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刘肖的新赛道与新逻辑 | 答案之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可栖”(ID:hifuturecity),作者:许千慧。
在所有地产企业中,万科是家喜欢研究宏观经济和未来趋势的公司,它的一举一动也因此被视为行业变化的信号。作为北方区域的首席执行官,刘肖已经连续两年在万科媒体会上介绍城市更新的案例,在地产开发仍以住宅销售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大背景下,这个新赛道的故事要如何演绎?
10月,深圳,作为万科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地产黄金时代的起点,这个40岁的城市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而和刘肖的聊天,也是在深圳从“时间”开始的。
刘肖
2015年初赴京就任万科北方区域首席执行官时,刘肖一度是万科历史上“最年轻的集团副总裁”。但五年半之后,万科官网首页上的高管有20位,75后占据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刘肖变成了“75后”中年龄最大的那个。
时间是对过去最无情、也是对未来最充满期待的东西。时间的流逝足以刻画一个人,讲述一段不会再重复的故事。所以刘肖说: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过去的巅峰体验是经常被折旧的”,所以必须思考未来会怎样。2019年,刘肖在沈阳红梅文创园讲述了一个旧厂房重生的故事,2020年这个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北京的望京小街。这是他为未来的铺排。
郁亮在多个场合都曾表示要做时代的好企业,刘肖在深圳媒体交流会时亦表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毕竟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01 城市价值主张
在北京上任以来,刘肖提出的第一个核心战略是「第二次创业」,要把万科在北方区域的市占率从3.5%做到7%;2018年,刘肖又说要做到「逆境突围,有质量增长」,去重新思考万科跟用户之间的关系,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去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谈及“十年”,刘肖认为,这是过去十年间最重要的两个选择。
“尝试新东西,总是有背面。作出选择就要承受选择背后的代价,有成功的案例,就有失误的时候,但我觉得并不后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万科一直在强调“要与城市共同发展”。郁亮说,要像制造业一样看待房地产,一是要做正确的事,二是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三是要把每个环节引入精细运营。“当房地产被还原成普通行业,靠全面竞争力来获取优势很重要。增量都在趋于收敛,对存量价值的挖掘变得日益重要。”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建议也特别强调“要探索支持集体用地的租赁性住房”。
在刘肖看来,这是“城市时钟”终究要走到的位置,而他上一次的“时钟依据”,是在十几年前决定从麦肯锡进入万科的时候,他认为“世界时钟”已经走到了中国。
2020年,刘肖在北京万科内部提了一个词:“城市价值主张”,必须思考万科对城市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过去是什么与城市同步发展?跟着空间规划往哪走就叫与城市同步发展。但现在我们必须要回答空间规划之外的问题,比如产业规划和综合社区治理,城市更新是绕不开的。”
所以,他规划了四个新赛道,其中,两个大赛道是城市更新和集体土地的长租公寓;两小赛道是养老和商业。
02 开发逻辑改变
2020年,除了深圳的媒体交流会,刘肖只在公开场合露过一次面——望京小街的开街仪式。望京小街是北京万科首次尝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空间改造”的一个项目,对整个“脏乱差”的街区进行焕新改造,注入文化、创意、国际化的定位和设计。这也是北京市首个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国际化商业街区项目。
“三年前到望京时,这里是一个脏乱差、四处充斥着外卖摩托、拥堵混乱的街面,但周边有6个世界500强企业,还分布着30多家跨国企业,常住外籍人口4000多人,是北京较早的成熟的国际企业和国际人才聚集的片区。”这是刘肖对望京小街的初印象。
2017年,北京万科接下了这个改造项目,希望能用“望京小街”作案例,撬开一扇门。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只是简单把一栋B级写字楼改造成A级,还得解决垃圾分类、停车治理、办公节能、招商运营、智慧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三年时间过去,如今的望京小街“旧貌换新颜”,租客们从过去平均100-300平米的小租户变成了4000-7000平米的大租户,项目估值也获得极大提升。
“通过空间升级和内容升级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刘肖用这句话来概括望京小街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城市价值主张的本质上是核心竞争优势的体现”。
告别了大拆大建的黄金时代,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不只是城市不再需要只会建楼的开发商,资本的眼光也开始转向手握流量、更具想象空间的新势力。
刘肖说,“地产行业未来的价值逻辑应该是以估值来衡量的”。但显然,除了物业分拆上市,大部分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都还没来得及为此发生根本改变。
2020年北京万科的销售额是300亿元,约占到万科集团的1/20。对应万科集团3000亿元市值,北京万科分摊的市值为150亿元,甚至不足一个年租金10亿元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
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地产公司也必须跟随时代调整,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感知水平面以下的波涛汹涌。
北京万科目前成功运营的项目规模基本上在两三亿租金左右,刘肖说,“如果十年能够积累10个左右(这样)的项目,这就是一个二十亿年租金规模的公司。”
从估值的逻辑看未来,每个赛道都可以再造一个北京万科。
03 多元时代
回望地产十年,很多人会把“万科销售过千亿”当做是故事的起点。
那时候,所有地产企业看到的是一个闪耀着光芒的黄金时代,互联网巨头才刚刚冲刺,共享经济要等到数年之后才能席卷全国。2010年,辉煌仍属于传统产业。
随后王石退场,宝万之争落幕,地产经历了喧嚣与低谷,在高周转之后向着四平八稳的前路行进。而行业之外,科技互联网公司带着万亿级的资本流量如火如荼。
这十年间,万科从最初的“三好住宅供应商”角色定位到“城市配套服务商”,再到“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一直在回答“30岁之后到底该怎么走”的问题。
2019年,万科纳税过千亿。郁亮在35周年的首发寄语中写道,“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们身处的时代,挑战与变革无处不在,而万科追求创新与美好的脚步亦不停歇。三十五岁的万科,多了沉稳与厚重,但梦想依然,激情依旧。”
跟随时代的脚步,做城市需要的事,这并不容易。
“重点业务都必须很难,特别容易的事是不可长久的”,刘肖说要对特别容易的事保持敏感:什么问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容易的事?
尤其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包括住宅开发业务在内的每个赛道都很艰难,好产品、好服务的定义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被改写。
但以住宅销售额作为开发商唯一评判标准的时代过去了。
“在我小学的时候,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传唱大江南北,20年前流行的无疑是香港四大天王。但今天流行的是谁,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觉得不能说现在的歌星比不过当年,只不过今天是一个更多元的时代。”刘肖说。
Q
过去十年,最后悔的一件事,或者最庆幸的一个选择?
A:其实我现在很少会从这个角度去想问题了,但是有一句话我还比较喜欢:“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Q
过去十年,最难忘的时刻?
A :有很多吧,登上雪山、实现自己的想法、面临全新的角色和挑战……应该都很难忘,但是这种体验又会被湮没在随后漫长的时间里。
Q
能举个想法实现的例子吗?
A :比如集体土地的长租公寓项目,没有人逼我做,只是我自己有一点小情怀,希望去实现它,结果从政府、到集团、到团队,大家都很支持,最后真的就实现了。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