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视频号开始发力短视频带货
近日(11月22日),微信小店上线了首个「带货短视频激励计划」,激励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
简单说,只要你是微信小店商家或微信小店带货者,报名后去发挂车短视频,就有机会得到平台两类激励:
一是平台流量扶持。活动期内发带货短视频,就有机会获得平台推荐流量,平台会把优质内容往上托一把。
二是电商成长卡奖励。只要带货短视频产生订单并成功结算,平台就会按“增量结算GMV”给你成长卡点数,比例是奖励基数×1.5%,单个视频号账号最多可拿15万点成长卡流量激励。
简单理解:你比过去多卖出来的那部分,平台再用“加热视频的额度”奖励你一次,帮你把短视频加热。
图片来源:微信小店助手
这次奖励机制释放了两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信号一:微信在补短视频带货的“供给缺口”。
视频号直播带货已相对成熟,但短视频“挂车成交”的玩法还没形成规模。微信小店这次把激励对准短视频,本质是在补内容供给,让更多创作者把商品“自然地嵌进内容”,形成“看内容—顺手下单”的日常交易,而不是只靠直播间集中爆发。
换句话说,微信要把短视频成交从“试一试的玩法”,推到“生态级能力”。
信号二:用低门槛抢“新入场者”,加速赛道起量。
这次激励计划几乎没有额外门槛,不看店铺评分或等级,核心条件只有一个:视频号账号开通短视频带货功能,并且从“按增量返还”的奖励设计看,越是新入场、增长越快的商家,越容易拿到更高奖励。
图片来源:微信小店助手
可见,平台在把更多人拉进场,再用增长激励把短视频带货的体量做大。在直播之外,微信小店正在扶持一条新的增长曲线:直播负责爆发,短视频负责日常和长尾,逐步变成直播之外的“常规武器”。
而且时间节点卡在年终促销、春节前种草期,平台明显希望借这40天把短视频带货的成交规模推上一个台阶,让商家/带货者把短视频带货变成日常经营的一部分。
对于品牌商家和创作者来说,最好不要把这次活动当成“发几条薅一波”的活动,平台奖励的是可持续增量,不是短期凑数。
更有效的做法是:把短视频当成“货架+讲解+场景化种草”的组合,持续上新、持续挂车;提前准备“短视频商品化素材库”,平台给流量时,商家能稳定接住;以及把链路一次性跑顺:账号矩阵、内容节奏、商品供给、转化路径都要跟上。
从平台公开视频号案例看,短视频带货的上限并不低:有账号单月短视频带货成交破千万,也有账号把商品融进做饭内容,一条视频带来1.8万+订单、60万+成交。
图片来源:微信小店助手
这些案例说明,微信用户不是不买,而是更愿意在“日常内容里顺手被种草”。
总体来看,微信小店正在用一套更清晰的扶持,把短视频带货从“可选项”推向“必修课”。40天只是一个起跑期,真正要留下来的,是商家自己的短视频成交能力。等激励结束,能继续跑下去的,才是品牌的确定性增长。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见实”(ID:jianshishijie),作者:见实,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