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运个货」开放拖车司机端,航运界外来者如何破局?
36氪获悉,多式联运互联网平台「运个货」于5月6日成立两周年之际,开放了运个货拖车司机端——逻辑类似滴滴,但服务于拖车司机和货主/货代企业之间。
运个货是航运界明星创业公司之一,从内贸水运业务起家,以货主企业(直客)为服务对象,提供智能报价、智能调度、物流可视化追踪等一系列数字化物流产品,总部位于深圳。公司曾于2019年获得由君联资本领投,真格基金和同伟创业跟头的亿元A轮融资。此前,运个货分别完成了由同创伟业、真格基金投资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真格基金投资的数百万美元Pre-A轮,和启赋资本投资的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
据团队提供的最新数据,2019年运个货月均运费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单月最高营收曾达到2亿元,月均运输量约4-5万条TEU,注册客户数过万家,半数每月都会下单,覆盖约40万条航线。
运个货COO Zak称,目前运个货对内贸航线的覆盖率接近100%,且今年Q1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小,业务量环比略有涨幅。
向外扩张,势在必行
新产品的前身为运个货内部拖车环节的司机派单系统,此次产品升级改版意味着,原本用自营模式服务于直客(货主企业)的运个货,服务领域将从内贸订单延展到外贸订单,并面向社会运力和社会订单开放。
非运个货客户的货主企业、货代企业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运力订单,原本属于运个货体系内的拖车司机则可承接非运个货的订单,而符合运个货运力要求、经过认证的外部司机也可以承接运个货的订单。开放后,新产品无疑提高了运个货原有运力池的容量与弹性。
Zak透露,这项订单撮合业务目前没有营收计划,核心目的在于推动行业上下游的数字化渗透率。
这与运个货经营理念息息相关,Zak表示,运个货致力于用互联网手段推动航运行业的数字化演进进程,在第一阶段,实现关键节点的数字化、彼此之间的信息流通与协作,是运个货的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后,平台的网络价值才能得以发挥。
相应地,运个货内部核心在考量三个渗透率:市场渗透率、运力供应商数字化渗透率、航线全链条的数字化渗透率。Zak称,运个货体系内的运力供应商100%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化作业,而除了少部分冷门航线,运个货的行业几乎都实现了全链条的数字化、可视化。
如此看来,向外扩张,势在必行。除了运力端的数字化,运个货也同样有针对码头、泊船的数字化产品,但在运个货看来,运力端的数字化是最能直接见到成效,目前对运个货的战略意义也居于首位。
外来者的生意经
运个货是航运领域极为少见的纯互联网团队,是典型的外来者。CEO Phoebe出身自阿里,曾成功操盘过亿万级别的O2O项目,Zak也有类似经历。
在2018年选择创业方向时,运个货经过调研,最终选定了市场规模大,较之欧美国家数字化程度低、多式联运使用率低,需要重运营的内贸航运领域。此时,国内运输迎来"散改集(散装货物装入集装箱运输)"、"陆改水"两大趋势,和运力过剩、产品差异化小,行业滑向恶性价格竞争的变革期。
Zak表示,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能够更好地看全盘,从终局推导行业和公司的演进过程,因而对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会更清晰。短板则是一开始的信任问题和沟通问题,前几年大家高喊着要颠覆行业,让业内人士天然对互联网公司这个新物种有了抵触和恐惧,但其实大家是共赢共生的关系,再者,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话语体系和价值链条,对外来者而言,需要静下心来积累产业认识。
但航运市场规模虽然巨大,但行业毛利普遍在10%-20%之间,怎么看都是一个苦生意。
就这一问题,Zak分享了运个货的逻辑,如果静态来看,航运业的毛利确实不高,但这是因为货代、运力方在销售和客服环节的人力成本很高,通过数字化平台来改变作业方式和获客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成本结构。
比如客服的主要工作就是查询报价、追踪跟单,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报价、物流可视化来提高人效。早期运个货也尝试过合伙人/代理人等多种获客模式,但最终发现,通过线上获客转化能够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而流量运营也正是运个货团队擅长的事情——此次两周年除了上新了司机端,平台还开启了"两周年1亿元补贴活动",和拉新获客的营销裂变玩法。Zak认为,通过改变成本结构,行业至少还可以压缩出20%的利润空间。
但对于所有2B业务而言,企业客户更看重实际的交付效果,即服务体验的优化和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在这方面,运个货典型的客户案例是恒大冰泉,通过陆运转水运,及数字化的多式联运的支持,在部分场景下,同一批货物原来60%的运费成本可降低至20%,且全程物流动态可视可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