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至暗时刻,就是破局的起点
- 一边是砍掉干枯的枝桠,一边是新鲜的嫩芽蓬勃而生,西贝的“加减法”背后是精心策划的危机应对策略。
- 真金白银的补贴砸下去,精准地切中了消费者需求,有效拉动西贝门店客流回升。
- 西贝来到了37年生涯中的至暗时刻,但触底的那一刻,往往也是反弹的最好时机。
“闭店潮”的消息传来,在舆论风口浪尖颠簸两个月的西贝,来到37年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按西贝方面的说法,闭店其实是每年例行的动态调整,原因大多是租约到期或经营低效。这话不假,对一家在全国开了近400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公司而言,调整在所难免,决策也并非短时间内可以作出。但同样不难推测,10月以来近10家门店的接连关闭,与西贝的这次危机有很大关系。
这是故事的终局吗?
恐怕未必。商业世界无数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触底的那一刻,往往也是反弹的最好时机。
与闭店同时上演的,是一度冷清的西贝门店前重新变得热闹,在热门商圈的就餐时段重新出现了消费者等位的身影。有西贝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上座率和营业额与前段时间相比明显回升。
事实上,就在外界不断渲染和放大闭店之际,西贝最近又开了两家新店,分别是哈尔滨万达广场店和济南龙湖店,前者在开业之初曾引发了排队两个小时的热潮。
接下来,在12月31日前,西贝还将陆续开业8家门店:深圳怀德万象汇店、南京砂之船店、深圳卓悦汇店、长沙梅溪新天地店、长沙富兴精选店、北京丰科万达店、廊坊万达店、西安大明宫万达店。
这个消息,是在11月11日的一份官方声明中释放的。在此之前,西贝已经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改变已经在很多角落悄悄发生。
除了宣布开新店,这份声明还重点讲了两件事:
一是闭店这件事要做得干净、漂亮、负责任。闭店前,要贴公告、给会员发短信提前告知,并无条件退还储值会员的剩余本金;认真对待闭店前来就餐的每一桌客人,并告知顾客附近西贝门店的地址;优先安排工作人员到其他西贝门店就业,保障员工利益。
二是对未来的经营方向作出承诺:持续升级服务、调整菜品、优化价格,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置顶,推进阳光厨房建设。
一边是砍掉干枯的枝桠,一边是新鲜的嫩芽蓬勃而生。西贝的“加减法”背后,是在风暴中积极自救的努力。
企业经营,怕的不是逆耳的声音,而是对真实的呼声充耳不闻;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问题,拼的是谁有胆量动刀革新。真正的危机应对,不仅是短期止血,更是通过战略调整重塑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孕育新的增长动能。
提质、降价,西贝的策略朴实无华,却精准地切中了消费者的心理。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西贝推出新活动,消费者在门店任意消费即赠送100元无门槛券,吸引了一大波用户小心翼翼的试探。
很多人在消费过程中观察到,活动非但没有让西贝的菜品和服务缩水,反而菜价调低了,菜量变多了,儿童餐的配菜换成了炒菠菜胡萝卜鸡蛋。
初步信心建立了,西贝接下来又推出37元团两张50元代金券,进店消费后还能叠加实付50元返50元代金券的活动,顺理成章地让用户的热情更加高涨。有消费者4人消费417元实付仅17元,有效拉动门店客流回升。
真金白银的补贴砸下去,回血的迹象十分明显。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津津乐道地总结各种薅羊毛大全和凑单攻略,有人晒出了账户中好几张大额代金券,直呼“真香”。那些曾经喜欢西贝的老粉和被优惠吸引进来的新用户,拿着又一轮优惠券“被西贝套牢了”。
这足以说明,消费者和西贝之间的矛盾,不是本质的信任危机,而是期待与现实之间的短暂错位。
只要消费者还愿意走进来,西贝就垮不了。
自2017年喊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口号以来,家庭用户便是西贝功不可没的牢固基本盘。他们的特点是对价格不太敏感,但对餐厅的环境、菜品、服务等综合条件有很高要求。
环境干净安全是基本要求。可以直观看到食物切配、制作过程的明厨亮灶,时刻穿戴白大褂、口罩和帽子的厨师,触手可及的洗手池和湿纸巾,以及没有油渍、不担心孩子摔倒的地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用户而言,这些可以亲眼看到、亲自感受的细节是一道安心的防线。
在菜品方面,西北菜天然地具备少油少辣、食材本味突出的特点,口味清淡适中,五谷杂粮、蔬菜肉食等不同营养成分的食材搭配均衡,儿童餐没有添加剂,老年人有专属的软嫩菜品,让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对家庭用户而言,对餐厅的最高赞美就是“跟家里做的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西贝独具特色的服务给到儿童足够多的情绪价值和被重视的感觉,也让疲于带娃的家长们拥有了一个短暂的“管饭托儿所”和精神避难所。
排队等位时,西贝会安排打扮成小丑模样的魔术师为小顾客们变魔术、制作花式气球,并提供各种零食,让焦躁的等待时间变得轻松愉悦。
走进门店,服务员第一件事就是送上涂色画、中英双语的识字菜单和用环保材料制作的儿童餐具。如果有孩子过生日,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会迅速拿出道具,送上一台小小的生日会和礼物。
对家庭出游的用户而言,只要西贝的连锁店开得足够多,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出品稳定的食物、感受到熟悉的氛围。近些年,越来越多餐厅尝试推出儿童餐,但都没能成为“杀手锏”,跟西贝类似定位的对手还没有出现。
可以说,近20年来,西贝在家庭消费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为2亿家庭用户托底的“第二厨房”。喜欢西贝的家长和孩子们,则是这个品牌忠实的精神股东。
西贝的触底反弹,也不是靠流量营销,而是抓住了家庭用户“安全、省心、稳定”的底层需求。
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信任,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旅程。
2005年,肯德基在陷入食品安全危机后启动了“透明化工程”,并推出安心油条等新品重建消费者信心,短短3个月时间销量便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品牌好感度回升12%,消费者对其供应链的信任度从45%提升到了7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足以证明,每一次危机背后,都藏着更大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西贝此次面临的危机,对这家多年来顺风顺水的公司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是下一次关键破局的起点——那些热衷于“薅羊毛”的新用户,可能是西贝增长的新动力。
它未来的考验,正是如何在优惠“退潮”后,继续守住信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雪豹财经社,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