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开催款、项目烂尾,绿地到底怎么了?
2020年三季报发布的第三天,绿地控股再一次走上了风口浪尖。
就在昨天,网易新闻房产频道刊发了一篇「绿地,请付款」的文章,以鲜红的大字向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公开催讨 7.5 万元的广告款。
这不是绿地今年第一次登上行业热搜,上一次“出圈”还是在五个月前,靠着区域高管的桃色绯闻刷了一波存在感。
更别提,最近几年绿地在全国多地纷纷爆出欠款、停工、裁员、失信等负面新闻。
网友@西西子在辽宁本溪老家的房子就是这样。
2012年,绿地·山水城在辽宁本溪本地以3800元/平方米的价格开盘,背靠凤凰山,毗邻太子河,说是要在这片背山面水的土地上打造“温泉小镇”。
面对大开发商对东北三四线楼市的“降维打击”,不少本地人冲着绿地的品牌和“温泉入户”的卖点“疯狂抢购”,甚至很多人都是全款付清才能。
然而,风光两年之后,绿地山水城项目几度深陷债务违约风波,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工程停工。债务还不上,工程不开工,最后变成了谁都不想的“烫手山芋”。尽管最后被绿地集团下属的沈阳绿建集团接管,但依旧还是无限停工状态。
六七年过去了,那片工地上承诺的别墅、洋房连影子都没有,业主们“钱房两失”,也投诉无门。
剩下几栋好不容易建起来的高层,也只是给拆迁户还建的房子,尽管已经有人住了进去,但周围配套不全、工程烂尾,生活也很艰难。
而辽宁本溪绿地山水城并不是一个特例。
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搜索“绿地”,弹出的几条留言都是近一周内绿地的业主们发布的消息。要么是交房后房屋质量和配套不善,要么是违规出售人防车位,还涉及到地方项目公司违规宣传等问题。
这些来自武汉、银川、郑州等地的业主们,大部分都是与地方公司沟通未果后才选择“反映情况”,甚至每隔几天就要在留言板上重复发布信息,可谓“积怨已久”。
公开催款、项目烂尾、质量堪忧,时不时在社会舆论风口上站上一站的绿地,这几年的日子的确不太好过。
尽管近三年来都维持了 20 %左右的复合增长率,但是相比于同梯队房企动辄 40 %、70 %的增速来说,高喊“三年 5000 亿”目标的绿地似乎走上了下坡路,行业排名一路从第四跌落至如今的第七位。
先是 2018 年 3875 亿元的销售业绩未达预期;再是与中海的第六之争中遗憾失守,2019年以 3880 亿元的销售业绩位于行业第七位,截至目前仍未“翻身”。
而进入2020年,绿地在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失守阵地”,录得负80亿元,到二季度回正,尽管三季度这一指标已经达到50.04亿元,但与去年同期依然减少45.71%。
业绩失速,身陷风波,绿地在财务方面的管控也引来了不少关注。
在12家“三道红线”重点监测的房企当中,绿地也正是业内“全撞线”的房企之一。
截至2020年9月30日,绿地控股的净负债率为183%,较2019年末上升27个百分点,较2020年中报期也提升了3个百分点。
此外,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2.4%,比今年中报期间略降了0.3个,但相对于去年同期仍然上升0.9个百分点,而且远远超过70%的安全阙值。
而0.69的现金短债比较今年中期0.65的水平来说略有提升,但依然没有达到1以上的安全地带。
截至今日收盘,绿地控股报收于6.10元 / 股,距离41.58元 / 股的历史最高点,已经隔着五年的长长的距离,彼时绿地还是那个与万科争行业头把交椅的绿地。
如今,这个曾经被戏称是“超高层插遍中国”的大开发商,在公众面前最鲜明的印象,也就剩下充满意味的桃色新闻和鲜红色的催款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