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怎样的面包能够配合情怀食用?

36氪浙江的朋友们·2020年07月20日 13:11
操心豆瓣最多的,还是豆瓣用户。

还记得那个陪伴你度过大半青春的UGC平台豆瓣吗?

除了之前微博热搜被撤,豆瓣凭靠八组给网友尽享“吃瓜”小火一把外,近日,一篇名为《#倡议#豆瓣用户每人每月花十块钱买下豆瓣》的帖子,又将豆瓣推到了众人眼前。

事情起因是,一位豆瓣豆友认为豆瓣一直面临“变现能力差”的质疑,为了断绝豆瓣变质、被迫商业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现有活跃用户一起入股买下豆瓣。

“根据2019年的数据,豆瓣每月的活跃用户数有1亿人。那么如果这1亿人每人每月拿出10块钱,就是10亿元,一年就是120亿。”

图片来自豆瓣小组

豆瓣是互联网社区的早期逐浪者之一,以书影音评分系统起家。在Copy 2 China模式盛行时,豆瓣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原创特性的产品。

不过起步虽早,发展却有些“慢”。至少在不少悲观者看来,类似于豆瓣的传统兴趣社区已然没落,其最终归宿极有可能变成在线票务系统收购,成为内置评分板块。

月活过亿、变现吃力的豆瓣,真的会成为时代符号,走向消亡?本期氪外活动,GG决定和你好好聊一聊。

豆瓣,阿北与友邻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经济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网络社群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社交、社区、社群。豆瓣就诞生于第二个阶段,2005年。彼时,豆瓣是国内唯一一个没有借鉴国外互联网的网站。其创始人阿北,在北京豆瓣胡同的星巴克写下第一串代码。

老用户们大多被豆瓣的书影音系统吸引,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整合力量促使了豆瓣网的飞速发展。图书是豆瓣最初的中心,在这一功能上,至今没有哪个网站能够抗衡豆瓣。此后,豆瓣又陆续推出了音乐和电影——豆瓣最成功的一款产品。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豆瓣注册用户1.96亿,豆瓣电影月活用户为1亿。选电影前,人们总习惯先打开豆瓣看看评价,豆瓣评分几乎成了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

图片来自资讯平台截图

用户基数增大后,豆瓣迎来了分化。以“八组”为分界线,豆瓣用户形成了“专注书影音”和“在小组混得风生水起”两大阵营。如今,豆瓣已有超过60万个小组,其中,八组可谓足以撼动娱乐圈的八卦圣地,抠组、哈组也在逐渐出圈。

图片来自豆瓣截图

然而,在细分领域几近“垄断”的豆瓣,在商业市场上却没有站稳脚跟。

2010年,豆瓣做了第一次改版,取消友邻系统(此前,用户想要关注别人需发送好友申请,对方通过后就成为了“友邻”),将书影音与娱乐社区进行功能分割。这一次被称为“毫不考虑用户体验”的商业尝试引来了许多用户的反感。

2018年,豆瓣App将友邻、广播、转播等非常“豆瓣”的功能,改版成了互相关注、动态、转发。同时,越来越多吃瓜群众的涌入,让老用户开始担心——豆瓣正在变成另一个微博。

被喻为“反商业社会人格”的阿北,一直在探索一个符合豆瓣调性、“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不矛盾”的盈利方式。

再文艺也要尝试挣面包

自创立以来,文艺的豆瓣曾推出过些许产品尝试“挣点儿钱”。

2012年,豆瓣推出“豆瓣阅读”,以与作家分成的方式盈利。

同期,豆瓣电影频道推出在线选座业务。然而相较于当时的环境,豆瓣的意识过于超前了:移动化浪潮尚未成形,在线选座服务气候不成。同时,由于文艺青年占主体的豆瓣用户更偏爱小众作品,这种赚取渠道利润的方式并未让豆瓣成功商业化。

2013年,“豆瓣FM”开始提供付费音乐音频服务。彼时的音乐市场充斥着大量盗版、免费服务,豆瓣没能成功吸引用户。同年推出的电商导购平台“豆瓣东西”,也在唯品会、蘑菇街、聚美优品等多方夹击下落寞离场。

2016年,豆瓣耗巨资打造飞船影业、一拍一摄平台。在整合所有优势、可盈利产品后,这次尝试仍反响平平。

2017年3月,豆瓣推出首款知识付费产品“豆瓣时间”,其首推内容《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上线五天后突破百万销售额。现在,豆瓣时间已成为知识付费平台中可圈可点的一方。

图片来自豆瓣截图

2018年,阿北在割裂的豆瓣业务之间找到了平衡:让豆瓣回归初心,以书、影音作为载体与入口,建立“评分工具+兴趣社区+知识付费+精品电商”的业务架构,形成“书影音相关”“知识付费市场”与“电商市场”三块商业阵地。

图片来自豆瓣截图

面向风口,却起飞失败

阿北曾在2014年公开承认“豆瓣错失了移动互联网”。

豆瓣的商业逻辑不错,但好像总是不在对的时机。其垂直领域的各个应用,单拿一个出来,都有做精做强的可能性。豆瓣FM可对标后来的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应用,豆瓣影评本可能发展成为猫眼那样的票务平台。

图片来自网络

豆瓣有“我爱化妆品”“这件衣服好看吗”这样的种草、分享小组,可见日后小红书的雏形;豆瓣的下厨房小组已成为一个独立APP,其创始人还是豆瓣前员工;豆瓣FM风头正盛时,鼓励用户上传自制音频,后来的抖音有幸续写了这个故事;而如今其他平台的各大V,许多曾是豆瓣最优质的用户资源——作家、影评人、编辑,他们在豆瓣积累起自己的第一批粉丝。

无数人开始发问,“豆瓣是如何衰落的”。

当人们比较微博、知乎等社群网站时,属性明明更相似的豆瓣却被视频平台b站夺去了话语权。为什么?因为豆瓣不够“红”,不够“流量”,不值得被讨论。

早在2011年,阿北就宣布豆瓣已基本实现盈利;那一年9月,豆瓣完成了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然而,时至今日,豆瓣的第四轮融资迟迟没有到来,时常提起的上市也悄无声息。

曾经的B站与豆瓣有不少共性,但如今看来,B站走上了比豆瓣辉煌得多的破圈之路。

2009年B站刚成立时,只是作为A站的替代品,致力于二次元垂直领域。其后,虽然用户增多,可仍无人愿意为“替代品”投资。2012年中,一部《凉宫春日》挤破小破站的服务器。后来人们说,是这部剧救活了B站。

如果说一开始的B站是二次元的“桃源”,那2016年后,企图成为中国油管的“野心”,已写在B站的脸上。

随着诸多up主走入众人视野、跨年晚会现象级出圈、《后浪》引起热议、央视网刊发《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小破站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模样。但不得不承认,B站的商业之路走得非常成功。

豆瓣,最终会走向没落,还是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社区之光?

或许,豆瓣等的始终是一次契机。(作者:龚芷希)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普华要做技术产品落地本土的引路人。

2020-07-2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