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咖夜酒,咖啡店的“第二曲线”?
咖啡店
文|苏木 Wendy
咖啡品牌们正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近期,茶颜悦色咖啡品牌鸳央咖啡位于国金街的新店围挡。但相比较开新店,鸳央咖啡去年10月份开始上新的夜间鸡尾酒的热度,似乎更高。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比奶茶还要高。
实际上,不止是鸳央咖啡,包括星巴克、邮局咖啡、Tims等咖啡品牌,都开启了“日咖夜酒”模式。
咖啡与酒这两个原本边界分明的品类,似乎正在相互“融合”。近日,36氪与鸳央咖啡等咖啡品牌,以及相关人士聊了聊。
一、咖啡品牌开始卖酒
“我要一杯庄周梦蝶,谢谢”。
2月18日晚8点多,位于河西大学城鸳央咖啡店内,一名顾客正在点单。“前两天喝过半个盛唐的全酒,我和室友喝完疯狂的上脸,所以这次换一个酒味没那么浓的。”开学准备上课的小七(化名)对36氪说,“其实在放假前,我们就想试一试的。”
与小七同样想法的,依然有不少人,此时鸳央咖啡门店内有七八位顾客在等待。
2022年10月,鸳央咖啡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将在四家鸳央咖啡门店上线几款酒。到了今年的2月份,鸳央咖啡在长沙的二十多家门店,全部上线夜酒系列。“我们现在有28家门店,所有门店都上了夜酒系列。”鸳央咖啡公关负责人对36氪说。
鸳鸯咖啡门店
不仅仅是鸳央咖啡,随着咖啡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普及,咖啡与酒这两个边界明确的品类,越来越多的在同一场景下出现。
去年11月,邮局咖啡全国首家“日咖夜酒”概念店在福州开业。在此之前,去年10月,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在中国市场开出两家“日咖夜酒”专门店,每天17点之后供应啤酒、果酒等。
2021年,咖啡连锁品牌Seesaw在上海开出了“Good Idea Hub”首家日咖夜酒体验店;同样来自上海的M Stand也推出了日咖夜酒主题店。
而早在2019年,星巴克在上海外滩就开了首家星巴克臻选咖啡酒坊,开启咖啡与酒吧一体的模式。
除了连锁咖啡门店,一些独立咖啡馆,也开始探索“日咖夜酒”模式。其中位于长沙贺龙体育馆附近的Z FOR KAFFA咖啡店,就正在探索这种模式。
“我们门店位置比较安静,而且整个风格是一种很轻松的状态,加上我主要工作的是在酒行业,接触的比较早,所以‘日咖夜酒’的模式,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向下兼容。”Z FOR KAFFA创始人说。据悉,Z FOR KAFFA长沙首店于2019年在解放西开业,目前在长沙共有两家门店。
实际上,像Z FOR KAFFA这样做“日咖夜酒”模式的咖啡馆还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沙以“日咖夜酒”作为经营形式的店铺已超过40家,且呈现增长趋势,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日咖夜酒”,相关的笔记有300多篇。
咖啡与酒,这两种原本不相交的品类,如今似乎在慢慢融合到同一个空间里。
二、“咖啡+酒”有何魅力?
所谓“日咖夜酒”,通俗来说就是一家店白天卖咖啡,晚上卖酒。这一概念也被年轻消费者称为“早C晚A”,即“早coffee(咖啡)晚alcohol(酒)”。
咖啡与酒,咖啡馆与酒吧,看上去是毫无关联的,但因为近年来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让它们的消费群体有了重合。
“早上咖啡续命,晚上酒精助眠。”是网络上年轻人对“日咖夜酒”的解释。根据《2020-2021轻人群酒水消费研究报告》和《咖啡行业细分人群洞察》显示,90后、95后以及Z世代人群同为国内酒水和咖啡的主流消费叠加群体,已成为“日咖夜酒”消费的主力军。报告指出,在消费偏好上,年轻群体更偏向低度数果酒和啤酒,健康微醺是当下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另一方面,“日咖夜酒”不仅是年轻的新晋生活方式,也是咖啡店和酒吧捕捉到的商机。同时也会发现,这种模式既是一种商业增量的补充,也是后疫情时代,咖啡店和酒吧发展的第二曲线。因此,如何脱颖而出,打造自己的特色,成为各个品牌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较于之前的日咖模式,到了晚上,可能顾客考虑到咖啡因的影响,门店销量会降低,夜酒系列上线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同时吸引到了部分消费者愿意晚间来尝试我们的中式鸡尾酒。”鸳央咖啡公关负责人对36氪说。
对此,全食在线主编李青林表示:“咖啡与低度酒,他们的受众群体都是年轻人,但是同一受众群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白天上班儿的时候,他需要提神,然后晚上下班儿时候他需要放松,所以刚好抓住了同一种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然后设立了两个特立的场景。”
同时,夜酒系列还能增强咖啡品牌的特色。据鸳央咖啡公关负责人介绍,鸳央咖啡的夜酒系列是主打中式鸡尾酒,将中国传统的黄酒、米酒、白酒和西方的伏特加、龙舌兰、金酒进行搭配,也有别于鸡尾酒得在酒吧喝的形式。
鸳鸯咖啡夜酒系列“庄周梦蝶”
“因为我们想做的是一杯深度饮料化的鸡尾酒,所以鸳央咖啡的鸡尾酒可以像买奶茶、咖啡一样即买即走、边走边喝。”鸳央咖啡公关负责人说。
不过,李青林认为,对于一些品牌知名度很高的咖啡品牌来说,可能不适合卖酒。
三、“日咖夜酒”怎么做?
在李青林看来,咖啡+酒,难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消费者对于咖啡品牌的定位。“当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品牌定位,例如星巴克就是咖啡的代表,那么星巴克卖酒,可能就不太合适。”李青林说,“如果是一些创新品牌,他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固化’,也就是说消费者认识这个品牌,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咖啡的代表,这时候卖酒,可能消费者就会觉得挺有创意的。”
除了定位,李青林认为,咖啡+酒,会增加成本。咖啡馆与酒吧的运营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做咖啡店的人和做酒吧的人,气质不同,对于技术的要求也不同,调酒与制作咖啡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关于这一点,Z FOR KAFFA创始人表示:“‘日咖夜酒’的模式其实并不简单,不是将两个业务简单的组合在一起,从门店的角度,这两种模式需要两班人马,而且酒远比咖啡要复杂,在这种模式下,酒的品类其实也不会太多。”
“Z FOR KAFFA”
事实上,从单一的咖啡到“咖啡+酒”,这两种不同的供应链与人员搭配,如何保障这两种业态同步运行,是摆在营业者面前的难题。
不过,这里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标准化门店来说,咖啡+酒是增加了产品sku数量,而不是增加了一个特定场景。另一方面,则是咖啡馆+酒馆的组合,这是两种不同场景的融合。
“日咖夜酒的模式,一是人员上的调配,需要两班人马来做好服务;另一方面,是店面装修带来的视觉效果,一般顾客都不愿意上午在这里喝咖啡,晚上还在同样的环境下喝酒。此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有更多的选择。”Z FOR KAFFA创始人说。
不过,对于“咖啡+酒”模式,目前大家还是乐观的。李青林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鸳央咖啡公关负责人则表示,现阶段打磨好自己的服务和品质,咖啡一杯一杯卖、服务一单一单做,这是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