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GDP百强城市:湖南5市上榜,长沙增速领先
长沙
文|苏木 Wendy
全国省会城市GDP排名第6,全国万亿级城市GDP增速第一。
2022年,长沙无疑是交出了一份“醒目”的答卷。
根据第一财经梳理的全国各城市GDP数据,湖南5个城市上榜2022年GDP全国百强城市榜单,上榜城市数量排名全国第八,中部第二。上榜城市包括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株洲。其中,长沙GDP排名第15位,在万亿级城市GDP增速中排名第一。
一、万亿级城市GDP增速第一
根据公开数据梳理,2022年GDP百强城市经济总量达到85.1万亿元,占全国比重70.3%,其中万亿城市数量24个。这24个万亿GDP城市2022年经济总量达到 45.98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7.99%,接近四成。
其中,长沙2022年GDP总量为13966.11亿元,与2021年相比,2022年长沙在GDP 万亿城市排名中未发生变化,仍保持在全国第15位,中部第2位。同时,据此前各地发布的2022年经济“成绩单”,长沙在2022年各省会城市GDP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六。
此外,从GDP增速来看,长沙在“万亿俱乐部”中增速最快,增速为4.5%。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多轮冲击、高温干旱天气等诸多挑战,长沙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经济增长、“三个高地”建设、城乡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等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
据了解,长沙以先进制造为主攻方向,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成功晋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5家以上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
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支撑,攻克“卡脖子”技术20多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0多项,长沙创新能力连续3年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
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湖南湘江新区、自贸区长沙片区管理体制优化积极推进,上市企业达84家、稳居中部首位,外贸增速在“万亿俱乐部”城市居首位,实际使用外资、对外实际投资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硬实力的“狂飙”离不开软实力的帮助。近些年,围绕营商环境,长沙出台了多项政策与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优化服务流程。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评选中,长沙排名第6位,居中部第一。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对于企业的创新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帮扶,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长沙位居全国第9位,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增速排全国前列,年均增速超过190%。
同时,消费的火爆也吸引着全国人民到长沙“打卡”,2023年以来,长沙地铁的客流量都在不断刷新纪录。
长沙五一商圈
另一方面,“网红长沙”也在不断吸引人才入驻。据七次人口普查,长沙常驻人口破千万,人口增长30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长沙也成为年轻人票选的“全国最宜居城市top1”,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强劲的硬实力叠加“深厚”的软实力,2023年长沙做好了继续向前“冲刺”的准备。
二、5个城市进入百强 数量居中部第二
数据显示,从中部地区来看,河南省有6个城市进入百强,湖南、江西两省各有5个城市进入百强,湖北、安徽两省各有3个城市进入百强,太原则是山西省内唯一的GDP百强城市。
2022年,长沙作为全省的经济核心,GDP总量在全省范围内一枝独秀,占全省GDP的比重接近30%,首位度较明显。而在湖南,除省会城市长沙之外的4位“优等生”,成绩又如何呢?
2022年,岳阳市实现GDP4710.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相比2021年增长了307.3亿元,增量仅次于长沙市,名义增长速度为7.0%,比全省增速平均值高了0.5个百分点。
近年来,岳阳持续招大引强、扶优培强,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枢纽经济,2022年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争当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者。
图源: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官网
2023年,岳阳将围绕2030年GDP过万亿、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过400亿、进出口总额过2000亿、集装箱吞吐量过300万标箱目标,瞄准“各项工作总额占全省10%、名次排进全省前三”“走在长江沿线同类城市前列”抓推进。举全市之力推进乙烯炼化一体化、己内酰胺项目建设。
此外,常德市、衡阳市、株洲市2022年GDP位居全省第三至五位,GDP值分别为4274.5亿元、4089.7亿元、3616.8亿元。
从农业大市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市,常德的发展步伐很稳。
2022年,常德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0个,7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竣工投产。2023年,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将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加快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装备制造产业达到800亿元以上,烟草、电子信息产业均达到70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衡阳市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比2021年增量接近250亿元,实际增速5.2%,比全省实际增速高了0.7个百分点。
据了解,衡阳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两块“金字招牌”的城市。2022年,衡阳盯准制造业强市这一主攻方面,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和14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八大示范基地”。衡阳被国家确定为长江中游城市群5个汽车零部件基地之一、3个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集群之一,全国首个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功签约,全省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成功并网......
近年来,株洲作为“制造名城”也在逐渐发光。2022年,株洲市先进制造业实力跃升至全国第36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5%,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北斗中国精度、轨道交通中国速度、海牛号中国深度……株洲制造“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其中,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集聚了中车株机等300多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居全球第一。
2023年,株洲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园区技工贸收入突破6000亿元;新增1个千亿产业、1个千亿园区、1家百亿企业。
综合来看,湖南2023年的整体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要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就要聚焦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科技创新攻坚仗、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等“发展六仗”,做到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