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 “专精特新” 如何从“小创新“成就大公司|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刘晓潼@36氪广东·2022年07月04日 15:18
除了技术创新,还要发挥“一举多得”的作用。

编辑丨刘晓潼 江倩君 

6月17日,“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在广州举行。作为2022年首场线下WISE系列活动,承载着探风口、引动向、看趋势的重要意义, 今年“WISE新风向大会” 将目光锁定在“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概念自2011年首次提出,2022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年间,从概念提出到形成政策体系,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作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起飞的理想之地。

在“专精特新”风口渐起之际,本次论坛邀请政府、企业与投资机构三大经济力量,聚焦大湾区“专精特新”发展趋势、新机遇&新市场&新消费、智造与效率三大风口议题,深度剖析专精特新机遇,助力大湾区加速发展。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以“可持续的专精特新”为题,展开探讨“专精特新”企业如何一步步变成科技主赛道的头号选手的进阶之路。李丰以「峰瑞资本」过往的几个被投项目为例, 讲述了“专精特新”企业的“晋级”方法论,除了技术创新,还需要实现“一举多得”的效能。

以下是李丰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感谢36氪的邀请,非常高兴跟36氪以及各位参会的嘉宾和小伙伴,一起来探讨今天的主题——关于专精特新和相关创新。

我是峰瑞资本合伙人李丰,「峰瑞资本」投资过比较多的早期项目,且超过三分之二都是与科技相关。所以对于我们来讲,今天的主题“专精特新”,也是「峰瑞资本」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李博“WISE2022新风向大会”视频演讲 (图源:现场拍摄) 

事实上,如果大家去回顾近期所有非常“热”的赛道,或者叫科技投资领域,当年应该是大家当年眼中的“专精特新”。因为我们专注早期项目,由此也深有体会。换句话说,看起来都是一些仍未完全落地和量产,但会有“小而美”技术创新突破的项目。

所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当年的早期技术和项目,怎么从当年的“专精特新”变成了今天的科技主跑道的主力选手?

先来看看大家如今最熟悉的某一个领域,比如新能源领域。

大概在过去的七八年当中,以如今创业板上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为例,其进行过多轮融资,从几十亿、小百亿、大几百亿到上市。事实上,我们回过头来看十年前的宁德时代,也是典型的“专精特新”。从当时的电池领域来看,它是对手机电池到动力电池做了一些改进和创新。不过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当中,大部分人理论上都不容易预期到今天它能达到上万亿的市值。那么宁德时代如何从“专精特新”变成了资本市场、新能源赛道中最典型、最大的科技选手呢?

其中包含非常多的因素,虽然宁德时代从一个小的技术突破入手,但是当其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赛道,并且该赛道与中国本身的发展趋势相关的时候,就会获得超常发展,从“专精特新”变成了科技主赛道的头号选手。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乘用车市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中国的能源结构息息相关,在此前提之下,电化学、电池创新技术等因素依次对新能源领域或动力电池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宁德时代从当年几十亿市值变成了今天万亿市值。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比亚迪等等。

「峰瑞资本」在六年前也曾经投过非常细分领域的创新项目,像是在纳米材料领域做电池相关的材料创新。这个公司叫「清陶能源」,当时作出投资决策也是由于看到了它在新能源领域、电池领域的材料方面有“专精特新”式的创新,在纳米尺度上能够控制材料涂覆和材料生产。

我们在2016年初投的时候,「清陶能源」估值在几千万元,当时也很难预想到它会变成今天一级市场估值百亿的公司。

而当时我们对「清陶能源」的预期在于,其处于一个重要的赛道,且该赛道的规模在逐步扩大。而后续一个个变量的进入加速了赛道发展,「清陶能源」也变成了如今数百亿市值的公司。

回过头来看今天的话题,几乎所有的科技创新都是从“专精特新”开始的,但企业从“专精特新”为起点,能否变成大跑道上的主要参赛选手,则取决于所选赛道及自身的创新点,加上其他重要因素和趋势变化的推动,使得“小创新”成就了大公司。

另外与之相关的因素,再举个例子,前些天,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

什么叫“一举多得”?好比“专精特新”能够解决如今发展阶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特征就是上述提到的其他促成企业大规模成长的重要因素。比如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复杂度高的交叉学科,涉及到非常多学科前沿之间的交叉,但同时它还是一个比较窄的“专精特新”类型的创新。

从我们投资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存在有趣的差异——在美国,医疗健康、药物相关的市场占美国GDP总量大概15~16%,医药在美国是一个大市场、新药是一个大市场,因此合成生物学创新技术在美国的应用领域是医药研发;在中国可能不一样,这时合成生物学会发挥“一举多得”的作用。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峰瑞资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也有比较多的投资布局,投了包括「蓝晶微生物」在内的四、五间合成生物领域公司。我们观察到,在中国,合成生物学用在了化工材料替代上,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我们也预想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也会从“专精特新”开始变成主赛道的重要选手。

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的化工产业将占全球的接近一半;第二,除了是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强势产业之一,化工产业的属性也比较复杂,依赖石油和煤的消耗。第三,中国是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化工产业又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产业之一。

综合上述要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国,中国占全世界接近一半的基础化工产能,当下中国要减排,而化工是中国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之一。

如果合成生物学应用在化工领域做材料替代,首先可以减少对石油和煤的大规模依赖;其次,能保持中国在化工产业的强势地位,并且还能够获得化工技术在生物化工上的世界领先;最后由于它不需要那么多能源输入过程,用其他的生物合成方法就可以解决,也达成了碳减排的目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化工产业应用之外,正好从前年开始国家陆续加强了限塑令的实施。因为不可降解和环保的问题,还要降低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PHA,就是「蓝晶微生物」所生产的材料,正是在生物环境下可以完全降解的材料,契合现阶段的中国发展面临的减排、降低能耗、保持化工领先、环保限塑等多重要求,称得上“一举多得”。

以「蓝晶微生物」为例,其现在的估值也到了大几十亿人民币,要知道在2019年之前,合成生物作为一个细分领域的技术,愿意投资的人很少,所以「蓝晶微生物」也经历了融资困难的时期,而「峰瑞资本」选择了从早期开始多轮支持。

尽管「蓝晶微生物」现在还是个成立五年多的创业公司,我们也相信各种要素的共同作用,其最终会变成既可持续,又能保证创新,还符合中国发展阶段和规律的科技主赛道的重要选手。

以上举的例子,作为今天探讨“专精特新”主题的两个结论:

第一,如何从一个小的技术创新开始,变成一个主赛道的重要选手。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刨去技术创新本身,有其他哪些因素能够帮助你获得经济效益以外的“一举多得”的额外加成,最终也会使得你变成主要赛道的主要选手。

感谢大家倾听我的分享和观点,谢谢!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任何一个工业企业想要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22-07-0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