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规模化商用前夜:自动驾驶如何重构万亿服务市场?
设想一下,当汽车可以自动寻找停车位、自动充电、预约洗车保养,并在途中为车主规划好一切,人们的用车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L3级自动驾驶规模商用临近,一个由“会思考”的汽车所驱动的万亿级服务新生态正加速到来。
在11月7日举办的首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上,行业专家一致认为,2025年至2027年间,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规模化商用关键期。一个融合制造、数字与服务的新型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论坛上表示,服务生态正成为继汽车制造、数字与AI技术之后的产业“第三极”,汽车服务业到2028年将形成超8万亿的市场规模,成为第二个汽车产业。
“智能化将是汽车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应当通过利用数字与AI技术,依托自动驾驶企业牵引生态聚合,建立试点示范,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的服务商来推动汽车智能化与服务智能化协同发展。”张永伟说。
(汽车服务领域将成为第二汽车产业 来源:车百会)
论坛同期发布的《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下称“白皮书”),首次系统梳理了自动驾驶在停车、充电、后市场、保险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对自动驾驶技术如何重塑未来的出行与服务生态进行全面展望。
小构建自动驾驶出行生态新范式
白皮书指出,中国正处在从L2级辅助驾驶向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突破的关键阶段,预计2026年高速L3将规模商用,标志着自动驾驶时代正式来临。
“全球正加速推进自动驾驶产业走向商用,2026年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后,预计2027年实现城区L4规模商用,2028年实现无人干线物流商用。”引望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表示,自动驾驶落地将重塑出行生态,带来新的产业空间。
基于这一趋势,引望公司推出“乾崑”智驾开放平台,通过提供充电、停车、洗车、保险等标准化套件,赋能生态伙伴共同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平台旨在推动跨产业融合与升级,构建完整的自动驾驶服务生态。
作为自动驾驶落地的“第一站”,停车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科拓股份总裁孙龙喜指出,停车场作为自动驾驶出行的起点与终点,因其空间封闭、规则明确,且技术与市场需求成熟,是自动驾驶落地的理想场景。
他提出以“车的视角”重构停车场,通过设置落客区、等候区等功能分区,实现“一键代泊”、人车分离的流畅体验。
同时,停车场系统将转向服务车机,实现自动缴费、智能调度及城市级车位资源共享,借助科拓管理的全国四千多个停车场网络,不仅能提升30%以上的车位利用效率,更可实现城市级停车调度,让医院车辆自动泊入周边小区空闲车位。
“随着自动驾驶不断进入迭代、进入快车道,我们相信停车的体验会越来越好。依靠自动驾驶可以让停车场由200个车位变成250个车位、300个车位,同时每一次停车体验会非常好,总比自己停车、自己倒车、自己找车位会很舒服,这才是科技应该有的温度和深度。”孙龙喜强调。
充电生态的升级同样关键。白皮书指出,对于充电生态,自动驾驶车辆将从被动变为主动,能够自主规划路径、前往空闲充电站完成“无感充电”,这不仅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能通过智能调度实现“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稳定性和运营商效益。
万帮数字能源CEO李宏庆强调,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充电环节必须实现从“人工操作”到“全自动”的跨越,这是确保自动驾驶车辆实现长期连续运营的关键。
理想的自动充电应当构建在“车-桩-网-云”生态协同的基础上,实现车辆自动泊入、身份识别、充电口开启、自动插枪、充电、无感结算及自动驶离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万帮数字能源提出了对现有充电设施进行平滑升级的路径,避免重复建设,重点布局两大技术路线:一是底盘充电系统,适用于家用及公共大功率充电场景,通过定位实现高效传导充电,最大限度节约空间;二是侧方机械臂充电系统,兼容现有各类充电接口,从启动到完成对接仅需40秒,大幅提升充电效率。
据悉,该项目已完成与60多种车型的适配,并在北京宝马品牌充电站等场景实现落地应用。这种协同解决方案正在推动充电体验从“即插即充”向“即泊即充”的质的飞跃。
后服务市场全面拥抱“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正在重塑传统的汽车后市场。
白皮书指出,车辆可以自主预约并在非高峰时段前往服务网点,完成洗车、保养等流程,将车主从耗时费力的保养过程中解脱出来,服务模式也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警”和“个性化管理”。
途虎养车联合创始人胡晓东指出,当前汽车服务存在显著的时间消耗痛点,以洗车为例,用户平均需花费50分钟-70分钟,其中超过60%为等待和路途时间。
为此,途虎正与华为合作探索“无感养车”新模式:车主通过App下单后,车辆可自动前往途虎门店完成服务并返回,全程无须车主参与,实现真正的“代客洗车”。这标志着汽车服务从标准化、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的关键一步。
当汽车角色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的转变,相关的支撑生态也在演进。保险体系正在经历深刻重构。白皮书表明,保险行业将基于自动驾驶系统产生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全新的风险模型,从评估“驾驶员行为”转向评估“机器算法的可靠性”,从而催生专门服务于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新险种。
中国人保个人非车保险部副总经理倪宏表示,保险角色正从风险承担者向创新护航者转型。
倪宏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将从四个方面重塑出行生态:保险责任主体从驾驶人扩展到车企与软硬件供应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计可减少94%,通勤时间缩短15%-30%;能源利用率提升18%-25%,碳排放显著降低;在传统驾驶岗位转型的同时,将催生自动驾驶算法、自动充电等新业态。
对于自动驾驶发展,人保已推出覆盖五大场景的辅助驾驶专属保险,包括辅助泊车、代步车服务、舆情保障等创新条款。
展望未来,倪宏称,保险体系将呈现三大演变: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向“驾驶员+车企+供应商”多元主体;保障重心从操作风险扩展至系统风险;定价基础从历史数据升级为实时驾驶与系统性能动态数据。
针对自动充电后的插拔枪痛点,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展示了“有人化服务”的解决方案。依托300万骑手网络“一对一急送”模式,闪送实现平均1分钟响应、10分钟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全自动充电生态的“最后一米”问题。
白皮书强调,自动驾驶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未来,汽车将演进为聚合能源、信息、商业与服务的“智能移动空间”。随着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的深入推进,一个更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出行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汽车”,作者:财经汽车,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