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中国观鸟App,竟让美国人一天内打开上百次

36氪品牌·2025年11月25日 10:36
这是COOLFLY的终极梦想,构建一个连接全球自然爱好者的网络。

一封来自美国用户的邮件,让COOLFLY创始人朱润民紧急召集中国团队开会,讨论是否专门开发电脑端的登陆功能。

这位美国用户的丈夫身体每况愈下,很少外出,也没有智能设备,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喂鸟、观鸟,可是,当她为丈夫购买智能喂鸟器后却发现无法在电脑端登录使用,所以来信问询。她希望他的丈夫可以通过电脑,看到飞落庭院中的鸟儿。

为了一个用户,投入本不宽裕的研发资源,值得吗?

需求总是开发不完的,但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并不会时时刻刻都存在”,在团队为时间效率、商业考量犹豫不决时,朱润民拍板,决定为了这个用户单独成立项目组,并命名为:Operation Heartline——以爱为名的开发行动。

在深圳办公室里,一帮有激情,有理想的中国创业者、工程师为大洋彼岸一位素未谋面的用户,开启了一场“不划算”的技术开发。COOLFLY从收到需求到开发落地,只用了两周时间,电脑端登陆系统最终在今年6月15日上线。

给团队的邮件中朱润民写道:这是一项不会出现在报表里的软件系统,甚至不是主流发布版本,但这是COOLFLY价值观的体现。

2024年初,朱润民带着COOLFLY切入观鸟硬件市场。短短一年多时间,COOLFLY在核心北美市场已经积累数万名用户。

庭院观鸟的本质不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朱润民创业前并非观鸟爱好者,但在做产品过程中,他逐渐养成了带着相机拍鸟,透过智能喂鸟器观鸟,以及在手机端看社区里的用户分享各式各样鸟类的习惯。他渐渐理解了这种爱好,也随之“入坑”。

兴趣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主动记录分享,结成圈层找到同好,在同等的话语体系中进行社交......围绕观鸟的生意逻辑也由此展开:硬件是观鸟行为的窗口,软件是交互平台,COOLFLY希望用分散在线上的,用户自发采集、生成的内容,来满足观鸟爱好者的兴趣需求。

“市面上现有的多数产品仍是‘硬件思维’主导,软件体验相对粗糙”,尽管市面上已有做观鸟的公司,但COOLFLY敏锐捕捉到了市场的空白,给那些愿意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沉浸在观鸟爱好中的人提供全新的产品体验。

COOLFLY要做观鸟赛道的破局者和开拓者。

千亿庭院观鸟大市场,由中国公司填补空白

观鸟在美国,是一块藏在家家户户后院里的蓝海生意。

受消费水平、生活方式、居住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北美是全球最核心的观鸟市场。根据美国鸟类保护协会数据,美国约有 9600 万活跃观鸟爱好者,观鸟相关市场规模超过 1080 亿美元。

在美国,郊区生活备受推崇。在人口稀疏、环境宜人的城市近郊,独立房屋往往是美国中产的首选,绿茵茵的草坪,繁茂树木花丛,都是美式庭院的标配。

如此居住环境,让美国有钱有闲的中产有足够的空间沉浸式观鸟。在9600万观鸟人群中,有9100万人都是庭院观鸟人群,搬把躺椅放在后院,在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有研究显示,美国居民家庭进行庭院投喂的比例超过60%。

这是深深根植于特定生活方式下的消费选择。观鸟行为构成了一块有无限潜力的蓝海大市场。某种程度上,观鸟的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是刚需性消费。

当然,洞察到如此庞大的消费趋势不是难事,早在COOLFLY入局前四年,就已经有美国创业公司涉足这一领域,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入局,借助中国供应链做起观鸟硬件生意。

但观鸟爱好者在日常,还是会觉得缺少点什么。初代的智能喂鸟器就像一个专门盯着鸟类的监控,观鸟爱好者就像是守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员,缺少互动,缺乏乐趣,观鸟变成一种机械的重复动作。

喂鸟器布置好后,用户剩余90%的时间要在手机端完成,他们不需要每天做非常复杂的动作,去摆弄那些硬件产品。”朱润民一语道破几乎所有先入局公司都没能想明白的用户使用逻辑。硬件只是一个入口,真正产生用户行为,留下用户痕迹的领域是在手机端。

观鸟看似是在销售价格不菲的硬件产品,但真正的服务全都落在软件层面。

早期美国市场中,大多数公司的App功能都局限在录制视频、下载和分享这样的“单机功能”,市场上的智能观鸟器更像一个“会联网的监控摄像头”,用户在使用中缺乏社交,缺少娱乐,也很难做到对知识的摄入。朱润民坦言,COOLFLY从进入观鸟赛道开始,“我们就很明确要往App端去做,花了很长时间调研、改造、打磨我们的App。”

“庭院观鸟社区”,COOLFLY想用这样的产品思路填补美国观鸟市场的空白。

COOLFLY创造性地把AI功能植入移动监测技术中,用户在App端不但可以看到飞来的鸟,还能通过AI识别知道鸟的品种,“如果只有拍摄功能,用户的新鲜感和对功能的探索热情会逐渐消失,鸟类科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知识性,通过给用户提供新知识,也能起到增强用户粘性,激发社交热情的价值”,朱润民解释了COOLFLY给观鸟软件加入AI的原因,这在观鸟行业中也是一个创举,“同时,AI还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必要的智能观鸟助手,将喂鸟器拍到的诸多鸟类视频进行分析,并呈现出相应的提示和报告。比如:告诉用户今天来了多少鸟,有什么鸟是之前没有来过的,或者有什么新的物种出现等等。”

此外AI还能实现智能剪辑和精准推送的功能。帮助COOLFLY团队节省运营成本的同时,也能提升内容的即时性、趣味性。

有人说,COOLFLY既有B站的强兴趣社区氛围,又能激发小红书式的精美图片分享欲,还能获得知乎同款的知识获取满足感,更有像微信朋友圈一样对自己观鸟人生的见证感。COOLFLY巧妙地将中国互联网颇为成熟的“内容+社区”打法,复刻到了美国人的后院里。中国的互联网产品思维对美国市场来说显然是降维打击。

“强娱乐、重内容、轻社交”,这是COOLFLY对自己产品的核心定义。朱润民说:“不能让用户发现乐趣的产品,就没有长久生命力。” 他认为观鸟的本质是兴趣,而COOLFLY的“强娱乐”属性,正是为了放大这种原始的快乐。

而“轻社交”,则意味着COOLFLY更垂直、更纯洁的社区定位。用户可以在COOLFLY中点赞、评论,但无法私聊,这样的功能设置就最大限度地框定了用户间的交流内容——分享观鸟、喂鸟的心得。COOLFLY旨在营造一个纯粹、友好的共趣空间,让交流始于鸟类,不被无关信息打扰。

“我希望这个社区更纯粹,用户单纯地享受人与自然的连接”,朱润民说道。

用“观鸟届B站”,给美国用户带来中式互联网震撼

COOLFLY是北美观鸟市场的闯入者。它们用前所未有的产品设计思路,以及位于深圳的供应链优势,用一种全新的模式把观鸟生意重新做一遍。

早先,喂鸟器在美国价格昂贵,甚至可以卖到300美元上下。即便对于一个中产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需要掂量掂量的消费选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喂鸟器身上有很强的礼品属性,黑五、父亲节、母亲节,这些日子是喂鸟器的销售旺季。

我们要去掉产品身上的礼品属性,把他变回常规的消费品序列中”,COOLFLY的考量有很强的商业原因,朱润民说:“一旦是礼品,就会有淡旺季”,这显然不利于生意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将产品调性转变,COOLFLY做了很多创新。硬件层面,COOLFLY做了低功耗的喂鸟器,还有一些窗边喂鸟器,甚至还有一些独立摄像头,朱润民说:“其实很多用户不缺喂鸟器,只是缺一款观鸟摄像机,所以我们在具体场景上做了开发,匹配用户的需求。”

硬件产品的需求一旦细致拆分,场景被充分挖掘,产品与实际生活的契合度就会变高。

软件层面,COOLFLY特意强调了社区的价值,一个令人惊叹的数据是,COOLFLY用户每日登录的最高次数竟高达101次,“我们一度怀疑数据出了问题,”朱润民回忆道,“我们马上调取近期数据进行检查,并核实了数据的真实性。”这让COOLFLY更加意识到观鸟这个爱好的特殊性,以及背后蕴藏的商业价值。

App的高频使用,直观反应了产品的用户粘性。更可观的情况发生在用户画像的变化上,观鸟行业通常的用户都是50岁以上男性,但根据COOLFLY的统计,他们看到了大量35岁的用户,尤其在社区分享页面出现了很多女性用户。用户光谱的扩展,一方面验证了COOLFLY 产品思路的正确,同时也证明只要有好的产品,这类兴趣圈层还会持续扩大。

在硬件场景与软件底层逻辑上的持续创新,体现了 COOLFLY对这项事业的长期主义投入。

事实上在深圳,依托中国出色的供应链,接触电商渠道做出海生意的商家很多,同类的喂鸟器商家同样也很多。但COOLFLY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品牌出海之路。在今年初的CES展会上,COOLFLY以一个9平米的展位初次亮相,便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市场关注,国外媒体House Digest甚至将其评选为“Best of CES 2025”。这一步的成功,坚定了团队深耕品牌的决心——明年COOLFLY的CES展位面积将扩大至40平米。能够在CES这一全球顶尖的科技盛会上赢得更大的舞台,也体现了行业对COOLFLY产品创新力与市场潜力的高度认可。COOLFLY的打法与很多“铺货型”出海卖家截然不同,尽管都背靠着深圳世界级的智能供应链,但COOLFLY不搞低价竞争,而专注于产品的深入研发。

这种品牌侧的投入证明,COOLFLY不追求一朝一夕的赚快钱,而是要长久地留在牌桌上,用更合理的商业模式,拿好产品,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给用户提供便利的产品。同时COOLFLY也证明了中国供应链能提供的价值远不止成本优势,而是将创意快速落地的能力。

不卷低价,追求品质,更要全方位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COOLFLY正在让自己的出海生意走上正向循环的轨道。“我从一开始就笃定要做品牌,要做平台,我们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作出优秀的产品,就是为了在市场上扎下根来。”

硬件提供现金流,订阅与社区拉动增长,B 端授权扩展生态,COOLFLY用平台逻辑去重构美国观鸟市场的生意模式,用硬件带动软件,让软件提供更广阔的商业想象力。

从北美后院到中国生态:一个“连接自然”的全球梦

COOLFLY 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自然科技平台,以互联网架构与 AI 智能能力为核心,打造人与自然的下一代连接方式。

在朱润民的产业观察中,他意识到在自然科技领域全球都还没有出现大公司,尽管每个细分垂类已经存在很多产品,但几乎每个垂类公司都缺乏做成更大的综合性产业的机会。

倒是在庭院观鸟这件事上,朱润民看到了机会。

我认为庭院观鸟是自然科技的入口”,这样的宏观洞察来自他平日对产品的使用体验,“从用户的素材中可以发现,很多时候不仅仅鸟类会来到喂食器旁,还会出现鹿、蜥蜴、蛇、黄鼠狼、小浣熊,甚至狼和黑熊等生物。”透过镜头,窥见的是整个后院的微观世界——从鸟类到动物,乃至昆虫和植物。每一个庭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样本。

透过镜头,在手机App端,每个人都能与身边最近的自然建立起切身的联系,这是一个人认识自然、敬畏自然、喜爱自然的起点。

朱润民向36氪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前段时间在宁夏,一个朋友放了两台喂鸟器,平时全是麻雀,但他坚持着喂鸟拍摄,结果某天拍到了一只灰喜鹊。开始我们都不认识这只鸟,还是美国用户留言说出他的品种。”

“原来我的窗外就自然有着一个完整的生态圈”,这是宁夏朋友向朱润民反馈的感悟。其实无论中外,尽管不同地域人们居住环境不同,但对发现身边自然之美的惊喜和需求是共通的。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荒野,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在阳台、在社区公园,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连接。

随着COOLFLY在核心的北美市场站稳脚跟,逐步开疆拓土,很自然地,朱润民也会把视线转投回国内。据了解,COOLFLY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已然开始。朱润民说:“做北美以外的大市场,尤其是中国,对于丰富我们社区的物种多样性有重要价值”

B端合作是当下的主流选择,他们已经在武汉、上海、北京有合作的项目正在推进。这些项目中,COOLFLY不仅是观鸟工具,更成为了自然教育的载体。“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合作,让更多中国用户,特别是青少年,能够低成本、零门槛地接触到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朱润民表示。

而观鸟热正在中国城市中兴起。从上海世纪公园观鸟赛到深圳湾国际观鸟赛,观鸟活动逐渐多起来、热起来。当红演员李现的另一个“身份”就是观鸟爱好者。明星的加持会让这项小众爱好迅速破圈。就像这些年火热的户外风潮,当越来越多人走出格子间,走向山野,去探索自然,亲近自然。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中国城市里萌芽。

此时此刻,鸟类和生物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COOLFLY打造的社区,是一堵拆掉高墙的交流场域,围绕着鸟类,自然和人。

而愈加丰富的内容储备,越来越高频的多元互动,将会成为社区氛围的养料和催化剂,让社区自然壮大,内容不断丰富,社交更加精彩。一款产品的正向循环也将由此建立。

在我们的观察中,细分赛道里总会不断涌现出有趣的产品和有趣的公司。用前沿的技术和创意去改造一个传统的消费市场,永远存在着机会。从COOLFLY的实践中,我们窥见了自然科技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想象力。

COOLFLY的故事始于一个温暖的‘非理性’决策——Operation Heartline。这也注定了其产品内核不是冰冷的硬件参数,而是充满温度的人与自然的连接。当大多数出海企业还在纠结于流量与转化时,COOLFLY证明了一条更慢但更稳的路: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和社区互动情感粘性,在一片红海中,建立起自己品牌的护城河。

试想未来,一位北京用户拍摄下飞到胡同院子里的罕见鸟类,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被AI识别后,会第一时间在社区同步给全球的用户。远在美国的鸟类学者和英国的观鸟爱好者,会在这段视频下讨论它的迁徙路线和生活习性。

这是COOLFLY的终极梦想,构建一个连接全球自然爱好者的网络。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