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本地生活」新一枪:星巴克「Drive-through」|氪金
高德由单一工具,向到目的地的生活服务平台转型正在加速。最新消息是,用户可以在高德买星巴克了,重点是驾车沿街随拿随走。
3月21日,星巴克中国与高德联合推出“啡快·沿街取”服务。据介绍,用户在驾车出发前,使用高德地图导航即可在“顺路搜”中选择“沿街取”服务,向系统推荐的沿途星巴克门店点单;在用户驾车到达门店附近的临时停车点时,即可从星巴克咖啡师手中直接接过咖啡。
也就是说,高德平台可提供“点单-导航-支付-取餐履约”的一站式服务,一种全新的“顺路”本地服务模式正在孕育而生。
目前,“啡快·沿街取”已率先在北京100家星巴克门店上线,上海也有近50家门店在试运营。预计未来一年内,全国将有1000家以上星巴克门店支持“沿街取”服务。
这种介于“到家”和“到店”之间的顺路服务,让高德找到了新玩法,未来还有更多拓展的可能性。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2023财年Q3业绩会上表示,对于阿里,到店里去、到目的地去,阿里是另辟蹊径来做的,高德已经成功从一个地图工具走向一个基于地图的“搜索、发现、交易、履约”完整链路的目的地服务平台,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
如张勇所言,“沿街取”服务就是阿里基于高德自身能力优势,并结合用户习惯,在“到家”和“到店”之外,开辟的全新消费场景。
为什么高德能做这件事?从技术层面来看,高德地图ETA功能(预估抵达时间)能对堵车等路途不确定因素实时反馈,系统实时推送用户的最新抵达时间给门店,并计算出饮品制作和送出时间,自动播报订单状态,确保用户体验。
阿里财报披露,2022年6月,高德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2亿。
今年情人节,高德就曾推出“顺路买花”,到如今的“顺路买咖啡”,“沿街取”挖掘了消费者日常经常被忽略的一大诉求:在去往特定目的地途中,省时又必需的购买需求。这一创新模式无疑打开了消费场景的想象空间。
01
从工具到生活服务平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图”产品被市场认为工具属性过强,服务拓展的广度较低。但从近年趋势看,地图作为到店、到目的地的重要入口,其潜力远不止于导航工具,也逐渐引起市场关注。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美团地图已经在骑手端等产品小范围上线,市场对此解读为,美团有意将外卖、酒旅等本地生活业务构建完整闭环。这样的模式在互联网大厂较为常见,比如腾讯地图的聚合打车业务就已经与微信完成深度捆绑。
如果从一个完整线下消费生态的视角来看,“地图”是消费者出行的“基础设施”,是触达场景的必备工具,也正因如此,“基础设施”覆盖面最广、黏性最高,在延伸至最终场景消费时,“地图”也就最高效且便捷。
所以不难理解互联网大厂对地图业务的重新重视,这几乎是生活服务市场的入场券。
回到高德,实际上,本地服务在高德平台早有体现。在“出行”场景中,高德拥有强用户心智。高德建设的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早已不局限于导航服务,还为用户提供打车、加油、充电、火车票飞机票、酒店预定等出行场景的服务入口,并与商家等一起完成服务履约。
不管是聚合出行功能、餐饮团购,还是“顺路买花”,高德基于地图导航向生活服务延伸,是内部基于对高德用户使用习惯和黏性变化的观察,而即时响应的调整。
早在2021年将本地生活公司重组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后,张勇就提到用户对高德地图的依赖程度、使用习惯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并将高德的定位调整为“出行生活服务平台”。
从高德的发展路径来看,内部多次升级与创新一直推动着高德跳出舒适区。
为了突破工具平台天花板,高德经历的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进军聚合打车出行赛道,而这一次围绕“顺路”场景的生活服务,又将是高德转型生态平台的一大加速器。
02
生活服务能力加速落地
对于高德而言,如今“到目的地”服务能力的高速落地,是过往能力积淀在眼下合适时机的展现。
2020年时,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曾表示,高德正致力于搭建商家和用户的数字化桥梁,帮助出行、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商家进行数字化升级,比如推出覆盖全国300+城市的全品类热门商家推荐功能和类似于美团“必吃榜”、携程“美食林”的榜单服务。
可以看出的是,高德自始至终的生态平台路线,都是从算法、大数据技术和商家数字化升级等技术路线出发。
而在此前渐进式探索的过程中,高德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线下商家合作经验。刘振飞曾透露,2019年启动“小店发光”计划后,高德地图上的活跃地点信息包含大量小吃店、打印店、五金店等。
星巴克作为最大的连锁咖啡店,是撬动高德“到目的地”服务很好的切入口。对用户而言,对星巴克拥有成熟的消费习惯和认知,“沿街取一杯星巴克”本就是日常最常见的需求,而对星巴克而言,自然也是一场优势互补的双赢合作。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有望增长至35.3万亿元,而当前本地生活整体线上渗透率仅为12.7%。
2023年开年以来,各电商平台先后进军本地生活市场服务,抖音被曝推出外卖、微信开启门店快送、快手也开启了本地生活官方小程序,一场激战难以避免。
各家各有其长处和打法,但互联网公司切入本地生活,底层能力永远是线上线下供应链技术融合及打通能力。如今的“本地生活”,早已不是早期的O2O业务,尤其在疫情之后,消费者需要的“本地生活”服务,是更生态化、更一站式、更细化需求的场景服务。
在这一点上,深耕电商和外卖的阿里储备了足够的技术壁垒和经验,是高德进入生活服务领域的坚硬后盾。更重要的是,在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经历两年调整期后,如今已接近尾声,接下来要进入稳中求进的新阶段。近期饿了么的全员信中,俞永福也明确指出:“四横四纵,除‘激励机制改革’外,其他七个方面已经分阶段有不同进展,而‘激励机制改革’调整,是最后一个课题。”
随着阿里本地生活手中的牌被理顺,以高德为主的到目的地业务,以饿了么为主的到家业务,以飞猪为首的旅游业务,三者在今年能更好地彼此协同赋能。随着高德侧新场景快速铺开,阿里的生活服务市场或许整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显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