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灭》撤档疑云,或将重创联名潮玩

真故研究室·2025年11月19日 12:03
时代变动,华流二次元该上场了

截至当前,《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以下简称《鬼灭之刃》)内地累计票房已破4亿元,观影人次突破112万。

就在市场热度高涨之际,电影将在11月20日下映的传闻也席卷网络。尽管多家影院回应未接到下架通知,但近期引进的《工作细胞》《蜡笔小新剧场版》等已确定撤档,原定后续上映的《初吻》《昨日青春》等电影也将延期。

《鬼灭之刃》的档期疑云,不仅牵动着影视相关行业主体的神经,更可能波及另一个重要领域——围绕该IP展开广泛联名合作的中国消费品企业及潮玩行业。

#01

鬼灭之刃,先来了一波“联名背刺”

十几天前,在瑞幸买到了联名咖啡后,小胡就知道《鬼灭之刃》就快要上映了。

00后小胡是《鬼灭之刃》的铁粉,追番时还为片中角色炎柱之死流过泪。此次宣传期,瑞幸上线了《鬼灭之刃》相关联名冰箱贴、亚克力立牌、吧唧等周边,其中定价229元的8杯组合套装一度贵到令人咋舌。

但小胡还是为了心爱的IP,买了可以抽取冰箱贴的36.9元双杯装。一杯18元的价格,相当于原本9.9元/杯的两倍。瑞幸的算盘是,达到可观的消费刺激效果。

图 | 《鬼灭之刃》瑞幸联名款冰箱贴

瑞幸咖啡如此力捧《鬼灭之刃》,不是没有原因。有报道指,2023年,两者就进行了第一次联名,以新品“绯樱拿铁”为核心展开,该饮品一周销售即破千万杯。

不只瑞幸,还有其余约15家品牌也与《鬼灭之刃》展开了联名合作,涵盖雀巢咖啡、乐事等各领域品牌。

早在今年8月,雀巢咖啡就在China Joy期间推出了美式家族联名套装。

优衣库则推出了联名款T恤,正面为炭治郎、祢豆子、善逸、伊之助等人气角色,售价99元/件。

必胜客推出最低42元的一人食联名套餐,可获得徽章礼盒、灯箱画、Q版抽拉卡、温变卡牌套装等周边。

运动健身品牌KEEP,也早于今年5月推出过联名奖牌,单枚55元,套装价格189元,也被集牌爱好者疯抢。

图 | 《鬼灭之刃》优衣库联名款T恤

中国潮玩品牌也没有放弃这一波联名掘金机会。

泡泡玛特以《鬼灭之刃》角色与其出生月份的象征花——炭治郎对应向日葵、祢豆子对应樱花等作为设计元素,推出了诞生花系列盲盒。每盒79元/盒,销量表现亮眼。

卡游正在全国推出限定观影PR卡,还出了相关主题卡片。

电影上映期间,多家潮玩品牌,也开设了主题快闪店。北京三里屯、上海南京路等商业地标也设立了《鬼灭之刃》打卡点。有店家透露,此次跟《鬼灭之刃》联名的相关周边订单量,超过了以往的数倍。

另一方面,很多二次元爱好者则大喊“《鬼灭之刃》杀疯了”“高价周边层出不穷,二次元的钱包真的跟不上了。”

事实上,“鬼灭效应”早在五年前作品于原著国上映时就已显现。据当地媒体估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约22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

但如果《鬼灭之刃》播映在国内出现风吹草动,相关联名产品不得不缩短营销期,获将遭受损失。

#02

邻国做IP,中国做消费

《鬼灭之刃》能够吸引众多品牌入局,原因不难理解。经典IP本身具备强大的衍生变现能力,而国内“联名经济”正处在高速成长期。

长期以来,东亚两国在潮玩及泛周边经济领域形成了一种互补格局:“邻国做IP,中国做消费”。双方各取所长,实现了双赢。梳理这一合作模式,可归纳出以下行业特征:

买IP:中国资本从上游介入布局

岛国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IP持有方,例如角川,旗下作品存量超过13万部,涵盖《迷宫饭》《面包小偷》《刀剑神域》《狼与香辛料》等知名作品。

今年1月,索尼注资500亿日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与角川建立资本与业务联盟。而中国腾讯的布局更早,于2021年便投资约300亿日元入股角川,成为其前四大股东之一。角川在动漫与游戏领域的制作经验,也为腾讯积累了重要的行业认知与技术资产。

借IP:中国开发方深耕广阔市场

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被称为“卡牌界泡泡玛特”的卡游。其大部分营收和利润来源于“迪迦奥特曼”等IP。可以说,每一位小学生喊出“相信光”的背后,都有卡游的商业成功。

类似卡游这样依托IP运营的中国公司不在少数:

2012年成立于杭州的翻翻动漫,手握《航海王》《火影忍者》等顶级 IP ,已通过其子品牌“三月兽”在全国开设数十家连锁店,热门门店单日销售额最高可达近 10 万元。

2014年创立的歪瓜出品,最初只是福州夜市的二次元小摊,凭借《龙珠》《航海王》《蜡笔小新》等 IP 打开市场,早在 2020 年销售额便突破亿元。 2024 年起自建工厂并拓展线下门店,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2019年成立于广州的kyoko秋子谷子店,名称虽带洋品牌风格,实为本土企业。凭借 “5 元谷子 ” 策略走红,拥有《银魂》《魔法少女小圆》《排球少年》等上百个 IP 授权。

合IP:共拓二次元大市场

岛国动漫对中国市场影响深远。在全球视野下,东亚这一区域具备强大的文化孵化力与市场吸引力。

目前,中国Z世代人口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20%以上,成为规模最大的代际群体,也是动漫、潮玩及相关文化消费的主力军。近年来兴起的“谷子经济”,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也催生了一批有实力的本土企业。

以潮玩行业为例:泡泡玛特在发展过程中,多次与《火影忍者》《咒术回战》等热门动漫联名合作;52TOYS则更侧重经典IP,2024年与《蜡笔小新》联名产品创收超3.8亿元,而《哆啦A梦》更占其授权IP总收入的64.5%。TOP TOY在创立初期也依靠《火影忍者》等动漫IP迅速打开市场。

这一市场最可贵之处在于,东亚地区在二次元与亚文化领域审美相近,市场流通顺畅,消费潜力巨大,还有许多新创公司正在源源不断冒出,比如潮流卡牌公司hitcard。

但是这一格局和分工,并非就意味着市场的稳固和稳定。

#03

接下来,应该换中国IP改造板块结构

“邻国做IP,中国做消费”的旧有分工,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以《鬼灭之刃》为例,猫眼娱乐斥资7000万元买断该IP在中国境内的版权,一旦市场或政策出现波动,便容易受到冲击。其他中国潮玩品牌即便在销售邻国IP上表现强劲,但需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这在商业模型上直接制约了毛利率的提升。

当下的市场变化,恰恰为中国IP走向舞台中央提供了契机。业内有识之士指出,中国IP应把握时机,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以华流审美为根基,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岛国IP虽类型丰富、制作精良,但部分作品根植于其本土文化背景,内含幽怨情节或暴力美学等元素,并不完全契合中国市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

市场始终呼唤差异化。中国IP背后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唯有立足本土审美,塑造独特风格,才能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中赢得真正的一席之地。

回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闹天宫》以及一些水墨画等动画电影曾蜚声国际,证明了中国风格在内容领域的全球感染力,不应放弃在这一领域的传承与创新。

打破“二次元=日系”的固有认知,构建中国内容新标签;

“二次元”常被视为纯粹的舶来文化,但随着《黑神话:悟空》《原神》《哪吒》系列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IP在游戏与动画领域崛起,行业与公众逐渐意识到:二次元同样可以成为中国内容产业的特色载体。

这些作品将中国传统的“风物诗”与现代内容价值观相融合,既丰富了本土市场的产品形态与表达方式,也为中国内容出海奠定了实践基础。

从“引进变现”转向“本土开发,全球运营”;

中国企业在IP运营上已探索多年,虽初见成效,但距离真正的精品化、体系化仍有差距,仍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努力。

近年来,一些内容厂商已在积极布局。

拥有超千万部作品的阅文集团,正将其《诡秘之主》《斗破苍穹》等高人气IP延伸至潮玩领域。旗下衍生品厂牌“阅文好物”今年上半年GMV已达4.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5亿水平。其《诡秘之主》动画今夏上线后,海外反响热烈,全球核心粉丝突破2600万。

腾讯视频近年来持续推动“华流出海”,2024年至今已有超50部剧集、动漫、综艺与纪录片在海外220多个国家与地区播出,探索中国内容的长期价值与全球收益。

可以说,只有构建起从上游IP培育、中游内容制作到下游消费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中国才能在时代变迁中把握结构性机会,避免因过度依赖外部IP而陷入被动。

而目前,这一时代板块的变动机会已然来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梁湘,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

+1
3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高端酸奶的神话彻底破灭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