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拍电影没有钱途
张爱玲说:“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把这句话改一改:“ 上市要趁早,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相信博纳影业会点赞表示赞同。
最近,博纳影业终于获得证监会的核准,即将在 A 股上市。
博纳影业成立于 2003 年,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曾投资拍摄了《 红海行动 》《 湄公河行动 》《 烈火英雄 》《 长津湖 》等多部知名的主旋律电影。
图源:湄公河行动海报
2010 年,博纳影业赴美上市,后来因为市值表现不理想,2016 年博纳影业从美股退市,准备登陆 A 股。
没想到的是,接下来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票房注水、演员天价片酬和逃税风波,行业备受质疑,导致博纳影业一直没能过审,一转眼就是 6 年。
与同行相比,博纳影业的业绩称得上是鹤立鸡群。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影院大面积停业,观影人次与票房收入大幅下滑,电影公司整体业绩惨淡。
万达电影,预计上半年亏损 5.2 — 6 亿元;
金逸影视,预计亏损 1.7 — 2.1 亿元;
上海电影,预计亏损 1.4 — 1.7 亿元;
横店影视,预计亏损 6000 万 — 7500 万元;
中国电影,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 1800 万 — 2600 万元,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 3800 万 — 5500 万元。
而博纳影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4.7 亿元,净利润 2.4 亿元。
这主要是因为博纳影业投资拍摄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 》在春节档上映,狂揽 40 亿票房,目前位居 2022 年票房榜榜首。
另一方面,作为主旋律电影,博纳影业还能收到一笔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给予的补贴和电影节奖金。
再加上政府为扶持电影事业发展而给的其他补助,博纳影业上半年共收到政府补贴共 5700 万元。
这样的政府补贴,博纳影业每年都拿不少。
2019 年 — 2021 年,博纳影业获得政府补助的金额分别达到 1.56 亿元、6647 万元和 1.36 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的 36%、30% 和 27% 。
图源:博纳影业招股书
也是就是说,博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 财富密码 ”:做主旋律电影。
左手能拿到政府补贴,右手因为有群众基础能获得不错的票房,加上电影本身的出品质量还不错,让博纳影业成了疫情以来为数不多持续盈利的电影公司。
尽管博纳影业自身给力,但,属于电影公司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国内电影票房从 2011 年的 131.15 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472.5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3.68%,看起来还不错。
图源:博纳影业招股书
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国内电影票房的表现在不同阶段不是匀速发展的。
如果电影市场有四季,2015 年以前,都是春天,2015 年以后,是秋天和冬天。
从 2011 年到 2015 年,4 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从 131.15 亿元增长到 440.69 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35.39% 。
2015 到 2019 年这四年,中国电影票房平均每年增长了 9.89%,且 2019 年增速降低到 5.40% 。
而 2019 年到现在,受疫情影响,电影市场票房一直处于衰退阶段。
从银幕数的角度看,2011 年到 2021 年,国内的银幕总数从 9286 块增长到 82248 块,增长了 7.9 倍,但单块银幕贡献的票房却越来越低。
图源:博纳影业招股书
本编辑部计算了一下,2011 年,单块银幕能贡献 141 万票房,到 2015 年,单块银幕能贡献 139 万票房,而随着银幕数继续增加,在疫情发生前的 2019 年,单块银幕贡献的票房就已经跌破 100 万,仅剩 92 万元,妥妥的 “ 银幕过剩 ” 信号。
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从一个增量市场变成一个偏存量的市场。
而在 A 股,失去增长的股票往往会被毫不留情地抛弃。
金十数据做过一项统计,2015 年 6 月,影视行业所有 29 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是茅台的 1 倍多。7 年后的今天,影视板块的市值缩水 70%,茅台的市值是它的 10 倍。
图源:金十数据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两者的市值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以华谊兄弟为例,2011 — 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节节攀升,它的利润也水涨船高,从 2.03 亿元增长到 8.97 亿元,年复合增长 64% 。这数据谁见了都会说,拍电影真是个好生意。所以资本市场当时给了华谊兄弟很高的估值,2015 年最高时市值接近 900 亿。
而当时的白酒行业则深陷塑化剂危机与三公消费限制,更有年轻人不喝白酒、消费需求彻底消失的预期,茅台的市盈率降到个位数。
后来,白酒业通过调整,瞄准大众消费市场重新有了增长,而电影行业则陷入衰退,所以两者的市值坐上了跷跷板。
那么问题来了,白酒能通过调整重新获得资本的青睐,电影有机会吗?
坦率地讲,很难。
可行的方式之一,是上下游进行延伸,全产业链发展,获取全产业链的利润。
这么简单,你我想得到,电影公司当然也想得到,而且他们也已经这样做了。
无论是博纳影业还是中影股份、上海电影、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主营业务都是电影的投资、发行、院线及影院业务,覆盖了电影行业的全产业链。
不过,再怎么全产业链发展,也都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票房总数就那么多,一块披萨就那么大,切 6 刀和切 8 刀,只是心理安慰罢了,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
那么,票房总数还有增长空间吗?
按 2019 年 5.40% 的票房增速来看,不乐观,何况未来几年疫情的影响也是未知数。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把中国电影卖到国外去?
毕竟,一部电影拍给 14 亿人看和给 70 亿人看,格局打开之后,收入可以差几倍。
对于这种想法,只能说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文化差异、配音、字幕等原因,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不太能打。
比如,电影《 八佰 》是 2020 年全球票房冠军。但根据美国电影票房网站 Box Office Mojo 统计,《 八佰 》全球票房总收入为 4.61 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市场贡献票房 4.6 亿美元,海外票房不足 1% 。
而《 战狼2 》的国内票房,也占全球总票房的 99% 以上。
当然,除了电影主业之外,电影公司还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去拍电视剧,拍综艺,做手游,搞影视双栖、影游联动。。。资本市场,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但,收入利润会随具体项目的成功与否而坐 “ 过山车 ”,是文化行业逃不开的宿命。
以资本的视角来看,影业公司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
不过,博纳通过核准,是个积极的信号,起码电影公司募资的渠道被打开了。
希望他们募到钱之后,多拍点能看的电影吧。
声明:本文仅供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大大饼”(ID:gh_61ffff75b09f),作者:拾月,编辑:大饼,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