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品牌小程序能踩多少产品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5年11月26日 08:37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产品同学们避开一些从天而降的大锅。

SaaS 用户转型做 C 端产品困难重重,本文深度剖析五大坑点,包括需求无边界、概念大于实用等,提供回归本质、精益迭代的避坑指南,助您成功跨越从 SaaS 到 C 端的挑战。

——当一个Saas用户想做自己的商城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产品同学们避开一些从天而降的大锅。)

写这篇的起因一位经纪公司的老板,通过朋友找到我,想让我看看他是不是又被坑了。

他们内部数据管理长期使用SaaS,从前对外获客用平台端口,SaaS和端口的衔接很好。但是如今,因为平台涨价以及流量变少,他们积极转型,已经把获客来源完全从平台网站转向了新媒体和私域,公司也急需打造自己品牌的小程序来承接这波流量。

具体分析可以参看我这篇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自己的小程序了?」,他们也希望能继续走向品牌自建的道路。

然而这条小程序开发之路却实在坎坷:他们试过使用SaaS公司模板、自己组建产品开发团队、找兼职产品开发、委托外包团队……结果总是测试版难用,正式版无法上线。一次次预算耗尽搁置,一次次失败,又不服输地一次次重启项目。看似是开发环节的问题,实则暴露了 SaaS 用户转型 C端产品的底层认知盲区。

为什么SaaS用户做一个自己的产品如此困难?

从本质上来说,Saas用户习惯于使用现成产品,选购Saas产品时总是追求功能全面,缺乏产品研发管理的知识,同时不具备用户思维和运营意识。习惯了 SaaS 的‘功能即价值’逻辑,误将 C 端产品的优势等同于‘更多功能的叠加。

从产品来看,最容易踩的坑有以下五个

坑一:需求无边界 ——盲目追求‘大而全’,偏离核心目标

在核心功能和核心用户都没明确的情况下,项目已经启动了,预算定完了,项目结点决定了,开发进场了。

刚开始做的时候,需求池里有10个功能,加班加点干了3个月之后,需求池里还剩下15个待开发功能。

因为企业一直在用Saas,并没有成熟的团队,很可能缺乏一位既懂产品、又能在公司内有足够话语权的产品负责人。

这个时候,需求池很可能变成“权力的游戏”。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都会认为“好不容易起一个项目”,必须将自己的KPI植入其中,导致产品目标从“承接新媒体流量”悄然变成为“满足内部所有部门的展示欲”。

一个原本只是用来承接新媒体流量,增加私域互动的小程序里,增加了业主委托,新房团购,直播,短视频,装修估价,线上带看,预约看房,在线签约…..大平台有的大小功能几乎全量照搬,因为工期紧张,又完全缺乏充分的调研与设计。

在没想清楚“为谁做”和“为什么做”之前就仓促开工,必然导致大量返工。

很多项目因此无限膨胀,时间无限拖延,最后老板又看着项目上线遥遥无期,直接砍掉了项目。或者团队成员因为反复修改的需求,无限拖延的进度影响士气,造成核心人员流失,项目无法继续。

最后上线了,也通常是每个功能都做得不好用,甚至很多功能都没有相应的团队或成熟的规则去服务客户。例如,有直播频道,但是没有稳定的直播团队。做了预约看房,实际没有流程去安排哪些经纪人带看。最后没有一个额外的功能带来了更多的转化率,反而让用户因为体验不好,提升了流失率。

坑二:概念大于实用 ——为热点和个人偏好开发 “伪功能”

区块链、元宇宙、AI……技术风口年年变,如果产品方向随之摇摆,结果就是永远在堆砌“半成品”功能。更可怕的是,某些“伪需求”源于决策者个人的一时兴起,而非真实的用户场景。

我见过最遗憾的例子,程序开发过程中,有个老板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说,把小程序顶部的时间显示隐藏掉,能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更有沉浸感,让团队务必实现这个体验。于是整个团队花了一半的技术力量和时间去实现的这个交互,核心功能却做得极其单薄。

上线之后,用户没有达到“沉浸到忘了时间”的时候,就早已经切走了。

这种为了满足老板个人感觉良好的“创新”,消耗的是团队宝贵的研发精力,却对用户体验和业务价值毫无增益,是典型的“伪需求”。这类伪需求的共性是:没有用户调研支撑,仅基于个人判断或碎片化信息。

坑三:系统衔接踩空 ——SaaS API 不支持,核心功能成空谈

小程序需要与核心SaaS系统打通,但SaaS平台可能不提供或难以支持所需的API,导致关键闭环无法完成,功能形同虚设。

很多 SaaS 平台的 API 权限有明确限制,有的需要额外付费开通,有的付费也不能开通。企业在前期未与 SaaS 服务商充分沟通,后期将会极其被动。

例如我们曾经帮一个公司设计了一整套客户画像和生命周期的分析的产品,按此方案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开发内容时,才明确他们用的Saas不支持数据回写,此时完全失去了重新设计方案的机会。最后只得阉割功能,C端客户画像和B端的生命周期分开来做,最终也没有打通B端和C端的客户信息,效果大打折扣。

坑四:数据质量误判 ——忽视脏数据,依赖数据的功能难落地

企业在用Saas时,因为功能多,数据维度繁杂,但企业往往只聚焦核心业务指标,其他非核心数据质量是很差的,甚至存在大量脏数据,导致基于数据的功能无法运行。但是大家对此完全没有正确的认知。

这位老板做房产C端小程序时,需要给每个房源生成一个标题。业务方代表主张学习安居客、链家的模式,采用经纪人撰写房源标题的方案,因为经纪人懂房源,写出来的标题比机器生产的更有人味,更吸引人。而且自己公司的经纪人比链家的经纪人水平高,写的更好。

而且现在用的Saas里就有房源标题这个字段,业务方老大还展示了两套房子里经纪人写的标题,写得非常有水平,令在场的其他部门负责人和产品经理都非常佩服业务团队的水平。

于是产品就采用了这个方案。开发完成,测试的时候就发现70%的房源没有标题,剩下有标题的里面,20%是乱写的,水平低劣,甚至有的标题里还有脏话。

业务方老大说没问题,他下任务安排经纪人去改了,改了好几星期,仍然有超过50%的房源标题不合格。

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方案,重新做了一版简易版的自动生产房源标题,只显示一下小区名称面积和朝向。

业务方仅看到‘优质案例’,却忽略了‘整体数据水平’,本质是缺乏数据抽样调研意识,这是非常常见的大坑。

坑五:思维固化难转型 ——用 SaaS “交付思维” 做 C 端产品

SaaS服务企业客户,重在功能完整和稳定;而C端产品面向海量用户,重在用户体验和增长迭代。很多老板误以为做完功能上线就万事大吉,没有建立数据驱动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设计了虚拟货币体系,却没有运营驱动和数值平衡持续调整,导致经济失衡,无人使用,或被少数人狂薅羊毛;让经纪人自己打标签,却缺乏引导和激励,最终标签系统形同虚设。

C端产品是一个需要持续“养”的生命体,而非一次交付的工程项目。

针对这些典型坑,核心解决思路是回归产品本质,用精益思维破局。

避坑指南:回归本质,精益迭代

指南一:坚守 MVP 原则 —— 聚焦核心闭环,拒绝功能堆砌

第一个版本只做最核心的一个功能闭环。例如,电商小程序就先做好“浏览-下单-支付”,拒绝任何锦上添花的功能。上线后,用数据验证价值,再决定下一步。

指南二:前置验证可行性 —— 摸清系统与数据家底再开工

在规划任何“高大上”功能前,先彻底盘清自己的数据家底和系统对接可行性。不要等开发到一半才发现核心接口走不通。

指南三:建立迭代思维 —— 以数据驱动 C 端产品持续优化

上线只是开始。产品、运营、技术需要紧密协作,定义关键指标,监控功能使用情况,通过A/B测试等方式持续迭代优化。

核心结论

从SaaS到C端的跨越,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模式的彻底转变:从满足少数B端客户的复杂需求,转向服务海量C端用户的简单、核心需求;从项目交付思维,转向产品运营思维。

忘掉“大而全”的幻想,回到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用最少的资源跑通一个核心价值,然后小步快跑,持续迭代。这不仅是做小程序的成功之道,也是所有C端产品的生存法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Cassie,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这次,真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