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脚踩食材展柜,“天价麻辣烫”杨国福再曝食安问题

大望财讯·2025年11月25日 16:41
这家曾想冲击“麻辣烫第一股”的头部品牌再添一层隐忧。

11月15日,上海一网友发帖称在上海信业购物中心的杨国福麻辣烫,目睹店内工作人员直接踩踏食材展柜进行清洁,涉事门店随后回应,这种行为肯定是不好,看到网上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将展柜上当时摆放的菜品全部销毁,并更换为新菜,确保食材未流入消费者口中。

11月17日,杨国福集团总部客服回应称,目前已记录该情况,具体的回复时间无法告知。

此次事件所暴露的前端管理疏漏,为这家已走过二十余年的麻辣烫头部品牌再添一层发展隐忧。

餐饮行业本就是红海竞争,食安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杨国福集团此次暴露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不仅直接冲击其品牌公信力,更可能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企业品牌价值构成实质性损害。

从路边摊到行业头部,杨国福麻辣烫的发展之路

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杨国福集团)的创始人杨国福于2000年起从事餐饮行业,最初他与妻子在哈尔滨街头经营烧烤摊点,尚未涉足麻辣烫领域,仅仅是赚小生意的辛苦钱。

关键的转型发生在2001年。当时,发源于四川的麻辣烫在哈尔滨逐渐兴起,杨国福观察到周边麻辣烫商户生意红火,遂萌生做麻辣烫生意的想法。

但杨国福本人并不嗜辣,他在接触麻辣烫之初,就确立了差异化定位——打造更符合北方口味、具备“东北特色”的麻辣烫产品。

2003年,杨国福在哈尔滨永和街创立“杨记麻辣烫”首店,凭借改良后的汤底与本地化口味,该店生意火爆,迅速走红,为后续扩张奠定市场基础。

2007年,杨国福集团正式注册品牌商标,全面启动加盟连锁模式。 通过引入“按斤称重”“一人一锅”等标准化运营手段,品牌逐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国范围的快速拓店。在22年间,杨国福集团完成了从1家门店开到6300多家门店。

资本化进程亦在2022年取得关键进展。港交所官网显示,据港交所披露,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当年2月22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拟冲击“麻辣烫第一股”,但截至目前,该招股书状态已显示为失效。

从财务表现来看,招股书数据显示,杨国福集团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1.82亿元、11.14亿元;毛利分别为3.3亿元、3.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7.9%、28.7%。

2019年、2020年经营利润分别为2.42亿元、2.19亿元;期内盈利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

其中加盟费是杨国福集团的重要收入之一,2019年—2020年杨国福集团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分别为5841.6万元、5543.6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集团收取的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为3873.8万元。

截至2021年自营餐厅仅3家,加盟模式下食安问题频发

凭借着加盟模式,杨国福集团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根据2021年的公开招股书数据,截至当年9月30日,杨国福集团旗下全球餐厅共计5783家,包含位于上海的3家自营餐厅,5759家在中国大陆的加盟餐厅,及布局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21家海外加盟餐厅,加盟店占比高达99.9%,构成其业绩的绝对支柱。

加盟店的数量持续增加,进一步巩固了杨国福集团的市场体量。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1月,杨国福门店总数已扩张至6340家。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加盟的扩张模式,在带来可观财务回报的同时,也为品控体系增加了难度,并给后续的品牌管理埋下了隐患。

大望财讯梳理发现,近期曝光的员工踩踏食材展柜事件并非个例,杨国福集团的管理服务乱象曾多次出现。

早在今年3月,有网友反映苏州印象城店内杨国福麻辣烫店食品柜出现一老鼠。对此杨国福集团发布致歉信表示,已在事发2小时内向消费者致歉并完成赔付,同时对涉事门店实施停业处罚及封闭整改;即日起重点彻查防鼠设施、食材存储及操作规范,不合格门店立即停业。

2023年11月,天津一女子投诉,她在超市买的杨国福自热麻辣烫里吃出了蝙蝠。杨国福集团对此回应称,将此事记录下来,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具体情况不便告知。

2022年3月2日,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就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通报,杨国福麻辣烫一餐饮门店,又因存在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问题,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更早的2021年7月,UP主“内幕纠察局”就曾曝光过,某杨国福门店后厨蟑螂随处可见、食材被老鼠啃食、猪肺不清理直接水煮等让人惨不忍睹的后厨环境,针对该情况,杨国福集团已在微博道歉,并声明对涉事门店进行整改。

尽管杨国福集团多次在舆论压力下采取停业、自查等措施应对,但食品安全与服务投诉仍未见根本性改善。

大望财讯查询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8日,关于杨国福集团的投诉高达2565条,投诉内容集中在食品质量问题、吃到异物等环节。

越卖越贵的麻辣烫,定价策略遭质疑

食品安全危机尚未让消费者完全放心,杨国福集团的定价策略同样遭遇消费者的质疑,引发市场争议。

尤其在消费理性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加青睐性价比高的产品。纵观整个麻辣烫赛道,价格分层日趋明显。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麻辣烫连锁品牌门店的人均消费为31.4元,比麻辣烫总体门店的23.2元客单价高出了35%。

杨国福的招股书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19年至2021年间,杨国福的客单价均在30元左右,2021年为29.3元,2019年为34.3元,虽然杨国福在适应大众趋势,定价下调,但仍高于麻辣烫总体门店客单价,定价的调整并未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

大望财讯检索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现,不少消费者在网上吐槽关于杨国福麻辣烫的定价问题。

有网友发帖“猜猜这花了多少”;

有网友晒出点餐单据,显示一份干拌麻辣烫实付金额达40.03元,并配文称“杨国福你是我高攀不起的了。”,表示“点了一盆40块的蔬菜。”

也有网友发文:“今天夹这么点东西,他收我31.16.”

高定价让年轻消费者直呼”“消费不起”,这种价格争议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发酵,于11月集中爆发。

2025年11月,随着杨国福推出麻辣香锅新品,凤凰网财经实地调查发现,杨国福门店绿豆芽标价折算高达28.8元/斤,而山姆会员店的有机绿豆芽仅售8.25元/斤。“杨国福1斤豆芽贵过山姆”迅速冲上热搜,将品牌推至舆论中心,引发网友争议。

大众快餐品牌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在大众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通过标准化运营和规模效应实现薄利多销。此类品牌的定价一旦超出市场认知的合理区间,消费者会倾向于转向其他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作为大众快餐品牌的代表,杨国福集团的定位决定了“高性价比”是其必须坚守的价值基石。

但一边是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风波,另一边是产品定价高居不下。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充分暴露了杨国福集团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困境——如何在通过加盟模式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能管好品质、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面对这双重挑战,杨国福集团不仅要挽回受损的品牌形象,更要在日益激烈的餐饮红海中,找到一条能够长远走下去的道路。未来杨国福何去何从,大望财讯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望财讯”,作者:大望财讯,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联影医疗员工减持套现18亿,人均200万。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