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怎么拆,才能不被业务带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5年11月10日 08:06
功能上线了,业务却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加个按钮”“多导几列”——你是不是也被这些看似简单的需求搞得焦头烂额?功能上线了,业务却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别急,这篇文章教你如何看穿表象、挖出本质,从此不再被业务牵着走!

你是不是每天都在上演同一个剧情:

业务一开口就说——「这里能加个按钮?」「能不能给我个编辑功能?」「导出能多几列吗?」

你心里暗暗想:这不就是几个小改动吗?点点头,乖乖开工,开始写PRD、画原型、排版本。结果上线后,业务又冒出一句:「嗯……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

你瞬间傻眼,血压瞬间飙升,心里默默吐槽:这是在逗我玩吧?

熟悉吗?这种场景在B端产品经理日常中几乎天天上演。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功能,看似解决问题,其实可能只是帮业务实现了一个“假设”——真正的问题,依旧悬在那里,没有被触及。

业务不是“方案专家”,是“问题专家”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刚入行的产品同学,或者对需求分析还没形成意识的同学,往往会直接把业务给的“方案”当成需求,然后埋头去写PRD。

但真实情况是:业务看到的往往是局部问题,他们给出的只是“解决假设”

举例:

他们说“加个按钮”,背后可能是“操作太麻烦,总是点错”。

他们说“要个编辑功能”,其实是“数据填错没法改”。

他们说“导出多几列”,真正原因可能是“报表分析不够灵活”。

换句话说,业务看到的是表面上的不爽,而我们产品经理的任务,是看清问题本质,抓住系统性痛点,设计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果只是照搬业务方案,不去追问、复盘,很可能上线的功能——看似解决了需求,实则没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带来更多麻烦。

什么才叫“需求”?

先借用一个官方定义:

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获得某个商品或服务的需要。

听起来有点学术化,咱们换个更实用的说法:有场景、有痛点、有能力去解决,这才是真正的需求

举个例子:业务可能会说“我要一个编辑按钮”,这是他们的“想法”,但真正的需求,是:“我需要在数据填错时能快速修改,否则会影响报表准确性”,也就是说,需求背后总有一个真实目标,而功能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而我们产品做“需求分析”,本质就是一个反向挖掘的过程

1️⃣ 从用户提出的表面想法出发

2️⃣ 挖掘背后真正的目标、痛点和场景

3️⃣ 转化成产品可实现的功能方案

换句话说,需求分析不是帮业务画功能,而是帮业务找到问题核心,并找到最优的解决路径

真实案例:不要直接照单全收方案

之前我接到一个需求:

运营负责人:Allen,帮我做个账户余额监控功能。

一开始,我差点就直接埋头画方案、写PRD,但经验告诉我,这种直接照单全收,很容易踩雷。于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先问“为什么”。

Allen:嗯,我明白了,你想做账户余额监控,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

运营负责人:现在账户太多了,盯不过来,有些账户余额跑空都没发现。

Allen:那平时你们是怎么人工盯账户的呢?

运营负责人:我们会先算一下每个账户的日均消耗,再算当前余额够消耗几天。快要消耗完了,就让媒介去充值,避免账户跑空。

这时真正的问题才浮现出来:核心问题不是“没监控功能”,而是账户太多、完全依赖人工计算,存在漏掉账户跑空的风险。

比如周末休假、账户突然跑量,都可能导致余额跑空,甚至引发客诉。

于是我提出了方案:

Allen:明白了。我做一个功能,支持配置账户,由系统自动计算日均消耗和当前余额可消耗天数,并通过飞书群触达,艾特对应的运营同学。这样既节省人工计算的时间,也让运营同学专注策略和优化投放,而不用担心账户跑空。

上述的案例佐证如果只是照单全收业务的“怎么实现”,其实是在帮他们实现假设;

真正的产品经理,要做的,是验证假设、找到最优解——确保上线的功能真正解决业务痛点,而不是表面堆功能。

如何反向拆解业务需求?

当业务开口说:“我想加个按钮”,不妨先问两句话

1️⃣咱们现在遇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让对方说清楚痛点场景,比如操作复杂、容易出错、耗时太久等。

2️⃣咱们目前是怎么操作的?能复现一下流程吗?很多时候,让对方演一遍流程,你就能看到真实问题:不是因为没按钮,而是流程本身设计不合理。

当你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把“方案级需求”转化为“问题级需求”,做出有价值的功能

总结:问题驱动,才是产品的真谛

业务给你的方案,只是他们眼中的片段;

而产品经理要做的,是回到问题本身——用问题驱动方案,而不是方案堆叠问题

下一次,当你再听到“加个按钮”“多导几列”的请求,你会不会有一种提前穿透表象、看清本质的预感?这不仅是能力,更是产品思维的修炼——下一篇,我要带你穿透需求背后的价值密码:如何判断一个需求值不值得做?如何把零散的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可衡量的产品价值?如何用优先级排期,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做到先做最关键,后做可选

准备好了吗?下一个现场,让你不再被需求牵着走,而是掌握产品节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者:Allen,36氪经授权发布。

+1
1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微信PC版4.1.4更新:朋友圈评论可发图、图片定位、AI文章总结。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