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领读 | 如何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我的想象力比别人更弱吗?
编者按:本文整理自《潜意识知道答案》,作者:朱建军,36氪经授权发布。
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与高速迭代的今天,强大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的供给。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身处于这样一个大量创意爆炸式诞生、火爆又快速衰退、消亡的大环境中。
不论你是需要写论文、做研究的在校生,还是职场中做产品、肝代码、写策划……的小社畜,甚至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拍条小视频、发个朋友圈、做一道菜、装修自己的小窝的普通人,都需要创意与创新。这甚至成为我们恰饭的核心能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那些让我们羡慕的,拥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人,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更强吗?想象力究竟是什么,它跟我们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关系,能否通过后天努力进行提升?为什么通过想象力提升、意象对话,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进而应对生活中各个场景的挑战?
对于这些的问题,心理学家、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创始人朱建军在他所著的《潜意识知道答案》一书中,给出了一些颇具实操性的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象力是天生的,甚至高级哺乳动物也有想象力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你的想象力并不弱。你认为自己的想象力弱,这本身就是想象出来的。这听起来有点儿绕,事实确实如此。想象力人人都有,除了一些很特别的人,比如说自闭症患者,可能想象力比较差,普通人的想象力都差不多。
有些人觉得自己想象力弱,可能只是因为平时很少使用自己的想象力。特别是那些拥有“理科脑袋”的人,他们使用逻辑思维比较多,很少用自己的感性思维。
想象性思维,我称其为原始思维,是人类先天具有的一种能力,并不需要后天学习。我们人类在悠久的进化过程中早就很好地获得了这种能力,甚至一些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或者鸟类都有想象力。相反,逻辑思维是需要后天学习才能掌握的。
相信自己、不贪心、放松:是提高想象力的前提
想提高我们的想象力,第一个要点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想象力,相信自己就算现在的想象力不是那么强,也只不过是暂时的,也许你的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一定要自信。
第二个要点,不要对自己的想象要求太高。想象力强的人一闭上眼睛,就像看电视一样,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很多画面。这样的人固然有,但很少。以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就只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像。我们只要能够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形象,就算有想象力。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不那么高,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会更放松, 就会发现自己本来就有想象力, 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要点就是放松。如果要用到逻辑思维,你可以很认真、很努力地去想,虽然这样不见得一定能做得很好, 但有时候是可以的。想象力的发挥不一样,需要放松心态 。其实,这跟我们入睡是一个道理,你如果躺在床上非常努力地想让自己睡着,那你大概率会失眠,但放松下来可能很容易就睡着了。
这符合一个心理学原理,即当身体放松的时候,我们的心理也更容易放松下来。所以,当你想去想象一个意象的时候,首先应该让身体松弛下来。比如,坐得舒服一点儿,可以靠在沙发上。你甚至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身上的肌肉都尽量放松一些。我们做正式的意象对话时,会从头到脚,一点点让自己身体的肌肉松弛下来,头先放松,脖子和肩膀放松,两臂和两手放松,胸和后背放松,腹部和腰放松,臀部放松,大腿放松,膝盖放松,小腿放松,脚放松……
放松身体之后再去想象,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好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好像能够更清晰地想象出很多东西。当然,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最好找一个相对闲暇的时间来让自己放松,至少保证不会有人突然打断你的放松。
提升想象力的三个小方法
那么,想象力是否可以通过练习来提升呢?《潜意识知道答案》中也给出了三个靠谱小方法:
第一种小方法,就是在开始练习想象的时候,可以在早晨刚醒或者临睡的时候去练习。早晨刚醒时,白天的各种事情还没有进入大脑,比较容易进入意象对话。当我们快要睡着或者刚刚睡醒的时候,与原始认知的状态更接近。这个时候去做想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想象力比平时要好。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我在临睡的时候去做想象,想象得虽然好,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没关系,在想象中入睡对你没有任何坏处,甚至可能有好处。如果你用一个很正向的方式引导自己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睡着,比一般的睡眠质量更高。
第二种提高我们想象力的方法,就是日常可以参加一些艺术性活动,比如看看画展、听听音乐、读读中国古典诗歌等。
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外国的有一点不同。外国的古典诗歌对韵律和声调的追求更高,相对来说不太注重诗歌中的意象。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形象思维的国度,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我们的哲学家很喜欢讲寓言故事,所以中国诗歌的意象性特别好。如果在闲暇时静下来读一读中国的古代诗歌,你会发现诗人的想象力非常棒。
有人可能会说,为了做一点点意象对话,还要专门读很多古诗,这太低效了!其实,这不是一个低效高效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想象力是使你的生活更有趣味的一种方法。无论做不做意象对话,你都应该多读一些优秀诗歌,或者其他文学经典作品,比如《红楼梦》。想象力提高了,你的整个生活品质也就提高了。
一提到提高生活品质,现代人往往就觉得需要很多钱。其实不是的,古人的想象力非常好,可以在很多的小事上享受生活,这就是想象带来的积极的结果。
积极的意象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不仅是意象对话的需要, 对我们的生活也好处多多。
所以,提高想象力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多做意象对话。提高想象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提高我们幸福的感应能力。这是很值得我们去做的一件事情。
潜意识中的真实自我,跟想象力和意象有什么关系?
提起想象力和意象对话,就必须先了解另一个心理学概念“潜意识”。
潜意识是我们内心的一些心理活动。我们常常意识不到,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些心理活动,但它确实真实存在,甚至会指导我们的一些行为和做法。
比如,你碰到一件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做,心里乱糟糟的;或者,你发现在某件事情上,自己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又或者你和恋人总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吵架,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碰到这种事情,你的情绪就会特别大,虽然自己也觉得不合理,但就是忍不住。
这一定是潜意识里有什么原因。了解了潜意识,你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知道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
通过和自己内心世界中的各个意象开展有效对话的方法,我们可以较好的了解自己的潜意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就需要全面理解意象是什么。
意象是反映我们的意愿、意志的一种形象。也就是说,它看起来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形象,包括声音、图像等,但实际上它负载着我们内心的心理能量。
一般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想象出来的东西,如果这么去看待意象,我们跟它的对话就不会特别有效。我们把它看成很虚的东西,它对我们的影响就会很虚。
但意象不是虚无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和我们白天看到的一些实物,如汽车、单位领导、同事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当然,我只是说意象跟它们一样实实在在,并不是说和它们一样。
你在意象中想象一个东西,虽然它不像现实中的汽车那样能撞伤你,但它会给你的情绪、行为、人格都带来影响。在一个意象对话的过程中,在一个想象出来的场景中, 你碰到了一些很可怕的人或者鬼神,然后你就逃跑了,是实际的事情吗?
从我们的现实世界来看,这只是想象,但这种想象也没有那么虚。为什么?因为你在这样的想象中,仓皇逃跑一次,将来面对困难的勇气就会减少一点儿。如果你能在想象的危险场景中勇敢面对,不落荒而逃,在想象中能做到一次,以后面对困难的时候,你的勇气就会增加一些。
总之,意象们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象征的规律去理解它们,它们往往象征着某种品格、某种情绪、某种心理特点。
要想跟它们打好交道,就需要更加了解各种象征。大家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神话、童话故事,多读一些荣格心理学派的书,或者意象对话心理学的书,来加深对意象象征的了解。
意象对话是战胜生活苦难、自我提升的好方法?
而意象对话是探索潜意识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就像我们在清醒状态下去做一个梦。意象对话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些画面,就像梦一样,里面包含了很多潜意识的信息。意象就是这些画面、图像里面的形象;对话就是我们和这些形象去交流,就像和梦里面的一个人物交流一样,去感受它、认识它。这就是意象对话。意象对话是我们跟潜意识沟通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意象对话可以帮我们了解潜意识?这是由我们的心理结构决定的。我们的心理分为不同的层面,最底下那层是原始的大脑,不用逻辑思维思考,跟它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就像你跟一个小孩讲道理他听不懂,但你可以用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跟他交流互动,这样他多少就能明白你的意思,至少知道你在关注他、喜欢他。意象对话就是我们与原始的大脑或者说原始的那部分心理结构的交流方式。原始大脑不懂理性思考,活在一个形象的世界里。它不是用语言、逻辑思考,而是用形象来思考。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大脑有大脑的语言,心灵有心灵的语言。大脑用的主要是逻辑思维,而心灵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情感化的语言。心灵的语言实际上是形象思维、图像思维,一种以意象为基础的原始思维。意象对话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这种语言。
当我们学会这种语言之后,就可以用它和自己的内心去交流、沟通,这样可以梳理、改变、净化我们的心灵,帮我们解决那些想不通、情感上转不过弯儿、困扰着我们,并让我们难过的事情。并且,帮助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潜意识的大门,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推荐阅读】
书名:《潜意识知道答案:认识你不知道的自己》
作者:朱建军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建军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注册心理督导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三十多年,创立了心理咨询的意象对话疗法和回归疗法。著作四十余部,担任过多个学术团体的社会职务。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文化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中医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