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业绩大分化,格力究竟怎么了?
记得多年前,雷军与董明珠那场“10亿赌局”曾引发广泛关注: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是否能在营收上超越格力这类传统家电巨头?十年过去,答案早已揭晓。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家电三巨头——格力、美的、海尔,复盘其2025年三季报,并拉长周期看近五年表现时,会发现它们早已“越过山丘”,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
互联网模式所倡导的轻资产、快迭代,最终仍要回归商业本质:真实的用户体验。一如“产品是1,营销是0”,没有过硬的产品,再炫的模式也是空中楼阁。与此同时,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已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一判断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得到印证。在行业高速增长期,各家企业看似各有千秋,投资者也各有所爱;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真正的实力差距才开始显现。
01 业绩分化背后,格力怎么了?
1.营收增速拉开差距,与产品线有关
从2025年三季报来看,家电三巨头在营收方面已拉开明显差距。美的、海尔、格力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3647万元、2341万元、1276万元,差距已在千万级别递增。
与此同时,三者营收增速分别为13.85%、9.98%、-6.62%。随着增速分化,这一差距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图:营收(左轴)及营收增长率(右轴),单位:万元,%
2020年,美的、格力、海尔的营收分别为2857万元、1705万元、2097万元;至2024年末,三者营收分别为当年的1.43倍、1.11倍和1.36倍。增速差异背后,反映的是企业产品力的延伸能力:
美的与海尔均受益于产品多样化与出海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海外区域毛利率高于国内 2 个百分点左右,海尔低 4 个百分点左右,而格力低 16.5 个百分点。
格力近八成营收依赖空调业务,其产品线延伸虽多次尝试,但成功案例有限。在品类拓展方面,格力与美的形成鲜明对比。格力近年来布局的智能装备,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等领域,在营收中占比不足10%,2025年上半年仅为95.9亿元,且近年增速波动较大,未能形成稳定增长态势。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增长趋势看,这些业务尚难以支撑主业,格力对空调单品的依赖局面仍未改变。
图:家电三巨头收入区域分布情况,单位:%
2.净利润增长方面,美的渐入佳境,而格力依赖销售降费
2025年前三季度,美的、格力、海尔净利润分别为378.83亿元、214.61亿元、173.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8%、1.71%、13.56%。三巨头销售毛利率差异不大,介于25.87%-28.44%之间,其中格力最高;但销售净利率差异显著,核心原因在于销售费用的不同。
管理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基本在3.5%左右,差距不大。销售费用方面,格力 < 美的 < 海尔,一方面与格力主打大单品策略有关,而美的与海尔品类及品牌更为多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格力2024年销售费用率较上年下降3.23%,绝对额减少74亿元,降幅达34.11%;2025年前三季度继续同比下降1.38%,绝对额下降11.30%。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4年年报解释为渠道营销费用变动及产品销售结构影响。会计附注显示,公司将原计入销售费用的产品质量保证责任调整至“营业成本”,但公司营业成本率仅上升0.77%,可见会计调整并非主因。
年报中也提及渠道体系变革因素,如数字化赋能、扁平化等。但从常理看,数字化赋能的第一步往往是增加投入,之后才能在后续年度显现效果,前提是数字化真正能够赋能。
从销售费用的构成来看,包括安装费、仓储装卸费、宣传推广费、职工薪酬。
1)营收下降,卖的少了,要安装的也就少了,所以安装费减少理所当然,但营收下降个位数,对应的安装费也不会出现断崖式减少,所以不是影响销售费用的大头;
2)人员薪酬,主要指的是与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销售人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年报没有这些人员的直接数据,但是比较2023年和2024年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24年减少了200人,相比7w+的人员基数,变化的比率不高,就算这全部是销售人员,对销售费用减少的权重占比不会很大;
3)那么销售降费的解释得归因于仓储装卸费、宣传推广费了。从其存货周转天数来看,24年83.49天,23年为92.5天,降幅10%,25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降幅5%,能部分解释销售降费的原因,但亦不完全。存货周转加快的另一面是应收账款增长,24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一定程度表明格力的销售政策有所放松。
图:净利润(左轴)及增长率情况(右轴);单位:亿元,%。注:数据来自wind
图:25Q3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情况;单位:%
图: 销售费用率;单位:%
3.ROE拆解:资产周转率即营收变化趋势,才是未来ROE提质的关键
2025年前三季度,家电三巨头ROE均保持在15%以上,其中格力同比下降近三个百分点,这是在销售费用率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的;美的与海尔同比略有优化。
从ROE拆解来看,取决于三大因素: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权益乘数相差不大,介于2.5-2.7之间,未来提升空间有限。
而销售净利率与资产周转率则呈现差异:格力销售净利率占优,但资产周转率仅为36%,分别为海尔的45%和美的的59%。
图:ROE;单位: %
那么问题来了:在权益乘数与销售净利率基本稳定的背景下,营收变化将成为影响ROE趋势的关键。
格力当前通过销售降费提升利润的做法,更像是短期应对,而非长期趋势。
相比之下,收入能否增长,才是未来ROE走向的决定因素。
图:2020年至今营运周期,单位:天数
图:25年前三季度ROE拆解
02 要股息,还是要成长?
截至11月7日,家电三巨头市值分别为5871亿元、2334亿元和2242亿元,PE分别为13.09倍、11.09倍和7.07倍。
按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计算PEG,美的低于海尔与格力;若以PE/ROE计算市赚率,当前美的与海尔基本相当,格力相对便宜。
图:家电三巨头估值(截止11月7日)
市场也常以红利逻辑看待家电股。若以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及股息支付率为基础,假定股息增长率等于净利润增长率,且股价保持不变,则三年后美的股息率将达7.97%,超过格力的7.89%。
结合前文分析,美的产品线相对多元化,在行业基本稳定的背景下,预计净利润增长可持续;而格力在营收下滑背景下,通过压降销售费用率实现净利润微增的做法,更似应对当前困境的权宜之计,而非长期趋势。
因此,是看重眼前的股息率,还是未来的成长空间,这似乎仍是一个令价值投资者煎熬的问题。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锦缎研究院”,作者:轻羽飞扬,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