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末智行停摆、地平线HSD量产,第三方智驾格局生变?
作为全国顶尖车展之一,今年广州车展主题被设定为“新科技·新生活”。官方数据显示,这届车展一共展示了1085台展车,新能源车629台占比高达58%,这表明中国汽车产业“三电化”已全面完成。与此同时,据雷科技·电车通车展报道团小伙伴们观察,包括小米、小鹏、蔚来、赛力斯、比亚迪、鸿蒙智行在内的车企,均在车展重点强调“AI汽车”、“AI化”、“智能化”等概念,发力智能辅助驾驶更是成了头部车企们的共识。
今年广州车展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一边“向上”,朝着高阶水平进化,在更安全的同时适配更多场景;一边“向下”,即不断“下放”到更多车型。
除小鹏等极少数车企采取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外,大多数车企选择接入以“地大华魔(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为核心的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广州车展地平线HSD(Horizon SuperDrive)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公布的进展尤其引人关注。今年4月,地平线推出基于自家征程6系列芯片打造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HSD,半年后HSD就已被搭载在多款量产车型上:首发车型奇瑞星途ET5将于11月28日正式上市,奇瑞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iCAR V27亮相广州车展,HSD赋能的深蓝汽车合作车型深蓝L06已上市发售。
第三方智驾方案落地一款新车,需供应商在定义阶段就与主机厂共创。地平线HSD能在半年时间内就登陆4款量产车,堪称神速。在HSD规模化量产媒体沟通会上,地平线还透露,HSD已获得国内外一共10家车企品牌,超20款车型的定点合作,未来3-5年HSD计划达成千万量产目标。
地平线HSD的落地进程比外界预期的都要快,一夜之间,中国车企拥有了媲美FSD的智驾底座,进而能与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同台共舞。
“不造车的特斯拉”,地平线HSD成高阶智驾的新解法
汽车正在不断朝着AI汽车机器人的终极形态进化。国产汽车在“三电化”层面已全面引领世界, 然而在AI汽车的终极战场,也是最重要的价值锚点“智能驾驶”上,国产车一直差口一气。今年10月,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面向部分汽车OTA推送了FSD v14.1版本,在架构、功能和交互上均有大幅提升,成为近一年内最具代表性的智驾版本之一,国产车智驾水平与特斯拉FSD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开。
极少数头部车企靠自研投入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但大多数车企已很难靠自研完成补课,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技术投资不只是钱的问题,更需要时间积累,这导致自研的追赶者只能一直追赶。因此车企急需纯粹的第三方智驾解决方案,这让被称为“不造车的特斯拉”的地平线推出的HSD有了独一无二的价值。
这届广州车展,地平线HSD登陆多款量产车型表明,其已成功走完从0到1的阶段,在完成“智驾技术-商业化-规模化量产”的考验后,已进入到快速上量、全面铺开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地平线HSD成为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上对齐乃至超越特斯拉FSD的重大机遇。
HSD 是地平线基于旗下最高端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征程6P 打造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这也是地平线一直坚持的“软硬件结合”技术理念的重要实践。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博士曾提出过一个观点:算力带来可能的上限,算法决定体验的兑现,“算力与实际用户体验不成正比,我们要通过数据和不断的算法优化去逼近用户体验的极限,让智驾最终能超越人类驾驶的上限”。作为一家将软硬件结合作为技术信仰的公司,地平线HSD正是强大算力+强大算法“软硬件结合”的集大成者。
地平线车载计算平台“征程”家族已大获成功,累积出货量超千万——中国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了地平线的方案,最新已量产的征程6P“智驾六代机”是当前可获得的辅助驾驶最强计算方案,拥有560TOPS超强算力表现和多核异构计算资源,可支持端到端、VLA、VLM等辅助驾驶大模型高效落地。HSD算法充分挖掘征程6P的性能,基于真·一段式端到端的架构创新与算法优化,实现了更安全、更高效、更丝滑的驾驶体验。
据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在HSD规模化量产媒体沟通会上分享,当前市面上存在许多营销驱动的新名词,比如“端到端”出现一段时间了,但真正实现量产且展现出完整良好表现的情况却十分少见。根本原因在于市面上许多端到端都是“两段式端到端”,其中部分还对外宣传是“一段式端到端”。在“两段式端到端”架构中,前端感知模型与后端控制模型是割裂的,横纵向需要拼接,这导致信息缺失影响能力上限、处理延时高、输出轨迹存在割裂感强等诸多问题。
我们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时,有时候会遇到系统反应迟滞,被后车摁喇叭催促这样的情况;有时候系统变道会有“先左滑再前进”这种分步走的感觉;有时候遇到复杂路口系统不知道如何应对,干脆直接退出……问题大概率就出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架构缺陷上,这导致很多用户对智驾的印象是能协助避障,只是“勉强能用”。
地平线HSD生来就采取真正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设计,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轨迹直出控车,这带来三个显著优势:1、一个完整模型,不再存在着场景的割裂感;2、控车非常丝滑,不会经常出现点刹、重刹、画龙,更具“老司机感”;3、基于常识性学习(而非规则)实现主动防御性驾驶,会尽量避免进入危险场景,以此提升安全性。
基于软硬件结合的技术优势,地平线HSD充分挖透了一段式端到端架构的优点,带来了超低延时、精准感知和稳定可靠的驾驶能力。从地平线官方公布的测试视频看,在极限施工区,面对逆行车辆和水马,搭载HSD的汽车不会存在“停下来思考”这样的情况,顺利通过时速度和方向盘稳定性都很高。
星途ET5在广州道路上实测辅助驾驶功能
而且在超强算力加持下,地平线HSD还实现了直觉模型与认知模型的高效协同。
地平线HSD“直觉系统”具备极强空间感知能力,可对真实环境进行实时反馈,在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的基础上实现类人化的轨迹输出,应对变道、过弯、调头、施工、行人、电车等日常路况,这是一种“快思考”,确保系统能拥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能力”,可实时、自然、丝滑应对驾驶中千变万化的场景。
当遇到复杂特殊车道、待转区、潮汐车道、限行交通标志等复杂场景,地平线HSD则会调用VLM大模型,基于丰富的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进行跨域知识推理,产生高层次的决策与规划,进而对复杂场景进行处理。
直觉系统相当于一个“不识字的司机”或者“外国司机”,一个美国司机到中国开车无需学习也能应对红绿灯等日常场景,但遇到类似“广州全运会限行时段与路段”这样的文字提示就无法处理。遇到类似复杂场景,地平线HSD会调用VLM提供“慢思考”能力。
那么,地平线HSD真实体验到底如何?11月22日我乘坐着搭载地平线HSD的量产车型星途ET5在广州生物岛以及附近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漫游了一波。
(笔者试乘的搭载地平线HSD的奇瑞星途ET5)
广州被称为“电鸡之城”,我们的车穿过了超窄弯道、村中小道、高速大路,不断面临着电动车、三轮车横穿、逆行、抢道、乱停等“魔鬼路况”,有的电动车还违规横拉着门窗……作为有着十余年驾龄的老司机,我在面对这样的路况时也会提心吊胆,不断减速、刹停。
在地平线HSD驱动下,星途ET5全程准确识别各种路况并迅速反应,1个多小时的车程几乎没有出现过紧急刹停,而且“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带来的丝滑感也很明显,比如通过错位路口或者汇入车道时,我没有遇到过突然加减速、方向盘抖动这样的体验。
(笔者试乘的搭载地平线HSD的奇瑞星途ET5)
而且我发现,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低延时”特性还大幅提高了通行效率。在遇到红灯变绿灯、汇入环岛这样的复杂路口时,星途ET5总能快速响应,这种更“自信”的决策不浪费时间,我也无需担心被后车催促,丝毫没有压力感。
基于不同模型的协同,地平线HSD具备类人思考的防御性驾驶能力,比如在路过有盲区超窄道、路两边有行人/电车时会主动降低车速通过,兼具效率与安全。
HSD还引入了强化学习最大化激发模型潜力,因而能持续自我进化,实现超预期的智能涌现。比如它在完全无图、无明显道路边界的施工砂石土路也能自主识别道路与障碍物,推理出可通行区域顺畅前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征程6P强大的算力,以及一段式端到端算法的低延时能力,地平线HSD的HMI渲染达到了3A级实时的程度。在车载屏幕上,我能实时看到HSD系统对周边路况的还原,除了电瓶车、三轮车、大货车、泥头车等道路参与者以及轨迹外,就连出租车上下客这样的临时状态也能被还原成“乐高小人”,颇具拟真感和动画感,这体现出地平线HSD对真实环境的精准快速感知能力,让我对系统的工作状况与实时路况更有底气、更加安心。
正如吕鹏所言,智驾系统进化将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能用”意味着碰撞概率较低,不会在被使用后频繁发生碰撞事故,而“好用”则是在确保物理安全的同时,让用户心理上也感到安全。地平线HSD从场景应对能力,到实时反馈机制,到丝滑轨迹输出,再到高清HMI交互,均让用户安心、放心、舒心,事实上已达到“好用”的程度。
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覆盖城区、高速、乡间小路、停车场等城区主流道路场景。据地平线随车工作人员向我透露,在邀请用户与媒体试驾前,地平线工作人员并没有精心筛选“好路段”,也没有提前跑几圈让车辆“熟悉”路况,试乘车从上海到了广州第二天就直接对外开放体验,这体现出地平线对自家HSD的自信,而底气则源自于“一段式端到端”的架构,以及其坚持的软硬件结合技术路线。
特斯拉FSD V14.1迈出了从数据驱动向视觉融合演进的关键一步,地平线HSD同样采取视觉融合方案,更重要的是,两者均是软硬件结合的实践者。余凯曾表示,地平线要做芯片里最懂算法的、做算法里最懂芯片的,兼懂芯片+算法里面最懂车规的。
特斯拉FSD搭载的智驾芯片最初采取与Mobileye、英伟达等合作的方式。到了后面特斯拉发现,算力成了算法的瓶颈,2019年,特斯拉正式量产自研芯片HW3.0,2023年又量产了AI 4(HW4.0)芯片,算力约为500TOPS。目前马斯克已在预热AI5芯片,算力达到2000-2500TOPS。
地平线跟特斯拉殊途同归,只是其从芯片出发,再不断整合强大的算法。巧合的是,其推出的中国首款车载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征程2的时间,与特斯拉首款自研智驾芯片HW3.0在同一年,现已量产的征程6比特斯拉HW4.0性能更强。未来可与特斯拉AI5芯片对标的国产智驾芯片恐怕也大概率会出自地平线。
作为地平线智能驾驶软硬件技术的集大成者,HSD在技术层面与特斯拉FSD同种同源,在体验层面也媲美FSD。对车企来说,自研智能驾驶软件技术或许还可尝试,但要打造能向地平线征程家族、特斯拉AI芯片看齐的自研芯片无异于痴人说梦——英伟达、高通等芯片佼佼者证明,芯片的代际领先不可能被后来者追平,特别是当软硬件的壁垒形成之后。
对大多数车企来说,使用地平线HSD方案,恐怕是唯一能快速补齐短板、拥有世界级高阶智驾能力的路径。
地平线HSD是中国汽车实现高阶智驾的标准路径?
这次地平线对外公布“未来3-5年HSD计划达成千万量产”的目标,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在罗超频道看来,地平线的自信源自于HSD在过去半年时间的成绩:快速登陆多款量产车走完“从0到1”的进程,既证明了HSD技术实力,也验证了团队的工程能力。
在吕鹏看来,地平线过去已用(征程家族)千万级出货积累的口碑证明了自己,而在地平线HSD从0到1落地过程中,“车企定期来体验,发现每月、每周迭代速度极快,自然选择我们。”
对于地平线HSD来说,10家车企(品牌)、20款车型的定点量产只是起点,从当前市场发展趋势与HSD的阶段成果来看,HSD将是中国车企拥抱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标准路径。
首先,从商业模式来看,开放共创相对于封闭自研更高效,效率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地平线HSD在发布半年后即实现在多款车型上量产上市,就是开放赋能模式效率高的佐证。
据吕鹏透露,地平线在致力于将HSD打造成中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标杆产品的同时,还将与产业一起推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标准化,“标准化是效率的基础。汽车产业在标准化方面与手机产业存在较大差距;在传统机械主导的时代这或许不是核心问题,但进入软件驱动时代,缺乏标准化会导致迭代速度不足。因此,地平线始终致力于推动标准化,与多家主流车企和Tier1合作,从硬件到软件规范力求统一,以提升整体软件迭代效率。”
其次,对车企来说,自研智驾特别是芯片难度越来越高,与地平线HSD合作是最优解。一方面,当前跟特斯拉一样采取软硬件结合技术路线、拥有自研智驾芯片的主机厂有,但采取类似技术路线的第三方供应商却是凤毛麟角,在体验上能媲美特斯拉FSD的更是罕有,地平线被誉为“不造车的特斯拉”,地平线HSD成车企追赶特斯拉FSD的最优解;另一方面,地平线HSD的研发成本理论上将被合作车企分摊,本质上是行业公摊成本。车企不需要承担长周期、大规模的自研投入负担以及可观的试错成本,就能得到更经济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方案。
最后,地平线HSD提供了极强的定制自由度,不影响车企自身技术布局。行业部分第三方智驾服务商的模式为深度绑定,车企需要与供应商联合打造品牌、共同定义产品。地平线HSD给予了车企足够的自由度,比如11月18日已上市发售的深蓝L06,搭载的就是地平线、深蓝与长安三方深度共创的DEEPAL AD Max系统,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征程6。
智能驾驶系统到底是自研还是第三方的好?余凯博士曾提出一个形象的比喻:“智驾之于汽车就像基带之于手机,是重要的功能性价值,而非差异化情绪价值。”大部分手机厂商专注于摄影、UI 设计等差异化功能的自研,但会将通讯等功能性价值的基带业务交给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同理汽车厂商的智驾标准化部分未来也会采取地平线等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余凯博士预测,未来80% 的车企将选择与强大的第三方合作。“20% 自研与 80% 合作将成为智驾赛道的稳态与终局。”
车企采取强大的第三方智驾方案,既可大幅降低智驾拥有成本,又可聚焦在产品定义(如外形设计、内饰设计、智能座舱交互等)、底盘驾控、三电系统、品牌塑造、用户体验、服务体系等维度,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用户体验。
推动技术平权,地平线HSD助中国汽车产业集体跃升
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已就“反内卷”形成共识。从广州车展的动向来看,行业已全面走出价格战、流量战、营销战的旋涡,从同质化低效竞争,迈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如英国《金融时报》的观察:“虽然中国对汽车行业的内卷式竞争踩下刹车,但并不会改变行业的发展方向;车企的竞争也不会终止,而是由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转向更加良性的技术竞争;同时,反内卷也不会改变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命运;而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在“反内卷”的新潮流中,地平线HSD恰逢其时,其可大幅降低智驾成本,促进高阶辅助驾驶规模化应用在10万级主流车型上,让高阶辅助驾驶不再只是高端车型的专属。好的科技本就应该让人人受益,安全、高效、舒适的辅助驾驶体验自然也不能例外,这是技术普惠的价值。正如吕鹏所说,地平线HSD的目标就不是应对竞争,而是致力于打造一款真正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将最好的技术范式转化为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收益。
地平线HSD还将掀起一场技术平权革命,高阶辅助驾驶不再是少数厂商拥有的“独门绝技”,中国车企都可拥有世界级顶尖智驾能力,进而将注意力聚焦在智驾等标准化能力外的功能点上,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全球化已成必答题。如果靠价格战或者同质化的竞争,中国汽车在海外注定走不远。中国车企要打造真正的世界级品牌,必须要有差异化的特性。在“三电化”全球领先的基础上,中国车企依托地平线HSD这样的方案快速补强智能化的短板,再依托差异化的产品力、中国智造性价比等优势,将具备世界级竞争力。
智能汽车的发展跟手机产业的路径很像。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销量前12名的手机品牌中,国产手机占据9席,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60%。国产手机基于安卓实现了开放共创,靠效率优势屹立世界。地平线HSD拥有“特斯拉级体验、地平线级效率”,将确保中国车企高效率、低成本拥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进而与特斯拉在世界舞台同台竞技。
(地平线在IAA2025的展台,图片由电车通IAA报道团摄制)
在今年于德国慕尼黑举办的IAA(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 )车展上,地平线也进行了盛大的展示,助力中国车企更好地出海已是地平线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环。一个由地平线HSD赋能的、具备顶级智驾能力的中国品牌“智驾舰队”正在形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罗超Pro”,作者:罗超本超,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