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obotaxi出海第一撞:全程合法合规,对方人类司机全责
第一批Robotaxi「受害者」,开始出现了。
前不久,智能车参考刚刚追踪了武汉无人车被碰瓷一案,人类司机被判全责。
紧接着,相似的一幕在海外上演:同样Robotaxi和社会车辆相撞,同样造成损失,同样人类司机被判全责。
不同的是,这是中国Robotaxi出海的“第一撞”,引起了热议关注。
中国Robotaxi的出海“第一撞”,咋回事
时间:11月12日;
地点:阿布扎比;
涉事方:文远知行Robotaxi,及人为驾驶的社会车辆。
事故的起因、经过、结果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人类司机驾驶的某社会车辆违规强行变道,冲进文远知行Robotaxi所在的车道发生碰撞,但无任何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有一些,但不算大,比如文远知行Robotaxi侧面受损,侧方传感器脱落,后视镜掉落等等。
阿布扎比当地执法部门很快给出了处理结果:
无人车全程无过错,社会车辆全责,且各方均无异议。
事故本身损失不大,如果同样的事故发生在普通社会车辆之间,甚至可能不需要现场出警。
比如国内,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在线上给出事故责任认定,高效快捷进入保险理赔流程。
但因为文远知行Robotaxi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以及中国Robotaxi出海“第一撞”的话题性,这起Robotaxi的“无妄之灾”,还是引起了广泛讨论——聚焦在无人车的安全性。
但大家一眼就能看出,Robotaxi在这起事故中真的很“冤”。
L4的安全性,该普及了
类似的事故前不久刚刚发生在武汉,而且不是意外,是人类司机精心策划“碰瓷”无人车,几次三番后,被交管部门成功取证,被判全责并赔偿无人车一方的事故损失,当然还有罚款。
而这类无人车和社会车辆碰撞的事故,无论人类一方有意无意,以后会越来越多。
主观层面,Robotaxi海外还是国内,落地都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比如文远知行,已经拿下7个不同国家的自动驾驶牌照,在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部署自动驾驶车辆,又先后被Uber、Grab(东南亚网约车巨头)、博世多重押注投资,持续拓展中东、东南亚、欧洲、日本等国际市场。
特别说一下阿布扎比。对于所有自动驾驶玩家来说,阿布扎比是今后业务拓展的起点、样板间,同样也是“必争之地”,因为阿布扎比是目前除中美两国以外,唯一允许Robotaxi纯无人测试和运营的地区。
作为中东市场的先发选手,文远知行早在2021年就开启了在阿布扎比的Robotaxi公开运营。今年10月31日,文远知行获得阿联酋联邦政府颁发的纯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牌照。这是美国以外全球首张城市级L4自动驾驶商业化牌照,允许文远知行可在不配备随车安全员的条件下开展Robotaxi商业化运营,服务将率先通过Uber和TXAI平台在阿布扎比上线。
△
而文远知行700+Robotaxi车队中,约 100辆都密集部署在这座中东城市,服务范围已经覆盖阿布扎比近一半核心城区,这也是为何Robotaxi海外“第一撞”发生在这里。
在客观层面,这类事故是目前自动驾驶和人驾混行阶段不可避免的矛盾:
再聪明的AI司机,只能约束自身行为,管不了路上风格习惯各异的人类驾驶员。
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入调查(CIDAS)数据库显示,2011年至2021年交通事故案例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占比约为81.5%。其中,因无法提前识别和感知主观错误造成的事故占比79.9%,因未按规定让行的事故占比43.4%,还包括速度过快、车道的违规使用、酒驾、违反交通信号灯和疲劳驾驶等主观因素带来的加塞、车道占用等行为也是造成城市拥堵的主要原因。
国际数据也与此一致,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全球知名交通调研机构ITS International等机构数据,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为失误原因占比超90%。
这本来也是自动驾驶技术诞生、迭代的初心:
整体事故率与人类相比大幅降低,一方面拯救生命财产;另一方面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全社会经济效益。
比如今年5月Waymo发布了安全报告,其全无人驾驶车辆累计行驶 5670 万英里(约 9124.98 万公里),事故统计中行人受伤率下降 92%,骑行者受伤率下降 82%,摩托车手受伤率同样下降 82%,相比人类在特定场景下的安全性显著提升。
因为AI从根本上杜绝人类的粗心大意、鲁莽冲动。或者换句话说,如果道路上完全不存在人类驾驶车辆,全是自动驾驶的话,事情反而好办得多,这个赛道的技术挑战会大大简化。
回到这次文远知行Robotaxi被撞,以及之前的武汉碰瓷无人车被罚事故。
无人车无过错,本身就证明至少在“守秩序”这个层面上,Robotaxi可靠性已经超越人类。
后续当然还需要更多数据证明在“主动安全”这个层面,Robotaxi可靠性仍然超过人类。
不过So far So good,文远知行本身的车队数量较2024年已经扩大2倍,但至今依然保持着0监管处罚的安全运营记录,运营时间超过2200天,自动驾驶里程超过5500万公里,这个数字相当于绕地球近1400圈——指的是没有因为自身原因导致的事故,类似这次这样无法避免的“被撞”不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文远知行能够拿到7个国家的自动驾驶牌照(中、美、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沙特、比利时),这本身就是7重来自不同监管市场对其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强力认可,尤其是监管极其严苛的欧洲市场。
今年开始,头部L2玩家开始把目光转向Robotaxi赛道,希望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的参数、算力scaling law,实现智能涌现,一举解决自动驾驶问题。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个阵营中仍然没有谁敢给出安全承诺,这是和文远知行所在的传统L4阵营根本不同的:
包括文远知行在内,技术方案的选择上一是必要的规则保证AI守底线,避免出现人类的冲动鲁莽行为;二是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提高AI司机的能力上限,不断优化乘坐体验和通行效率。
这样的技术路线,也正在展现价值。
一撞一判,背后不易被察觉的变化是,Robotaxi车端的AI司机,已经作为交通行为主体参与到日常场景中,行为可溯源可解释,后果可担责。
地理上不再为无人车划“特区”,法规上不用给无人车设置特殊条例流程——一视同仁,本身就是对技术突破最好的认可。
自动驾驶技术完全遵守适应交通规则,“无感”融入日常交通运行,代表着Robotaxi在交通之外的保险、广告、运力共享、储能补能等等商业层面,已经具备了搭建闭环的条件。
文远知行Robotaxi出海“第一撞”,除了“冤”之外,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又一次推动了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Mileston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贾浩楠,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