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350亿美元,韩国财阀联手硅谷,AI版"皮克斯"横空出世?
如果我问你,AI视频生成电影,你最先想到什么?
有人说,是Sora2。
有人说,影视产业要完了,电影人饭碗要丢了……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些平台和真正的影视行业内容制作没什么竞争,你信吗?
真正威胁影视制作工业体系的,并不是你每天刷到的短视频级AIGC,而是一种更安静、更“像导演”的AI制作平台:它不会天马行空的生成视频,它生成的是“可拍摄的世界”。
让我们从电影的核心要素做一个最简单的拆解,看看拍一部电影有哪些基本要求:
✔ 人物一致性
✔ 连续剧情
✔ 可复拍、可修改
✔ 镜头调度:景别、光线、焦距
✔ 对象复用、场景复用、
✔ 复杂动作逻辑:奔跑、打斗、空间遮挡
✔ 物理规律稳定:重力、风、光影一致性
很显然,现在AIGC的能力无法完成一部电影。不论是连续性,一致性,还是对物理世界规律的遵循,复杂逻辑的实现,乃至主角的形象都有可能无法保持高度一致……在视频的开头和结尾的同一主角,看起来像是亲兄弟甚至是表兄弟。
更不用说AI系统难以根除的幻觉带来的诡异细节。
所以电影级AI平台和普通的消费级视频生成AI,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可能发展成真正电影级应用的AI平台长什么样?
近日,好莱坞爆出一则大消息,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I创业公司Utopai Studios和全球科技公司Stock Farm Road正在寻求合作。
△ 好莱坞媒体已经关注到了这场可能改变行业的合作
双方计划成立一家合资企业Utopai Studios East,利用Utopai的AI技术,加上Stock Farm Road的基础设施和现金储备,打造真正的电影级AI平台。
只要简单分析下这家新公司清晰可落地技术的路径,以及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就知道这个项目并非说说而已。
1995年,皮克斯拍出了第一部CG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第一家拍出真正意义上的AI电影的公司则尚未出现。Utopai Studios East或许会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 大家都在期待AI版皮克斯的诞生
既然当下风靡全球的AIGC风潮并非电影创作的“正途”,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分析下影视化AI的正途该有的样子。
01 韩国财阀+硅谷精英起底Utopai East幕后大佬
Utopai East的投资方分别是Stock Farm Road(SFR)和AI影视制作公司Utopai Studios,各持股50%。
投资方之一SFR资金实力非常雄厚。创始人一个是LG集团创始人具仁会(Koo In-Hwoi)的孙子,集团继承人Brian Koo,另一个是中东Offsets Group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Amin Badr-El-Din。
SFR作为大金主,为合资企业提供资金、创意专长和行业人脉,让合资公司背后写着“不差钱”三个字。
△ Stock Farm Road的创始人是LG集团创始人具仁会的孙子Brian Koo
另一个投资方是AI原生影视工作室Utopai Studios,为合资企业提供技术、工作流程和基础设施。
Utopai Studios公司前身是2022年成立于洛杉矶的AI视频制作公司Cybever,由两位前Google员工创立。之前公司的技术方向是开发构建复杂3D环境的AI工具,聚焦于3D世界生成(AI 3D world)技术。
△ Utopai Studios两位联合创始人Cecilia Shen和Jie Yang
后来公司发现传媒领域进行工业级视频AI辅助制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改名为Utopai Studios并转型为电影电视工作室,专攻传媒老巢好莱坞。
作为首批以AI技术起家并全面运营的好莱坞电影电视工作室之一,Utopai Studios也是首个加入好莱坞工会的AI企业。这也说明了公司利用AI改造和优化好莱坞现有制作体系的雄心。
02 在虚拟世界里"预演"一切,AI对影视制作全流程下刀
怎么优化和改造?
对制作流程全面下刀,整体模型化并搬迁到AI基座平台上。
传统影视制作分为前-中-后期,从剧本开发→分镜/美术设计→实景或棚拍(摄影机、灯光、演员)→粗剪→视效(绿幕、CG、合成)→调色/声音→发行,每个环节都有独立团队,用人力+物理设备去完成:摄影机、灯光车、置景、外景搭建、后期机房等。
核心内容的创造仍然是“先拍,再修”。一旦拍摄效果不满意,几乎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只能重拍。
Utopai East未来的方向是构建AI原生的内容创作平台(AI-native production platform)。Utopai East提供完整AI技术堆栈,从创意理解到内容生成整个链路都依托AI平台进行模型化处理。
△ 作为一家AI影视公司,Utopai Studios专注于建设影视基础模型
依托原生AI的内容创作技术实现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脚本理解与世界建模
- 用大模型把剧本拆解成:角色、场景、情绪曲线、动作需求、镜头列表。
- 把“文本世界”转成一个结构化的语义3D世界描述:有哪些场景、什么时间、天气、光线氛围等。
- 这一步如同创造出一个虚拟的3D世界,为后面的生成模型设计“条件空间”。所有后续的画面/内容都是在这个前提下生成的。
△ Utopai Studios已经尝试用AI营造电影需要的虚拟3D世界
预可视化和镜头规划
- 模型按照剧本输入生成previz(预演版动画/分镜),导演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拖动镜头、切换机位,确定自己希望达到的效果,而不是先拉剧组去实景试拍。
- 镜头规划不只输出画面,还伴随输出相机参数轨迹(camera path)、焦距、运动方式等,用于后续高质量内容的生成。借助AI平台,传统“分镜师+可视化团队”的工作效率可以提升50%到80%。
△ 未来的电影或将完全在虚拟世界中拍摄、调整
素材生成与场景合成
- 基于大量合规的3D合成数据训练的模型,可以直接生成:场景、道具、群演、特效元素等高质量素材。
△ 从一行文字到完整的3D世界,Utopai正在探索AI驱动的3D布局生成
- 这些素材不是简单2D图像,而是在虚拟3D世界里具备体积/几何信息/可多角度重用的3D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并反复重用。例如,同一个“街道场景”可以拍20场戏,而不需要实际搭一个巨大的棚。
高质量成品生成
- 统一风格+角色一致性+时间线一致性的长视频生成
△ Utopai可实现电影级视频转视频,确保演员的微表情和动作细节以帧级精度得以保留
编辑与多版本化
- 在AI生成的基础上,剪辑师仍然是需要的。只是他们剪辑的不再是胶片,而是模型输出的成品片段。
- 多版本化(配音/口型同步/文案重写)通过多语种语音与视频对齐模型来自动完成。在主版本制作基础上,AI可以自动扩展成为多语种版本,并作细节修改。
整体看,Utopai East把“剧组+摄影棚+后期机房”压缩成了“创作者前端工具+云端模型”的生产流水线”,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拍摄方式。
被改变的除了流程,还包括电影制作过程中创作产生的“数字化素材“,我们不妨称之为”资产“。这些资产有高度的”可重用性“,为未来的电影创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 Utopai Studios强调自己追求的是AI电影制作,而非AI视频
其实以前影视行业就是这么做的,比如好莱坞大片场,就是物理上的“可重用资产”。大片场最有价值的是全套现成的影视生产链。最好的化妆师、灯光师和场景美术,再加上不同时代不同场景的现成布景,极大降低了影视创作的成本。
△ 好莱坞大片场,就是物理上的“可重用资产”
现在,Utopai East就仿佛要打造一个AI支撑的数字好莱坞片场,以及全新的AI制作流水线,颠覆式降低电影的拍摄制作成本。
而这条流水线的底座,就是3吉瓦(GW)数据中心。
03 350亿美元砸“基建”数据中心比OpenAI大3倍
Stock Farm Road公布的计划是:在韩国建设一个功率上限3吉瓦(3GW)的AI数据中心群,预计总投资达350亿美元,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AI数据中心项目之一。
Utopai East的AI原生的内容创作平台,就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应用之一。
如果按高性能GPU每台1–2kW粗略估算,3吉瓦级别理论上可以支撑上百万颗AI加速芯片同时工作。这意味着可以并行运行数十到上百个“类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任务,完成海量长视频的生成、本地化等任务,真正把“电影创作”做成云服务。
可以预见,Utopai East未来的AI影视流水线将包括训练平台(training)和生成工厂(inference)两大部分。
训练实验室用于文本-图像-视频-3D多模态大模型在PB级别数据上长期训练,并进一步扩展出针对不同内容类型(剧情片、综艺、动画、广告)训练的专用子模型。
生成工厂则是根据需求完成内容制作,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模型推理计算。比如生成一部剧集的主版本,再叠加生成若干候选版本、不同视角、以及多语种版本,本身就是超大规模推理任务。
△ Utopai Studios运用AI制作的影视画面
多任务并行,统一的调度与数据管理,管理海量3D/视频训练数据(含版权/许可信息),管理每个项目的模型版本、检查点、微调记录,管理生成内容的存储、索引和调用,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必须要数据中心级别的AI计算资源支撑。
所以,本质上Utopai East不是只拍几部片子,而是搭一个平台,让大量项目在上面同时运行,成为一个集中式的电影AI创作工厂。
04 布局韩国,放眼亚洲,好莱坞会入局这盘大棋吗?
Utopai East的电影AI创作工厂能够吸引到好莱坞的全面进驻吗?
我们再回到投资方的背景和数据中心的选址上,就会恍然大悟。
投资方SFR其中一个创始人来自于LG集团的家族。数据中心3吉瓦的容量几乎是OpenAI和软银集团在美国“星门”(Stargate)项目中德克萨斯州的数据中心综合体计划容量的三倍。
△ 美国“星门”项目将为OpenAI提供强大算力,但远不及SFR计划在韩国建设的数据中心
虽然目前数据中心的具体位置还不明确,但已经框定在韩国西南部的偏远地区,预计将于2028年竣工。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SFR已与全罗南道签署协议,以获得电力和水资源方面的支持,表明这可能就是数据中心的潜在选址。
我们知道,自从《鱿鱼游戏》在全球一炮而红,成为现象级热潮后,韩国影视内容(K-content)在全球热度大增。
从Netflix到迪士尼,各个媒体巨头争相在韩国建立制作基地,充分利用韩国优质的制作团队和低廉的制作成本,形成全球化的内容创作能力。而韩国也成为了仅次于好莱坞的影视内容制作大国。
△ 以《鱿鱼游戏》为代表的韩国影视内容受到好莱坞的青睐
在AI生成、影视基础设施、跨国制作协同等方面,Utopai East正处于一个结合科技与传统娱乐产业新兴交叉地带。其背后伴随的大规模基础设施(3吉瓦数据中心)让投资者看到“规模化+护城河”可能性:一旦流程成熟,可复制、可输出,并全面商业化的潜力巨大。
从韩国/亚洲内容出海的趋势来看,资本市场也在寻找“下一代文化出口”的新模式模型。以韩国内容为起点,向亚洲(日本、中国、泰国等)以及欧美市场扩展,显然是Utopai East和SFR未来全球化发展的捷径。
△ Utopai Studios此前已在全球建设团队,与SFR合作后,将加强在韩国的布局
对投资方SFR而言,这也是一个“垂直整合”机会。从基础设施建设(如数据中心)、AI制作流程、内容创作、IP拓展到国际发行,以Utopai East为核心的AI产业生态将能够涵盖整个影视产业链。
平台型项目一旦打开多条收入渠道(例如:内容制作费、股权参投、发行分成、技术授权、基础设施租赁等),将帮助投资方SFR在资本市场中获得“倍数扩张”的预期和相应的体系化高估值。
05 商业模式能跑通吗?7大关键指标决定项目成败
Utopai East有很大机会取得全面的成功吗?
当然有,但是技术本身的成熟度/生产效率/市场接受度仍然需要在市场上得到检验。比如:
- 内容产出规模:一年生成多少小时的优质内容、多少可发行的剧集或电影、多少多语种版本。
- 基础设施利用率:3GW数据中心投入后,其资产利用率是多少(闲置vs全负荷运行)?
- 模型成熟度与质量:生成内容的观众认可度、与传统实拍片相比的成本与周期优势、多市场发行后的收益表现。
- 收入多元化:不仅制作费,还包括模型授权、资产租赁、内容平台合作、本地化服务等。
- 成本控制/边际下降趋势:AI生成虽有规模优势,但初期开发投资大、算力成本高。边际成本下降趋势如何。
- 知识产权与发行能力:有多少自有IP(而不是纯承接他人IP制作)、发行渠道多元化情况(OTT、影院、海外市场等)。
- 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如数据使用是否合规、模型是否有版权纠纷、创作者合作关系是否稳固。
所以综合来看,资本市场对Utopai East的态度是“看好但谨慎”。Utopai East所代表的“生成式AI+内容平台+基础设施”趋势,是未来电影制作的正确方向。但目前能否全面被好莱坞接受,真正转化为商业收入,并可持续盈利,还有待事实检验。
不管怎么说,Utopai Eas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公司在媒体领域的定位发生了转变。AI企业不再需要向制片厂出售模型或API,而是押注真正的价值创造和拥有知识产权。
当年皮克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3D图形技术,开辟了CGI概念,并完成了第一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并彻底改变了动画片的制作方式。
△ 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改写了动画的制作方式
未来Utopai East能否成长为AI时代的皮克斯,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电影”,作者:极客电影,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