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公众号付费加热:50元换500阅读?从业者怎么看
*这是AI生成的播客节目,AI用双人对话模式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习惯听内容的朋友可以试试,期待你的反馈,欢迎星标新榜,一起探索内容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虽迟但到,公众号也有了自己的“dou+”。
近期,微信公众号灰度内测“付费加热”功能,即公众号主能够通过付费投流的形式,以扩大传播范围。
据新榜编辑部了解,目前“付费加热”功能正处于逐步灰度阶段,仅针对部分个人主体公众号可以体验。
一直以来,公众号都以背靠熟人社交网络的强私域属性为主,“付费加热”功能的内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公众号从依赖转发推荐的“被动传播”,转向创作者可主动干预的流量推广模式。
这一转变,在公众号近年来的功能变动中其实有迹可循。
2024年7月,公众号灰度内测“内容助推”功能。该功能由官方主导,并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付费推广能力,助推后的内容会出现在订阅号消息页的“看一看”。(相关阅读:《重磅!微信公众号终于可以改标题了,还推出了“内容助推”功能》)
相较而言,本次内测的“付费加热”功能有哪些不同之处?对创作者和微信生态将带来哪些影响?对此,新榜编辑部将通过实测与对话从业者,试图探究一二。
50元起充,实测公众号付费加热功能
50元,有机会让你的公众号文章最低新增500阅读,你会选择花钱吗?接下来我们以这次实测为例,展示下大致的操作流程。
在公众号“付费加热”页面,标注着最低起充500微信豆(即50元,1元=10微信豆),可带来最低新增阅读125-500人。
当然,这一数据的前提是充值的500微信豆都被消耗完毕。若加热未完成,剩余的微信豆将返还回原账户。
细化到实操层面,用户可在已发布文章的记录中,选择“加热文章”,或者在“广告与服务”菜单栏下,选择“付费加热”。
“付费加热”页面显示公众号的加热订单状态、微信豆账号余额等信息
点击“去加热”,即可选择文章发起加热。
用户仅可选择近三个月发布的文章进行加热,发布间隔时间过长无法被选中加热。
加热目标可选择“阅读”或“关注”,两者只能选其一。
如若以“阅读”为目标,500微信豆可带来最低新增阅读125-500人;反之以“关注”为目标,相同充值数额下,可带来最低新增关注4-10人。
相比文章的传播阅读量,实打实的粉丝关注,显然更来之不易。
付费加热方案支持自定义化,可选择时长、性别、年龄、区域、设备等定向维度。如选默认,即上述条件均勾选。
设置好加热方案后进入订单审核状态,审核通过便开始加热图文。
为了解加热效果,新榜编辑部使用了被灰度内测的公众号进行实测。该公众号粉丝量为57,已发布7篇原创内容,阅读量多在100以下,属于小体量的原创作者。
11月12日上午,我们对该公众号近期发布的一篇情感类原创内容进行付费加热。数据显示,加热12个小时后,该文章新增36个阅读,消耗42.6微信豆。
对于新增的阅读数,也有相应的用户画像,包含性别、年龄、地域分布。
加热后的文章,会出现在会出现在订阅号消息页的“看一看”,其流量来源会被计入“推荐”。
上述被加热后文章的阅读渠道构成
虽然我们充值的500微信豆未被消耗殆尽,但也有公众号主用500微信豆收获了超过500的阅读量。
公众号主“摸鱼小李”经过实测发现,500微信豆为其付费加热的文章同时带来了1715个阅读和4个关注。而在加热目标中,他仅选择了提升“阅读”。由此可以推测,如果被加热内容获得系统助推,也有可能得到“意外之喜”。
在加热页面,微信官方相应标注了“实际效果与内容质量相关”的说明,可见500微信豆换来的最低新增阅读125-500人,具有一定的浮动性。
图片来源:公众号“摸鱼小李”
可以看出,公众号付费加热功能并非直接地提升阅读量或关注数,而是一套更为复杂的价值分配机制,背后可能是基于平台内容生态的健康度和用户体验的考量,避免“氪金”内容一味刷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付费加热”功能仅限管理员可开启,绑定的运营者无开启权限。同样,付费加热的微信豆充值也需要管理员权限。
微信官方说明中还提到,公众号加热包仅限作用于选定内容,若内容被删除,无论是主动删除还是因违规等问题被删除,所消耗的加热包不予以返还。
付费加热≠花钱买量?公众号从业者怎么看
即便付费加热功能还未全面上线,但也引起了一些公众号从业者的讨论与遐想。
新榜有赚运营总监Hoy认为,如果功能全面开放,需求最大的可能是企业品牌、新闻传播类账号,借助投流扩大内容的传播面。
同时,他联想到该功能接下来的玩法,一是与视频号相似,借助微信豆加热机制,让好内容出圈;二是与腾讯互选打通,挖掘商业化机会。
微信官方说明也提到,若选定的加热内容中含有推广、商业宣传或广告内容,应该显著标明为“广告”。这表明,微信在确保信息透明的前提下,并不抗拒从业者的广告投流需求。
“小声比比”主理人梓泉同样看好付费加热功能的商业企业,他发文提到,开放投流会加速没有商业化能力账号的死亡,却增强了内容优秀、商业化潜力高、只缺一个冷启动能力的创作者的机会。
背靠国民量级的用户规模和强有力的熟人关系网,微信公众号迄今为止仍然是最有价值的图文内容平台。
腾讯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4.14亿,同比增长2%。这意味着,微信的用户基础仍在稳步增长,其作为国民级应用的底座愈发坚实。
公众号付费推流功能的上线,虽然堪称“宇宙最晚”,而且选在了互联网图文广告处境愈发艰难的背景下,以至于不少从业者反响平平,但对于公众号创作者来说依然算得上积极信号。
就目前灰度内测的效果来看,付费加热功能仍有一些可以讨论和观望的地方。
一是加热策略。公众号运营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加热,是选择数据表现最好的爆款进行二次放大,还是给潜力股一个逆袭机会。
二是投放目标。微信官方提供了“提升阅读量”和“增加粉丝”两个主要目标,但二者往往难以兼得,追求阅读量可能带来“阅后即走”的流量泡沫,而专注增粉又可能导致单次互动成本飙升。
三是效果评估。投放结束后,系统会提供包括曝光量、阅读量、关注数等基础数据,这些表层数字往往难以回答更深层次的疑问:新关注的粉丝活跃度如何?付费引入的流量是否具备长期价值?
与其他内容平台的付费投流的逻辑类似,公众号付费加热也非“花钱买量”的简单交易,而是需要数据洞察、用户理解和策略优化的专业手段。
我们猜想,只有那些本身内容优质、更容易引发用户互动的原创内容,才能在付费投流的撬动下获得滚雪球式的加热升温。无论是付费投流的测试,还是微信近几年推荐算法的调整,指向都是让中长尾缺曝光的好内容能够多一个跑出来的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榜”(ID:newrankcn),作者:小八hachiko,编辑:张洁,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