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不了也卖不掉,第一批买海景房的中产:价格腰斩,后悔了

金融八卦女·2025年11月24日 15:51
中产们再也扛不住了。

十年前,“海景房投资热”曾让无数城市中产为之疯狂。十年后的今天,买海景房的第一批中产们,再也扛不住了。手中的“稀缺资产”早已成昨日黄花,曾经的“硬通货”正断崖式滑向“负资产”的深渊。 

买海景房的第一批中产,“发财梦”彻底破碎了。

十年前,“海景房投资热”曾让无数城市中产为之疯狂。他们怀揣着度假、养老、资产增值的美好憧憬,将半生积蓄砸向那些遥远而陌生的海景房。然而,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十年后的今天,买海景房的第一批中产们,再也扛不住了。手中的“稀缺资产”早已成昨日黄花,曾经的“硬通货”正断崖式滑向“负资产”的深渊。

八妹最近与四位买了海景房的朋友聊了聊,听他(她)们讲述资产腰斩背后的故事。

“300万的海景房,现在150万都无人问津”

阿强-北京私企程序员

在阿强位于北京五环外的家中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张他在山东烟台某海景小区前的照片。照片里,他搂着妻儿,笑容灿烂,背后是湛蓝的天与海。那是2015年,他怀揣着在北京打拼多年攒下的100万,又贷款200万,以总价300万买下那套100平米“一线海景房”的时刻。  

“当时觉得人生圆满了。”阿强苦笑着喝了一口咖啡,“平时在北京做牛做马,周末和假期就去自己的专属海景房度假。既能居住,还有资产升值的潜力,双赢。” 

然而,突然有一天,这份“双赢”的梦破碎了。

上半年,他偶然看到同小区一套户型更好的房子,挂牌价仅150万。“我当时脑子瞬间就懵了,站在中介门店半天没缓过神。”阿强立刻联系了门店中介,得到的回复又给他当头一棒:“大哥,你这房子现在市场价最多也就150万左右,还很难出手。这边新房供应太大,根本没人接盘二手。” 

“腰斩了。”阿强无奈地说,“算上这些年的贷款利息,以及契税和物业费,我的亏损远远不止150万。” 

“海景房养老梦,碎了一地”

阿丽—上海外企销售经理

阿丽的海景房在广西北海。2016年,在朋友的热情推介下,她花了190万买下一套“海景养老房”。“销售当时说得天花乱坠:高铁直达、国际康养医院、顶级配套。我想着再过几年年退休,可以去那里旅居养老,还能大赚一笔。”  

收房后,阿丽才知道什么叫海景房。夏天特别潮,家具、墙壁都能发霉,根本不适合长期居住。” 

更让阿丽焦虑的是,这套房子几乎耗尽她的家庭现金流。“我现在每月要还8000多的房贷,而我在上海自己住的房子房贷也要将近两万。”去年,阿丽因父母生病需要一笔急用钱,决心“割肉”卖出,挂牌价从190万一路降到130万,看房者仍然寥寥。 

“上个月,中介暗示我,如果想快速变现,可能得挂80万。我没同意,那等于房价直接膝斩了”阿丽的语气中充满悔恨,“就是当时跟风,太贪心了,既要又要还要,没有做详细的调研。这个‘海景房养老梦’,代价太沉重了。” 

“毕生积蓄和退休金都砸进去了”

阿龙—哈尔滨大型国企退休职工

每一个东北退休老人都有一个海南岛的“候鸟梦”,阿龙也不例外。2016年,他拿出毕生积蓄90万元,全款在海南某个小县城买了一套70平的小公寓,准备每年冬天和老伴过去“养老猫冬”。  

“头两年感觉特别好,冬天暖和,空气好。”阿龙说,“但时间长了,生活和看病的各种问题都出来了。最关键的是,这里除了海,什么都没有。我们老两口就喜欢一个热闹,呆久了就特别孤独。” 

身体原因也迫使他们回到哈尔滨。当他们想处理掉这套海景房时,才发现市场早已变天。“当年90万买的,现在同类房子挂牌价都在40万左右。而且,有价无市。”阿龙苦笑着说。

更让阿龙头疼的是,这套海景房不仅吃掉了他的积蓄,还坑了他的养老金。 

阿龙说:“物业费和各种杂七杂八的维护费一年好几千。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就这么点,还要生活还要补贴子女,实在有点入不敷出。每次想到这件事,就焦虑得整夜睡不着。”

“抄底抄在了半山腰”

阿明—广州创业者

与其他几位不同,阿明是在2019年市场显露些微疲态时“抄底”入场的。他选择了惠州巽寮湾,当时价格已从高点开始回落,他以160万的价格买下一套,认为房价泡沫已挤干净,是入手良机。  

“我研究了数据,觉得中国经济向好消费升级,海景旅游永远是稀缺资源。我以为我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就能抄底发大财。”但世事难料,阿明的“精明”并没有换来丰厚的回报,反而抄底抄到“半山腰”。 

随后数年惠州海景房的天量供应叠加三年疫情,给了房价致命一击。

“现在同户型的房子,二手房房价已回落至6000多元/㎡,80万随便挑。”作为小公司老板,阿明对现金流极为敏感,“这笔投资,牵一发而动全身,严重拖累了公司的资金周转。最近几个月中介那边挂牌一直想卖掉,但这个价格,卖了割肉太多心疼,不卖的话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现如今就是骑虎难下。” 

海景房遭遇“滑铁卢”背后的真相

这四个房东的“血泪史”,只是成千上万买投资海景房中产们的缩影。他们的经历如此相似,究其根源,主要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供需关系的根本逆转,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在过去十多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沿海城市推出了大量的海景房项目,供给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当中产们的投资热情退潮,叠加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市场瞬间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巨大的库存和空置率,使得价格平衡被彻底打破。

二是“图纸配套”落不了地,海景小区成了“空心城”。绝大多数海景房项目在销售时,都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学校、医院、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然而,由于人口导入不足,这些配套大多未能落地,形成了大量基础设施匮乏、生活不便的“空心城”,房产的居住属性大打折扣,更不用提什么金融属性和升值潜力。 

三是流动性枯竭导致“有价无市”。当市场发生转向,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下跌,而是根本无人接盘。这些远离核心城市圈的海景房,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止,游戏便结束了。资产就此被“冻住”,成为纸上富贵,哪怕腰斩再膝斩,也无人接盘。 

四是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使得中产阶层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更趋理性与保守。海景房曾经“情怀消费”和“冲动投资”的底层逻辑被颠覆,对于海景房这种“金融属性”超强的资产,自然首当其冲被抛弃。 

其实不仅国内购买海景房的中产们踩坑被埋,国外也一样。这是个世界级的坑。 

在国内,海景房依照其距离海滩的距离,被分为一线、二线或三线。一线海景房通常距离海滩300米,二线海景房在海岸线800米以内,步行距离不超过5分钟。而800米以外的,统一被称为三线海景房。 

国内的房产市场,距离海边最近的海景房是越贵的,但国外的中产们已经对紧挨着海边建造的海景房避之不及了。 

早在多年前,美国就曾专门出了一个真人秀综艺,节目组带着一群有钱人去海边看海景房,而最不受人待见的,就是离海岸线最近的一批房子。因为那里虽然有最宽阔的海景,但也有季节性的暴雨和飓风、涨潮退潮后成堆的垃圾、还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而不断上升的海平线。 

而这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更是影响了人们对离海边最近的海景房的购买欲望。 

在国外,不仅中产阶层,就连对海滨豪宅情有独钟的富豪们来说,在手的海景房也成了烫手的山芋,这几年一直频繁出售这些房产。当然了,对这些富豪来说,海景房就算哪天真的跌成“白菜价”,这点亏损他们也没什么可心疼的,但对于中产们来说,买海景房还是谨慎一点吧。 

国内外海景房的集体“塌房”,也给国内中产阶层上了沉重而深刻的一课。揭示了房产投资的三个铁律:

第一,居住消费属性是房产价值的立身之本。脱离了日常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核心需求的房产,无论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都是空中楼阁。 

第二,流动性是所有资产的生命线。包括海景房在内,有价无市不能快速变现的资产,其账面价值再高,也是“皇帝的新衣”。 

第三,警惕任何将“梦想”打包出售的金融产品。当开发商将“面朝大海”的情怀作为最大卖点时,往往是为了掩盖其在区位、配套和基本面方面的缺陷。 

买海景房的第一批中产“发财梦”碎了。 

资产腰斩再膝斩,许多人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他们用真金白银买来的教训,提醒着每一位投资者:投资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包括海景房在内,任何一项投资终究要回归常识,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凡一个大浪打来,便只剩下一地狼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伍豪,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传统企业困局待解。

34分钟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