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7亿的黑马,被华强北围剿

凤凰网科技·2025年11月11日 18:21
千元录音笔,没有技术护城河

一款在海外众筹破亿、年入7亿元的AI硬件“黑马”,回到全球最卷的中国市场,故事会如何改写?

这就是Plaud正在书写的现实。2023年6月,它在Kickstarter上一战成名,创下AI录音机类目纪录;一年后登顶BSR榜首,全球销量超百万台,产品覆盖170个国家,成为AI硬件创业的“神话样本”。

这家成立不到三年、总部位于深圳的年轻公司,自称预计2025年总收入将达到2.5亿美元。

然而,今年9月官宣“回归”中国后,尽管双十一期间一度登上天猫录音笔热销榜首,Plaud仍需面临一个付费意愿低、“后来者”层层围剿的复杂市场,和“录音不清”、“价格虚高”等质疑声。

这款海外爆款,为何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

千元录音笔,没有技术护城河

Plaud Note的产品形态极为简单:一张可磁吸在手机背面的超薄录音卡,一键录音,App自动生成速记和会议纪要。正是这款产品,在ChatGPT问世后不久,被海外科技圈热捧为“AI落地的最佳形态”。

但光鲜外衣之下,是业内熟知的低成本真相。

“一台售价千元左右的卡片式录音机,BOM(物料清单)成本大约100元以内,包含芯片、存储、主板、外壳等。”AI会议纪要领域的创业者夏克向凤凰网科技透露,自己公司所在的园区就有几家在做类似录音笔生意,“还有一些工厂或小团队直接从代工厂拿货仿制,比如华强北那种白牌产品。”

在他走访的广深代工厂中,得到了“在小批量打板的情况下,单件加工费需要8元”的报价。最贵的芯片则可以从马来西亚人工“代购”,比国内便宜20%。“如果用国内芯片,一个月就能出货。”对方透露,“现在国内现货很多,成本也被打下来了。”

低门槛意味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Plaud回国后,面对的已是钉钉(DingTalk A1)、出门问问(TicNote)等品牌的重重包围。这些产品不仅价格更低,还融入了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生态协同——例如钉钉可将会议录音直接生成任务清单、同步文档协作。

“Plaud效果稍好,但价格没有竞争力,收音效果有时还不如手机,国行模型响应也很慢,等于仅解决了方便这一个痛点。”一位对比过多款产品的消费者坦言。

在强大的中国供应链面前,Plaud赖以成名的“硬件+AI”模式,难以构成坚固的护城河。

在海外流行时,它主攻的是无法手机录音的iPhone用户,让录音、转写与摘要在一台设备中完成,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但这样“一站式”便利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无法产生持续付费意愿。

小红书上就有不少消费者抱怨其“鸡肋”,“录音音质一般,转用总结也是国内大模型,跟我直接用转写没啥区别,那为啥还要花一千多买个硬件,送的时长也只有300小时,其他总结功能就要收费了……”一位有高频消费需求的用户评论道。

图|来源小红书博主@初初的数字人生

切中的海外焦虑,难破国内困局

Plaud在海外成功的秘诀,在于精准切中了两个“焦虑”。

一是iPhone用户的录音焦虑。它巧妙解决了苹果手机无法通话内录、录音易中断、AI分析流程繁琐的痛点,成为海外苹果用户的“物理外挂”。

二是AI硬件行业的出货焦虑。在几乎所有AI硬件都卖不动的当时,Plaud是少数能卖爆的产品,也赢得了投资圈热捧。“创始人本身是投资人,对需求判断敏锐,渠道整合能力很强,早早占据了线下渠道。”一位业内人士对凤凰网科技分析。

Plaud的走红出现在一个极好的时间窗口:ChatGPT刚问世,AI硬件的想象力正在被重新点燃,全球的AI创业者都在寻求AI和硬件结合的最佳方案。

彼时,Plaud联合创始人许高押中了精英人群高频刚需的AI会议纪要这一赛道,在别人还在验证AI应用场景时,Plaud已经率先将产品抢发落地,上众筹平台,投TikTok,让视频测评、科技博主、播客口碑齐发酵,一套营销“组合拳”打下来,也就占住了“全球首款由ChatGPT驱动的录音笔”的先发名号。

更重要的是,Plaud锁定的是“三高人群”:高决策杠杆、高对话依赖、高知识密度。“Plaud最早的用户是美国时薪100美元的人群,比如律师、咨询师,他们一小时的时间能抵七小时的整理成本,当然愿意为效率付费。”上述人士表示。

据Plaud最新公开官方数据,7月Plaud全球销量已突破百万台规模,它首创的AI录音产品在过去两年中每年均实现十倍级的增长,截至2024年11月年化收入达到1亿美金。

Plaud不仅仅依赖硬件销售。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硬件+软件订阅”的商业模式:用户购买硬件后,只有300分钟免费时长,如需使用更强大的AI转写、总结和问答功能,需要按年付费订阅Plaud Intelligence软件服务——这在海外每年收费99-240美元,其约半数的收入正是来自这项年度AI订阅服务。

然而,当Plaud于今年9月官宣“回归”国内之时,其瞄准的目标人群已经有了钉钉、讯飞等综合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在本就付费意愿低的市场下,千元硬件+付费订阅的模式更显水土不服。

图|AI录音笔热销产品对比图

比如,深耕办公场景的钉钉,瞄准的就是更垂直的企业级使用场景,官方还提供超 10+ 角色的 AI 小助理,并支持进一步个人定制,帮助销售、HR等职场专业人士提效。

在售价上,DingTalk A1产品分为旗舰版(售价799元)和青春版(499元),均支持个人使用和企业统一配置使用,旗舰版个人每月免费转写时长为1000分钟。

“以往这个市场靠卖硬件赚钱,因为中国用户对软件付费意愿很低,硬件是利润中心。但钉钉考虑的是抢占入口机会,阿里把钉钉作为To B的AI入口,这个硬件也可以视为是钉钉链接现实世界的入口。”一位钉钉员工向凤凰网科技透露,“所以我们没法卖很贵的,现在一大客群就是To B企业级用户的采买。”

截止到11月11日,录音设备排行榜前五名的产品及其对应销量(根据平台销售排行榜统计)|制图:凤凰网科技

Plaud中国区CEO莫子皓也在多次采访中公开承认,“没有绝对的护城河”,“没有壁垒,我们唯一的壁垒是团队和信念”。

提及为什么非要进中国市场,莫子皓并不谦虚,他在36氪的采访中表示,“团队觉得如果我们想要做大事,但有14亿人不去服务,在逻辑上是没法说服自己的”。

而当下,面对硬件同质化和价格战,Plaud正试图描摹一个更遥远的未来。

莫子皓提出,他们希望突破人的智能边界,帮助用户更好地做决策,提供智识价值。基于此理念,Plaud推出了反向交互功能“Ask Plaud”——通过AI主动提问,帮助用户重组思考。甚至能用“多两分”来定义其价值:“人如果是40分、60分、80分,Plaud就提供40、60、80分的价值,甚至可能是42分、62分、82分的价值。”

换言之,Plaud赌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当AI足够理解你,它就能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正遭遇中国市场的冷酷检验。双十一期间,钉钉DingTalk A1凭借低价和生态优势,同样登顶天猫与抖音录音笔新品榜第一;而在华强北,白牌厂商则以极快的上新速度和极低的成本不断“内卷”。

热度与营销难以建构壁垒,有时甚至会加速走向消亡。当“智能终端”的故事被更多人讲述,Plaud需要证明的,不再是一款产品的成功,而是一条路径的可持续性。在产业逻辑面前,神话终要回归现实。

(夏克为化名)

参考文章:

《对话 Plaud 许高:审美,划时代与世界级AI公司之梦,卫诗婕 商业漫谈》

《专访Plaud莫子皓:Plaud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是它选择了我们|新皮层对话》

《专访Plaud中国区CEO:我们只做“必须做”和“不做要死”的事,36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作者:梁键强,编辑:赵子坤,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求变”已经成为头部账号当下的重要战略。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