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墨西哥:一半魔窟,一半热土
北大西语系毕业生,终成游走于墨西哥毒枭帮派间的“绝命毒师”。
10月22日,古巴政府宣布在一场跨国追缉行动中,逮捕了一名贩毒集团核心成员张智栋。据媒体报道,张智栋中学就读于北京北大附中,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西班牙语。有自称其同学的人士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张毕业后去了墨西哥并娶当地女子为妻,已加入墨西哥籍。
而美国检方在法庭文件中,指控张智栋参与贩毒的生产、运输、洗钱等多个环节,他通过陆路和空路等渠道,将可卡因和芬太尼走私进入美国境内,在全美各地经营着多处毒品藏匿处。除了美国外,他的贩毒网络触角还遍布美洲、亚洲、欧洲等全球各地,这位神秘的毒枭也使用各种身份和假护照,在美洲、亚洲和欧洲之间秘密行动。
贩毒集团核心成员张智栋被逮捕
此事一出,立即引发国内出海圈热议。北大学霸另类的“学以致用”,也让我们对墨西哥这一遥遥万里外的陌生远邦,顿生好奇。
“它距离美国太近,却离天堂太远”,是人们常用来感慨墨西哥的一句话。
墨西哥,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玛雅文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素来有“白银之国”之称。而它所毗邻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截至2023年,美国 12 岁及以上人群中,有 4770 万人在过去一个月内非法吸食过毒品,约占该年龄段人口的 16.8%。
在20世纪初,美国开始禁毒,在大规模打击下,毒品种植与生产渐渐隐匿。而墨西哥,作为美国经济后花园,长期仰赖美国市场需求,其经济模式与美国有极强互补性。巨额利润引诱着无数墨西哥人趋利而动、铤而走险,通过人肉携带、车辆夹层、地下隧道等方式,跨越 3169 公里的美墨边境线,将毒品运送到美国。
一百逾年来,墨西哥沦为制作、贩卖与走私毒品的魔窟,屡禁不止的毒品产业链,也成为犯罪、贪腐滋生的温床。
如今,毒品已经吸附在墨西哥社会的每层肌理、每个细胞内。
墨西哥Televisa电视台曾经播放过这样一个视频:在锡那罗亚(Sinaloa)山区的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两个戴着乳胶手套的十几岁男孩坐在一张堆满芬太尼粉末的桌子旁,他们说,他们每周装2.1万粒胶囊,工资约为330美元。毒品通过“骡子”——通常是美国女性——从那里越过陆地边境运输,而有些是用私人飞机运过来的。儿童、女性,都成为当地毒品产业链上的一环。数据显示,墨西哥贩毒集团约有 17.5 万人,其规模已超越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 Pemex、连锁便利店 Oxxo 等企业,是本国第五大雇主。
2006 年,时任总统卡尔德龙发起的大规模反毒行动 “禁毒战争” 后,毒枭帮派分裂、各自称王,火并纷争不断,墨西哥失踪事件更是层出不穷。2024 年,每天约有 40 人失踪,多为年轻男性,与帮派之争密切相关,罪犯常用焚烧、酸溶等方式毁尸灭迹。甚至奈飞在制作美剧《毒枭:墨西哥》时,一位在墨西哥看外景的制片人,也死于毒贩之手。
如今,墨西哥已发现近 6000 个秘密坟墓,法医部门尚存有 7.2 万具不明遗骸,官方 12.4 万失踪人口数据远低于实际。2024 年,墨西哥乌奇特兰牧场再现火葬炉与累累骸骨,直指残暴的新一代贩毒集团,再次引发民众对墨西哥失踪人口激增与政府不作为的愤怒。
“墨西哥就是一个万人坑。”民众为亡灵发起的守夜活动中,一块标语牌上赫然写道。
奈飞剧集《毒枭:墨西哥》截图
而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对墨西哥发起的关税威胁,也与毒品密切相关。2025年 2 月 1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自墨西哥的商品加征 25% 关税,以要求墨西哥“采取更多行动”共同应对美国非法移民和芬太尼危机。
“关税大棒”的效果立竿见影。2月28日,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政府表示,已向美国引渡29名通缉犯,以试图避免其商品被加征25%的关税。果然,特朗普政府暂缓对墨加征关税。但墨西哥政府与毒枭之间的博弈,依然旷日持久。在墨西哥的政治民调中,“不安全”永远被民众列为头号担忧。
但在简中互联网对于海外市场的报道中,墨西哥有着截然不同的样貌。这里是全球供应链新格局中的关键节点,是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品牌持续触达美国的重要跳板,是方兴未艾、前景可观的电商热土,也是吸引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企业纷至沓来的“世界工厂”。
危险混乱、动荡不安的毒品魔窟,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未来之国,仿佛是两个平行世界,并行不悖、兼容并存,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鲜活的墨西哥。
哪一面都是墨西哥,但作为出海人和创业者,我们能够接触到与感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墨西哥?
为此,霞光社找到了三位常驻墨西哥的资深出海人:他们是常驻墨西哥的驻外律师,是看到中企本地雇佣需求而创办人力资源公司的创业者,是互联网大厂外派员工。他们对墨西哥的治安状况、营商环境、文化形态、出海建议的分享,为我们还原了这一万里之外的遥远异域,更为真实可感的景貌。
01 一面是毒枭,一面是红利:“在墨西哥都挣不到钱,在别的地方更不可能”
林耀昌 兰迪律师事务所外派墨西哥律师 在墨西哥将近三年
2023年初,我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热潮来到墨西哥,当时独自一人,人生地不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Airbnb上订民宿、住在本地人家里,虽然当时也抱着当地治安不好的印象,比较谨慎,但真正生活其中,并不会觉得墨西哥混乱无序。普通人都是各司其职,而且非常友好,生活秩序平稳运行,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虽然有毒品交易、凶案抢劫,但并没有严重到能够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
在墨西哥城,中企大都集中在波兰科(Polanco)、改革大道(Paseo de la Reforma)两个富人街区,并且中国外派员工的安全意识也比较强,公司会安排我们一直住在一起,居住地也是在公司附近,步行可以抵达。有些公司还禁止员工去外面打牌、打麻将,杜绝一切可能涉险的事情。
墨西哥市景,采访对象供图
日常通勤层面,要注意的是,有些匪徒会在地铁口抢劫,地铁拥挤时也会有盗窃发生;打车相对安全,但我也听闻有中国人被出租车司机抢劫。那个人是从外州来到墨城出差,从飞机场出来时已经到深夜,叫不到网约车了于是只能打出租车,但出租车没有司机的身份验证,所以就被抢了。但这也只能算是极个别现象吧。
墨西哥的贩毒集团,主要盘踞在美墨边境地区。我有朋友出差去到墨西哥北部城市帝华纳,据他所说,的确能够在街上看到有人吸食毒品。另外,政府官员在墨西哥也是高危职业。去年墨西哥大选期间,有很多市级政府的竞选人被杀害,可能因为有些参选者旗帜鲜明地说出“我要反毒品”“遏制黑恶势力”等;或者因为党派纷争,而墨西哥政界与黑恶帮派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会频发凶杀事件。
背景信息:就在前不久的11月2日,墨西哥乌鲁阿潘市长卡洛斯·曼佐 (Carlos Manzo) 被杀害,这是最近发生的一起针对政客的暴力犯罪事件。该市所在的米却肯州,被毒贩巨头们所掌控,不同帮派围绕贩毒路线、当地产业展开激烈的火拼与争夺。而在去年的墨西哥大选中,有接近40名候选人遇害;此外,还有政治人物的家人和竞选团队成员被杀害。
但总体来说,墨西哥的凶杀案一般都有明确目标,几乎没有美国那种无差别枪击案,所以普通人稍微低调谨慎一些,晚上不要太晚回家,就不太会出现安全问题。
对华商来说,现在墨西哥的治安环境已经远胜于十几二十年前了。当年,华商主要聚集在墨西哥城一个名叫特皮托(Tepito)的老城区经商,那个地方是黑帮控制的区域,虽然黑帮也会维持当地的生活秩序,但也是鱼龙混杂。
墨西哥城特皮托(Tepito)街区市景
而且一些中国老板也不爱去银行存款,而是习惯把钱放在家里。有些墨西哥员工会知道老板家住在哪里,然后联合黑帮去绑架老板,要求老板家人拿天价赎金把人赎回去。有一个中国老板甚至被绑架过七八次,直到有华人商会的人员提醒他要注意身边的员工,他才故意设下诱饵,发现果然有一名员工有特别的举动,才知道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员工和黑帮里应外合。
但随着中国老板被绑架的情况越发频繁,墨西哥的华商也自发组织了行会,会帮助中国公民联系警察、打击当地犯罪团体,近几年中国人没有那么容易被欺负了。另外,华商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不少,出门在外都非常低调,不会开豪车露富;即便开豪车,也会安装防弹玻璃。
谈到墨西哥的营商环境,首先,对在这里做实体产业、涉及大额物资的中企老板来说,安保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跟国内不一样,这边租园区不光要考虑水电气和人工,还得留意周边有没有地头蛇、黑帮。像做仓库、物流的,运输和管理时都得配保安,不少中企会找能持枪的保安公司,自己也会做足防范。
目前没听说有专门针对中企的有组织暴力抢劫,就是运营路上可能被黑帮或犯罪分子拦着,园区里被抢的情况很少。不过选保安也怕有内鬼,所以很多中企都不租独门独院的地方,要么进现成的、安防好的墨西哥园区,要么住公寓或园区集中的区域,大家安全意识都挺强的。
此外,墨西哥政府、军队的腐败问题积重难返。就像电视剧《毒枭:墨西哥》里演绎的一样,政府军队实力不够,毒枭反而有钱有势,还控制着不少区域,和当地警察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沆瀣一气、相互包庇,共同形成利益集团。当地不少居民靠给毒枭干活挣钱,收入比打工还高,所以也会帮着维护毒枭利益,大家心知肚明也没人会去举报。
日常里,交警专门盯着中国人勒索小费特别常见,以前给个七八十比索(折合人民币30元左右)就行,但现在他们觉得中国人给小费很随意,有点儿哄抬物价的意思,胃口也慢慢被喂大了,给一千比索(折合人民币387元左右)都不够,不给就扣车耽误时间。有一次我和朋友开车从蒙特雷到瓜达拉哈拉,七八百公里的距离,遇到了两次交警勒索。
中企要是遇到盗窃、抢劫报警,警察大多不太理睬,办事也不力,虽然不会主动要钱,但给了钱才愿意上心,很多时候报警最后也不了了之。整体来说,当地执法力量没什么威慑力,不管是毒枭问题还是执法腐败,都让人无计可施。
随着在墨西哥当地建厂、做生意的中企增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工纠纷问题。比如这两天,我就在华商群里看到一起纠纷:一对做贸易的中国夫妻打算闭店歇业,但没有给当地员工结清工资,被员工和家属堵在店里。这就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典型案例。
墨西哥当地劳工保护法律特别细,解雇不管合法与否,都得结工资、圣诞和年假补贴,非法解雇还要给三个月以上遣散费。不少中企没签劳工合同、把核心业务外包出去,或是外包没做登记,都被罚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比索。而且当地员工去状告企业,不管有理没理,仲裁都会受理,企业大多得和解再赔钱。
总体来说,墨西哥是一个高标准立法、选择性执法的国家,法律条款虽全,但执行层面有腐败空间。警察、税局这些部门都可能找企业的麻烦,中企光做好纸面上的合规还不够,还得跟相关部门打好关系,避免被挑刺罚款。
所以很多中企过来之后的思维是,花钱打点关系,只要钱到位、关系到位,一些不合规的事情也可以变得合规,比如移民工签等证明,都有操作空间。很多中企是合规和搞关系两手抓,尤其是规模大、利润高的企业,就怕被政府部门针对性罚款,遇到问题想内部协商解决,这也是在墨西哥的中企常见的经营思路。
墨西哥市景,采访对象供图
我来到墨西哥也接近三年了,这三年时间,恰好见证了中企蜂拥墨西哥的风潮。从趋势上来讲,现在墨西哥还是中企热门投资地,但不像 23 年那样一窝蜂盲目涌入了。现在来的企业都做了相对详尽的调研,有规划、有商业计划,更稳也更有质量。
特朗普再度上台的这一年来,也频频针对墨西哥推出多轮关税政策,强化美墨加协定下贸易规则约束。但相较其他国家而言,墨西哥的关税依然算低的,毗邻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无可比拟。关税政策让中企没法靠简单卖货盈利,反而推动大家从产品出口变成产能出口,来墨西哥建厂投产,借美墨加协定零关税卖去美国。当地企业也很乐意跟中国企业合作,因为中国企业有技术、成本也低,有助于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更新迭代。
我认为,即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变动频仍,但在墨西哥生产销往美国的策略长期可行。并且,墨西哥本身市场潜力大,人口 1.3 亿、GDP 全球第 11、人均GDP比中国还高(根据两国的统计数据,2024 年墨西哥人均名义 GDP 为 13987 美元,中国为 13445 美元),年轻人口多、电商蓬勃,物价也高,即便不做美国市场,深耕本地和拉美市场也能赚钱,尤其有技术壁垒的行业机会更多。
就像很多出海墨西哥的华商所说的,如果你在墨西哥都挣不到钱,在全世界别的地方你更挣不到钱了,我很赞同这种说法。
02 一面是蓝海,一面是煎熬:“发现遍地是机会,却睡不着觉”
范斌 空间无限人力资源/环球触达出海服务总经理 2023年起开拓墨西哥市场
开拓墨西哥市场之前,我已经在中国做了20多年的人力资源工作。选择墨西哥,首先是因为它是进军美国的桥头堡,同时也是连接整个拉美的重要节点。2020年,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目前据说当地有两三千家中资企业,但没有一家来自中国的人力资源公司,而同行基本都没去过那边,我觉得这反而是机会。
2023年我刚去墨西哥的时候,觉得遍地是机遇。那时候中国已经有直播招聘的形式,招聘会也很多,但墨西哥这么大的国家,都没有什么招聘会,说明整个求职市场都是不活跃的。那时我觉得市场潜力很大,中资企业也多。但真正进入后就会发现,你要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期,学会“放慢、放低”,尊重当地文化和企业习惯。他们的工作和用人习惯很难改变,你必须去适应他们,而不是要求他们适应你。在墨西哥做生意,尽量用本地人管理本地人,因为中国人过去成本还是蛮高的,而且大部分不会说西班牙语。
墨西哥城著名街区改革大道(Paseo de la Reforma)
经商思路上,中国企业和墨西哥人的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国人出海,往往抱着拼命干、拼命赚的心态,把所有的时间全部花在了工作上。比如说倒时差的关系,我碰到很多中国人几乎就是晚上睡个觉,可能平均在6小时左右吧。比如说墨西哥晚上8点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上午10点,其实这时候要处理大量的工作,也就是说,中国人在那边结束工作的时间都是在半夜了。但是早上起床,要继续跟墨西哥员工进行沟通,可能大部分人平均睡眠是不足的。但是墨西哥人不一样,墨西哥人非常注重生活质量,一天的工作时间不到八小时,下班后你不能再联系他们,否则就被视为加班。
谈到在墨西哥的合作方式,当地人也非常注重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不太喜欢通过电话或网络来谈生意,这点和中国很不一样。无论合作内容多好,他们都倾向于“先见面,再谈细节”。并且他们对不了解的事情没有兴趣,哪怕是再好的市场。首先是出于不信任,其次是他们更重视建立关系。通常,第一次见面不会直接谈合作,而是先一起喝咖啡、聊天,先做朋友,再进入生意的讨论。对他们来说,信任比机会更重要。
我在墨西哥睡眠变得很差。这里气温倒是挺好,冬天大约 15 度,夏天 25 度,一年四季如春,也不用开空调。但因为海拔有 2000 多米,高原环境对睡眠影响很大,很多人在墨西哥都睡不好。我也不例外,高原反应让睡眠很浅,空气又比较干燥,所以我觉得最不适应的就是睡眠。
睡不好,一方面是高原反应,另一方面可能是心理压力。毕竟去一个陌生国家,语言不通,晚上又不敢随便出门,当地人做事节奏又慢,而你又很着急,会有压力,尤其还有经营上的压力,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让我对墨西哥没太多好感。
说实话,我一去美国就能睡得很好,但一去墨西哥就睡不着。这跟心理因素也有关,比如治安状况或者基础设施完善度。墨西哥很吵,当地人生活节奏慢,穷而开心,周末在街上喝酒唱歌,摩托车飙得很厉害,而且没人管。而美国则完全不同,美国晚上很安静,回来上海也是一样,自然睡眠就会好很多。
至于社交,其实在墨西哥生活比较枯燥,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忙,晚上还要和国内开会。再加上离开家庭、适应环境和处理各种事务,压力很大,很难有时间放松。墨西哥的社交场所也没有国内多,而且物价特别高。中餐厅、中国超市的东西都很贵,比国内贵三到五倍,甚至比美国还贵。
其实从2023年到现在,来墨西哥的人多,回去的人也很多。如果是像我们一样去墨西哥为了工作或者创业,其实整体上还是相对安全的。但在墨西哥做生意的伙伴,首先会考虑安全性问题。比如做小商品生意的人,他们有仓库或门店,每天用现金结算,很多老板的钱不会存在银行里,而是存放在家里或仓库里。这类老板是比较危险的,容易被抢劫。
总的来说,有钱有货的生意人风险大,如果你只是走在大街上,每天坐地铁、去吃饭,基本上是安全的。虽然也存在黑帮,但他们跟普通人生活的圈子不同,有些州或特定区域确实危险,尤其是毒枭出入的地方,但市区一般安全,只是人口多的地方小偷会多一些。黑帮存在,但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直接相关。
以及,墨西哥确实存在很多腐败现象,移民局和海关系统普遍腐败。中国商品进入墨西哥很多都是灰色通道,就是没有正常纳税,以很低价格报关,手续不全。一个刻板印象,中国人喜欢走捷径、占便宜,而这些事情往往由当地政府官员操作,包括海关和移民局签证系统。据说近几年去墨西哥的中国人有二、三十万,办理的身份大多是假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货物和签证都受到了严格管控,中国人的名声在当地不太好,因为大家习惯赚快钱,赚不合规的钱,但一旦合规了,可能就不赚钱了。
去年,做小商品的很多店铺被查封,货物也被没收,生意环境非常不友好。许多中国商人亏损严重,一个店面可能被炒到300~500万人民币,这是他们的最高成本,但去年被政府打压、查货、封店,现在要收回成本非常困难,很多人不得不撤出小商品市场。
背景信息:2024 年墨西哥政府多次查封中国商超,其中 11 月查封墨西哥城 “东方大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的行动因规模大、影响广最为轰动,多起查封均以打击走私、非法进口、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为理由,背后还掺杂着地缘政治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2024年11月,墨西哥当局突击搜查了墨西哥城市中心一个出售亚洲商品的大型商超
到现在,我觉得墨西哥市场的重要性不在于本土市场本身,而在于其地理和战略价值。墨西哥是美墨边境国家,是进军美国的桥头堡,也是拉美经济的龙头。在整个拉美国家中,它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可能和巴西相当。我计划在墨西哥市场给自己大约三年的时间来实现盈利,同时会做美墨联动策略。等两到三年的时间,中资企业在当地更加成熟、稳定、数量增加时,本土市场的机会会更大,而我们也有时间去沉淀和布局。
03 一面危险预警,一面热带狂欢:“政府很像黑帮,而黑帮管起了民生”
小野,某互联网大厂外派墨西哥员工,base新加坡,在今年前往南美
今年,我在巴西和墨西哥待的时间比较久,作为外国人,墨西哥和巴西带来的不安全感是不一样的。墨西哥的不安全主要来自黑帮,墨西哥的暴力事件多集中在与黑帮相关的地区,大多在边境。但我们是不会讲西语的外国人,生活范围相对固定,就像外派到上海却不会中文的老外一样,活动区域有限。那些有黑帮的地方我们基本不会去。我们也不会晚上独自在街上走动。在墨西哥城的主要生活圈、商圈、写字楼区,其实是相对安全的。
墨西哥城有一处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地方,就是独立纪念碑附近,有一整圈墙上贴满了失踪人口的告示,那些是真实的失踪者。我查了一下,每年墨西哥有 10 万人失踪,就完全 disappear了,下落不明。墨西哥的失踪,多数与黑帮相关,可能是被杀害或拐卖。
墨西哥城的独立纪念碑
巴西的问题则不同,圣保罗以“抢”闻名。在圣保罗的街头,绝对不能拿手机和相机。即便在市中心,也有很多流浪汉。有两次我拿手机导航,当地人走过来提醒我,虽然他说的是葡语我听不懂,但他一直比划,让我赶紧收起来。他的意思就是,不要在街上拿手机,很危险,会被抢。
我们有些同事甚至专门准备一台备用机,被抢时可以直接交出去。我虽然没被抢过,但也从不在墨西哥或巴西街头拿相机走路。
待得时间久了,我们也习惯了。每次去之前都会用 ChatGPT 查清楚所在区域的安全情况和注意事项。另外,每当来到一个新地方,我都会敏锐感知此处homeless(流浪汉)数量多不多、基础设施完不完善,根据这些状况来判断这一地区的治安状况。因为在南美,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差异堪称天壤之别。
世界上其实每个国家都有分区,安全区与危险区。不同只是,有的地方危险区占比多,有的地方安全区占比多。欧洲也有类似情况,只是形式不同。相比之下,中国和新加坡都安全得让人感动。
在墨西哥,我对黑帮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贫民窟的tour(游览),我觉得,与其叫它“贫民窟”,不如称它为一个防御组织。它不单纯是一个黑帮组织,更是一个系统完善、自足自洽的微型社会。背景是我们在Airbnb参与了一个旅游项目,政府和黑帮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管理这一区域,盈利会被共享,所以政府和黑帮都有保障。
我在那片社区里游览的时候,感觉很像我家乡重庆山上的小巷子,逼仄狭窄,两边都是房子。只不过是有大麻的味道,但整体很有拉美地方特色。社区的交通主要靠摩托车,没有大车,导游告诉我们哪些地方可以拍照,哪些地方不能拍照,因为一些巷子里涉及毒品犯罪,她不希望拍到相关人员。
在这个小社区里,黑帮与居民形成了共生关系。我们当时的导游本人是住在社区的一个普通小姑娘,二十出头,她有自己的工作,也坚持开展这项活动。她讲到黑帮时说,因为政府曾承诺修建基础设施但最终没有落实,黑帮就用自己的资金,包括贩毒收益,提供社区服务,比如住房、教育和儿童游乐设施。这些住房租金便宜,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
墨西哥城贫民窟,受访者供图
黑帮会为孩子提供免费的游乐设施和基础教育,同时承担类似政府的职能。历史上,政府曾承诺黑帮返还被征用的土地,但最终未兑现,导致居民失去耕地,只能依靠社区资源生活。某种意义下,墨西哥政府更像是黑帮,而黑帮则承担了保障社区生存和秩序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区域的居民更像一个community,而不仅仅是贫民窟。
后来我回去看了一本书,叫《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让我对这些社区有了更深的理解。拉美人乐观但短视,活在当下,这与他们长期被殖民被剥削的苦难历史有很大关系。
虽然工作会有压力,但我觉得我在墨西哥的生活,很少有难过的情绪。
这里的空气温度很适宜温润,阳光充足,雨量不多,湿气也不重,比深圳干一点,但不会让人不舒服,气候和昆明类似。在热带,你就会忽然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很快乐,这里环境让人没有烦恼,热带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靠近海边,没有凛冬将至的恐惧,果子随时熟了就能吃,人类在这里自然快乐,几乎每天都可以感到生活美好。
热带的生命力太过饱满,饱满到无需哲学来消解迷茫,拉美人更是随性而活、随遇而安。他们没有储蓄的执念,从来不守时,也不考虑未来。这里植物疯长,动物自由,唯有太阳升起又落下,风吹过海平面。人活着,世界就还在继续。
墨西哥的街头表演,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李小天 洋紫,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