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出海·全球化公司|携程商旅:走一条中国企业服务出海的新路
文|常薇倩
2024年的夏天,越南北部的工业园里,热浪滚滚。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的海外项目负责人,张弛正为一件“小事”头疼:未来几个月,将有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从中国总部陆续派驻过来,负责新产线的调试。但如何为他们在当地找到符合公司预算、安全标准和通勤要求的住所,成了一个难题。
“我们找了本地中介,也问了酒店,但资源零散,价格也不透明。”张弛回忆,“每个人的住宿标准、交通安排都不一样,财务部门更是反复提醒,所有开支必须留下合规票据,以便未来审计。”
张弛的烦恼,正成为越来越多出海中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2023年以来,从东南亚的工厂到中东的基建项目,再到拉美的矿场,新一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很多出海企业不再是单纯的贸易商,而是带着完整的产业链和管理体系深度融入全球。
人员的频繁跨国流动,使得国际差旅需求急剧膨胀。根据全球商务旅行协会(GBTA)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商旅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万亿美元,全面超过2019年的水平。
当出海的旅程细化到每一位员工的行程、每一笔垫付的款项和每一次紧急情况的应对时,一个高效、可靠的全球差旅管理体系,就成了保障全球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这种供需变化,正在催生新的解决方案。其中,作为伴随中国企业成长起来的 TMC(差旅管理公司),携程商旅走出了一条颇为不同的全球化路径——从服务一个个像张弛这样的出海客户开始,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海外服务网络。这条路为观察中国企业服务出海,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夹缝之中
尝到“出海”最初苦涩滋味的,并不止张弛一个人。另一家基建企业,因为业务需要,员工必须频繁往返中东非一些高风险地区。对这家公司而言,差旅的首要考量不是成本,而是员工会不会遇到危险。
这些具象的挑战,是当下众多出海企业在全球化运营中遭遇的普遍困境。随着业务版图扩张到世界的更多角落,人员的跨国流动变得空前频繁。但他们的差旅管理,却普遍陷入一种“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夹缝之中。
这种矛盾首先体现在差旅政策的制定上。携程商旅发布的《2025企业出海商旅管理报告》显示,超过30%的企业将“分国家/区域的差异化差旅制度”视为国际差旅管理中最大的痛点。
僵化的统一差标,在复杂的本地市场面前往往显得无力。“最明显的是汇率,”上海一家制造企业的差旅负责人提到,“日元汇率有时跟过山车一样,导致原有的东京酒店差标瞬间失效。按照公司标准,员工很难在核心区域订到合适的酒店。”
类似的难题在不同市场反复上演。在泰国,普吉岛这类度假城市的酒店均价可能是布罗登等工业城市的三到四倍。
支付是另一个难题。在许多地区,员工只能用个人信用卡垫付费用,然后攒下一堆票据回国报销。流程不仅漫长,还常因汇率波动造成个人损失。携程商旅的报告也印证了这种普遍困境:51.5%的受访企业认为“差旅费用对账统计难”是国际差旅支付中的首要难题,紧随其后的是“员工垫付多,抱怨多”。
来源:携程商旅《2025企业出海商旅管理报告》差旅负责人调研
当员工置身海外,尤其是跨时区的陌生环境,可靠的应急保障便成为刚需。今年中东地区冲突加剧时,上文基建公司的数名员工因领空关闭被困当地,航班取消,归国无期。那一刻,机场的混乱、通讯的不畅和对未知的恐惧,让所有人倍感煎熬。
这些看似琐碎的痛点,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矛盾。出海企业在差旅管理上,需要同时满足三个相互牵制的目标:确保全球业务的合规与数据透明,为外派员工提供贴近本地的优质体验,以及实现集团层面的成本效率最优化。
传统的国际 TMC 如 Amex GBT、BCD Travel 等,虽然拥有深厚的全球资源和经验,但服务模式相对传统,对新兴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响应不够灵活;遍布各地的本地小型服务商,能够解决一时之需,却无法提供统一的系统和数据接口,导致全球差旅数据割裂。
出海企业因此期待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既要有全球视野,能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又要能深入本地,灵活适配各地的具体情况。
携程商旅的另一条路
当张弛把需求提给携程商旅时,供应链专家团队的反应比他预想中要快。他们详细了解了工厂的精准定位、员工的职级构成和预算标准后,很快给出了一份定制化的酒店资源方案。通过携程商旅的集中采购,这些酒店给出了一个低于市场均价的协议价。
在中东非地区被困的团队,最终也是在客服的远程调度下,经由陆路离境,辗转回到国内。从事后复盘来看,如果没有一个能提供7x24小时中文服务的应急团队,后果难以想象。
这些只是携程商旅全球服务网络中的几个缩影。与 Amex GBT、BCD Travel 等 TMC 巨头不同,携程商旅的全球化路径,并非简单地复制它们已经验证过的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条更贴近中国企业出海脉搏的道路。
这条路的起点,是深刻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独特需求。
联想集团全球差旅负责人杨晓娟曾公开表示,“我们希望 TMC 既有全球化视野,能整合资源,又能灵活适配本地政策与用户习惯。”
这种需求背后,是中国企业外派员工时特有的“大家长式”关怀。他们不仅关心成本与合规,更在乎员工在异国他乡是否安全、是否住得舒心。这使得携程商旅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在冷冰冰的数据和流程之外,注入更多“人”的温度。
为此,日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2025年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峰会商旅分论坛暨携程商旅伙伴大会”上,携程商旅首次发布了“全球差旅解决方案全景图”,在国际化布局三年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搭配、支持本地化”的全球差旅管理解法。
这套解法是携程商旅技术、资源和服务的全面升级。携程商旅方面表示,当前的技术能力是集团服务商旅出行20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商旅管理、出差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这种经验具备不可替代性。
资源上,追求“全”与“深”的结合。
携程商旅的供应链资源覆盖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这保证了“广度”。但更关键的是“深度”,在越南北江这样的非热门商旅区域,能够调动本地团队进行线下资源勘探与谈判;在慕尼黑能源展这样的大型展会期间,能够提前锁定核心区域的团队房并拿到优惠价格。这背后,是一个深入本地市场的供应链专家网络在支撑。
支付上,直击“结算难”的痛点。
在海外的支付、结算和开票,是许多拥有海外主体的企业在管理跨国差旅时的一大难题。伴随客户出海区域的多样化,携程商旅不断丰富海外支付方式,除全球主流信用卡支付外,还将支持范围拓展到如越南 MoMo Pay 等海外本土化的支付方式。在结算开票方面,携程商旅依托海外站点和合作伙伴,不断拓展可实现本地签约结算的区域,同时支持主流币种的公对公结算。
技术上,不做简单的“汉化”。
中国用户习惯了功能强大的 APP,而许多海外用户仍依赖 PC 端进行预订。为此,携程商旅在海外市场不仅上线了 APP 端,同时专门开发了一套界面更简洁、适配海外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Trip.Biz ONE”。企业可以根据员工所在地的不同,灵活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预订工具。
“Trip.Biz ONE”界面
服务上,提供“无时差”的安心。
从上海到新加坡、从东京到伦敦,携程商旅在全球设立了19个服务中心,支持20种语言,确保无论员工身处哪个时区,都能获得7x24小时的母语服务。这种“永远有人在”的安全感,对于初到陌生环境的出海员工而言,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本地化改造,携程商旅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可搭配、支持本地化”的全球差旅解决方案平台——一头连接着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野望,另一头则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毛细血管,熨平因文化、政策和市场差异而产生的褶皱。
“国际化布局”的三年
2025年秋天,携程商旅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收购,将欧洲差旅管理公司 Key Travel 纳入麾下。这家在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国家深耕多年的 TMC,以其在非营利组织领域的专业服务而闻名。
这次收购是携程商旅过去三年全球化布局的延续。携程商旅方面表示,公司当前的国际化,正处于“深耕亚太、迈向全球”的关键阶段。过去三年一直在重点建设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并已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在新加坡市场,携程商旅的客户数量实现了同比290%的增长。
时间拉回到三年前,2023年,携程商旅将海外总部设在了新加坡,这个连接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在当时的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携程商旅正式启动“全球影响力计划”,开始全面推进海外业务。
计划启动后,携程商旅的全球化开始提速。
2024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越南四大站点相继落地,全球客户服务中心增加到6个。在许多国际 TMC 仍在依赖邮件和电话处理大部分业务的海外市场,携程商旅将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高自动化、高自助率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带了过去。
但真正的挑战,是落地。
“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负责人来中国参观后,对我们的系统演示感到震惊。”携程商旅 CEO 宋涛在2025环球旅讯峰会的商旅数字化论坛上分享道,“他们惊讶于我们极高的自动化率和客户满意度,这背后是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基因与务实执行力。”
然而,把这套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的系统搬到海外,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不同国家的数据保护法规,如欧盟的 GDPR,对数据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是携程商旅在进行全球化布局早期就纳入考量的关键一环。为确保业务平稳落地,携程商旅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准备。
“全球化与本地化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全球化的成功,建立在无数个本地化成功的基础之上。”宋涛对此强调。他们在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地设立数据中心,以确保数据合规;在全球25个国家建设自营的机票票台,从而获取更具优势的当地价格政策。
这是一条比想象中更漫长、更需要耐心的路。据介绍,2025年携程商旅的全球服务站点已覆盖超过30个市场。从一家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差旅管理公司,到一家真正的全球化 TMC,携程商旅用了整整三年,才完成了从0到1的体系搭建。
2025年至今,携程商旅已为2.5万中资企业提供出海差旅服务,而其服务的境外企业数量也同比增长了390%。
企业服务业的一种全球化可能
故事的结尾,在越南为员工住宿问题焦头烂额的张弛,最终顺利安置了所有外派人员;一度被困在中东非高危地区的团队,也安全回到了国内。这些看似孤立的海外突发事件,共同指向了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企业需要一个怎样的全球差旅伙伴?
答案不再是简单的机票、酒店预订。它关乎在越南北江这样的非核心城市,能否快速找到符合预算和安全标准的本地资源;它关乎在紧急情况下,是否有一个支持团队,帮出海人找到回家的路;它也关乎在复杂的海外支付和报销流程中,能否找到一个更高效、更合规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携程商旅过去三年努力探索的答案。
从为海外用户开发更简洁的预订工具,到支持海外本地支付方式;从在海外展会提前锁定团队房,到收购 Key Travel。这些动作背后,是携程商旅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试图解决实际业务场景中具体问题的努力。
“对于携程商旅而言,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效率和收益,更是通过协同共生,创造可持续的价值。”携程商旅 CEO 宋涛说。这为全球商旅管理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不完全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标准化,而是更强调“因地制宜、应需适配”的全球化模式。它证明了,一家从中国成长起来的企业服务企业,同样有能力在全球化的棋盘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径。
这条路或许比直接复制要更漫长、更需要耐心,但它也更坚实,因为它与客户的需求紧密地生长在一起。对于正在“逐浪”全球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或许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共栖”之道。
*本文中张弛为化名。
图:unsplash
近期活动
活动|迪拜热门行业指南:如何把握机会,实现长期运营?
投资、贸易、科技是目前中国企业出海迪拜最热门的方向。对这些行业来说,如何进入中东市场并顺利落地,如何保证合规并长期运营,是真正影响出海成败的关键。36氪出海将联合迪拜 IFZA 自贸区,于11月13日举办线上活动,深入讲解迪拜的热门行业,分享业务落地与推进的实操路径和案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填写表单,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活动报名将于2025年11月12日23:59截止。
英文服务
服务|KrASIA 面向中国出海企业,发布全新英文媒体服务
在全球经济复杂格局的当下,英文报道不仅是向海外客户和消费者传递价值主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认知沉淀。英文媒体 KrASIA(kr-asia.com)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商业和文化。英文网站约60%的读者为东南亚核心国家的商业人群。KrASIA 通过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专业的英文内容和可靠的社交媒体矩阵,以及全球顶级信息数据平台彭博终端和道琼斯 Factiva 等外部收录平台,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全球品牌。如果您的公司对英文传播有相关需求,或者希望与 KrASIA 合作提供出海服务,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填写表单,获取 KrASIA 媒体服务刊例和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社群 | 欢迎加入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
目前,36氪出海学习交流群已经吸引超过17,000位出海人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初创企业、行业巨头、投资机构等。在出海社群里,我们为成员挑选整理每日全球跨境资讯,帮助出海人把握最新动态;定期组织出海交流活动,链接出海生态圈,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欢迎添加36氪出海小助手微信(ID:wow36krchuhai-xzs2)申请入群,一同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