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园区看长沙|探浏阳经开区如何荣登“五好”榜首

36氪湖南的朋友们·2022年03月17日 14:27
抓项目、兴产业、建新城。

编者按:

创建“五好”园区,是湖南省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引领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示范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先行区的重要举措。

眼下,长沙各大园区纷纷出台创建“五好”园区相关政策,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此,36氪联合长沙市工信局,走访长沙园区,解读长沙“五好”园区的标杆样本。

浏阳经开区

从长沙往东走,过了黄花机场,就来到了浏阳经开区。

今年年初,湖南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发布2020、2021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结果,浏阳经开区以综合得分330.56分位居全省产业园区第一。

据了解,2021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税收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4.5%,税收收入超过浏阳市税收总收入的一半,在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的浏阳具有相当的分量。

2021年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浏阳经开区召开,连续两年在“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浏阳经开区凭什么?

一、定位精准 壮大主特产业集群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以“五好”园区创建和金阳新城建设为主抓手,对标高质量,深耕产业链,致力打造产业链全、创新力强、开放度高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基石。招引项目、培育企业、完善产业,这是浏阳经开区20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主题。很多人发问,玻璃面板行业龙头企业蓝思科技当初为何落户浏阳经开区?园区招商干部一致的回答就是“我们把企业看得很重”。

如今的蓝思已是今非昔比,在浏阳经开区建厂后的短短16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在长沙县、湘潭市、东莞市、泰州市及越南等地建有研发或生产基地,集团营业收入增长上百倍,总资产超7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17万人。

蓝思科技

在蓝思科技“龙头”带动下,23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陆续向湖南转移,长沙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视窗防护面板生产及供应基地,智能终端及配件产业也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新的支柱。

泰科天润是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功率芯片制造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2019年,泰科天润选址浏阳经开区成立浏阳泰科公司,2021年1月正式投产,2022年计划生产制造超过10000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当前已接受订单总额数千万元。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循环受阻,但因为浏阳经开区产业链相对完整,泰科天润并没有掉“链”。泰科天润相关负责人陈芝表示,疫情之下不缺订单,缺的是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因此哪里产业链完整,哪里就能快速复工复产。

依托蓝思科技、长沙惠科光电、欧智通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浏阳经开区集聚的上游原辅料企业和中下游生产制造企业,最大限度实现了本地配套。

目前,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健康食品、再制造为特色产业,以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基因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为优势产业链的“三主两特三链”产业格局。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2021年产值跃升至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拥有17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其中上市企业达4家,药品品种达800多个,创新药占全省的80%;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新增3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同时,园区的主特产业吸引一大批行业优质标杆企业来园“加码”、“扩容”,2021年全年引进项目128个,合同引资243亿元。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不仅是本次“五好”园区评价名列第一,而且在2016—2018连续三年在全省133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获得第一,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省园区排名第二。

二、创新发展 激发企业原动力

创新是园区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目前,浏阳经开区形成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链,拥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类、智能制造等科研类公共服务平台20余个。建有8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长沙市级以上企业科研平台11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科研平台10家,省级企业科研平台56家,市级企业科研平台50家,这些联合创新资源就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成立于2004年的宇环数控,以数控磨削设备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主营业务,研发制造的数控加工机床广泛应用于3C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军工及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

“过去数控机床市场几乎被日本、德国企业占领,如今宇环数控的精密数控磨床和数控研磨抛光设备已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并出口到了美国、韩国、泰国和印度等地。”宇环数控浏阳生产基地总经理刘星介绍,针对缺芯问题,今年公司重点研发半导体磨削设备工艺,助力解决半导体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半导体芯片国产化。

除了宇环数控,浏阳经开区多个企业通过创新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湖南启泰建成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敏芯片生产线,攻克“国产芯”生产全流程的难题;松诺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纳米薄膜金属基压力传感器”经专家评委会认定,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园区的扶持和引导。浏阳经开区2021年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9.4亿元,同比增长14%;全年专利授权达1212件,同比增长37.9%。新增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其他科研平台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

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将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力争今年获批5家长沙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大力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矩阵的科技型企业梯队,打造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全年申报高企90家以上、长沙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90家以上。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开园至今,浏阳经开区的入驻企业数量成倍速增长,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一定离不开营商环境。

长沙惠科光电(建成世界一流超高清面板基地)

在浏阳经开区,投资280亿元的惠科光电项目,14个月就建成一座世界一流超高清面板生产基地,一年时间已有11条产线投产,本月第12条产线将建成。无论是建厂的时间,还是生产线的点亮,刷新了全球同类项目最快速度。“惠科速度”的达成,除了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数千名建设者的汗水之外,浏阳经开区大力推进容缺许可等改革措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仅用4天办理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两项规划。

政务方面,园区审批管理优质高效,新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在线办理,全年80%以上项目提前开工,对所有管理权限实行清单式动态管理,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放管服”改革经验在长沙市作先进典型推介。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方面,园区对创新能力突出、带动作用显著的企业,从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针对企业用工问题,通过“春风行动”、劳务协作、线上招聘、直播招聘等渠道,2021年为企业输送劳动力3.5万人以上,今年以来新招聘员工达到1.8万人,蓝思科技上岗人数达到近6万人。

金融方面,园区申报企业政策资金3.5亿元,其中省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专项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为中小微企业授信70余亿元,放贷40余亿元。

园区始终践行无事不扰、无时不在、无微不至的“三无三不”服务宗旨,企业办事效率高了、审批进度快了、外出次数少了。

未来,浏阳经开区将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围绕“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全力抓项目、兴产业、建新城,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的主攻手,争取2022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13%,税收收入增长10%以上。

“抓项目、兴产业、建新城”,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的主攻手,这是浏阳经开区在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出的号令,将围绕“突破两千亿、挺进五十强”目标,开展“企业服务提升年”活动,在金阳新城建设和“五好”园区创建上取得新成效,为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战略载体,为长沙经济布局再造一片优势区域,为长沙城市功能升级再造一座产业新城,提升在长沙发展中的贡献度。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这是小红书第二次参投本味鲜物。

2022-03-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