看以万鹤堂、青龙帮为代表的地方帮派实力,这两股势力前期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各自生长,前者主要以走近、保护欧阳天晴为主线,为以欧阳天晴为代表的红头巾在当地的向好发展暗中助力,后者则主要呈现了林龙青与金碧云之间的奸情以及不法交易,最终促成了青龙帮与万鹤堂在街头火拼的名场面。
而全剧灵魂则是从广东三水过番而来的“红头巾”,以欧阳天晴、何小婵这批三水女孩过番为起点,其间也经历了阿英的意外死亡对战蓝头巾、遭遇停工危机、集体开点心铺、大家姐的易主、收留秀禾大战谭玉卿、助力南兰洗脱冤屈等大事件。
在此过程中,红头巾一代、二代有工同做、有饭同吃,抱团取暖、危难共济,在星洲站稳了脚跟,并迎来了第三代过番女工,随之队伍也越来越大,最终既改变了个人乃至家人的命运,也为星洲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在这三方势力相互关联、持续发展之时,《南洋女儿情》的人物群像也随之鲜明化、立体化,让广大观众真切得了解到红头巾这一群体在异乡互帮互助、努力拼搏的精神图谱。
最终带给观众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华人海外奋斗画卷缓缓展开,既有南洋的社会人文风情全景展现,也有中国女性形象以及价值观的具象输出,诉说南洋万千情思,尽览沧海岁月华人文化之美,而这满屏的南洋奋斗味亦给当下的剧集市场注入了不一样的色彩。
02 南洋剧流行断层之后,似有扩张之态
若论中国观众对于南洋剧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都市剧、武侠剧、年代传奇剧广受喜爱。1984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新加坡剧集《雾锁南洋》广受好评,后续还引进了《人在旅途》《调色板》《出人头地》《法网情天》《莲花争霸》《陌生人》等剧集。
在此期间,《情丝万缕》《永乐大帝》《东游记》等中新合拍剧也大获得成功。不过,进入千禧年后,随着国产剧的崛起,南洋剧逐渐淡出观众视野。
近年来,围绕新加坡展开的南洋剧似有回潮之态,这类剧集的共性在于讲述南洋地区的华人故事。前有聚焦娘惹文化的郭靖宇版《小娘惹》,后有还原红头巾历史的《南洋女儿情》,可见丰富多彩的南洋文化以及同根同源的国人成为了南洋剧创作的富矿。而向好的收视率与不错的口碑,亦证明大众之于南洋剧亦有独特的情怀。
在世界历史中寻找与中华民族相关的素材,还有不少的南洋剧走在国产自制的路上——
曾在腾讯视频片单中出现的《狮城山海》讲述上世纪40年代末,沿着马六甲河岸的一带,聚集了许多来此谋生的华人族群,他们在岁月磨难中,同乡互助,顽强拼搏,在立稳脚跟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堂口帮会“山海帮”渐渐成为当地华人的发展中心。
无独有偶,韩东君、鞠婧祎、戴向宇主演的电视剧《南洋英雄泪》聚焦第一代华人“过番客”在新加坡打拼谋生,并同殖民者、恶势力作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又勇敢、坚定地参与到抗日运动中,并组建了“南侨机工”志愿队,支援中国大陆抗战,以热血和生命保卫共同的家园。
据悉,《南洋英雄泪》与此前的郭靖宇版《小娘惹》、刚收官的《南洋女儿情》共同组成“南洋三部曲”,这正是南洋剧从进口转外销的一大缩影,亦是文化出海的又一IP矩阵。
此外,中新合拍的剧集再度萌芽,亦有新成果——
在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平台联合首播、登陆新加坡MeWatch平台的《被风吹过的夏天》以中新两国的亲情友情爱情为题材,通过不同文化背景、城市性格相碰撞、融合的过程,讲述两地华人为理想而共同努力奋斗的故事,见证一场“狮”志不“渝”、“海”誓“山”盟的爱恋。
从国产自制到中新合拍,无不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南洋剧这一品类的创作价值与市场价值重新被看见,或可一改沉寂多年的局面。
03 南洋剧,能否再度风靡海内外?
既有《小娘惹》《南洋女儿情》《被风吹过的夏天》等剧集播出在前,又有《南洋英雄泪》《狮城山海》等剧储备在后,南洋剧似有持续输出之态,那么,在影视行业占比极小的南洋剧能否像早年间的韩剧、泰剧在中国本土市场风靡开来呢?
可以预见到是,随着剧集IP的出新、观众市场的打开,集聚了一定规模的粉丝群体,累积一定量级的口碑,或可形成了类型剧的品牌效应,在海内外都能够释放出积极的影响力。以《南洋女儿情》为例,不仅在新加坡举行了国际首映,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韩国都取得了良好的播放效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凭借剧集的独特定位,声量、影响力容易有,但口碑就值得商榷。就目前来看,南洋剧大都是传奇故事类,剧集的价值观因故事时代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社会有着些许断层,往往会衍生出一些非议,不利于剧集形象的构建。
例如,《小娘惹》里的月娘是一位传统女性形象,仍未脱离女性自我牺牲的命运,《南洋女儿情》里南兰在人设上有所创新,既有白天女的旧身份,也有舍弃过往的新成长,有几分新时代女性的模样,而小翠、秀禾这些女性在情感上的故事仍令人深感悲哀,难以产生共情。外加短视频的流行,部分切片被恶意解读,反而在传播上适得其反。
乘着文化输出的东风,破着价值断层的巨浪,未来剧方能否平衡、填补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割裂之处,或是南洋剧是否成功乘风破浪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娱”(ID:yiqiduyu),作者:小咕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