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碧桂园“上岸”,房企债务重组全面破局
2025年,无疑是房企债务重组的关键一年。
最近,又有两家曾经的龙头房企债务重组迎来重大突破。
一个是融创中国。11月5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96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方案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这意味着融创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境外债务全部重组的龙头房企。
另一个是碧桂园。11月6日,碧桂园发布公告,5日召开的两类计划会议均获法定大多数债权人支持(投票债权额83.71%和96.03%),这意味着债务重组已基本锁定成功。
作为曾经位列克而瑞2021年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榜TOP3的两家企业,其债务重组方案成功落地,无论是对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行业信心和风险出清,都有重要的意义。
债务重组提速
2025年,房企债务重组进程明显提速,其中龙头企业的方案接连落地,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先来看融创,开年之初,融创中国便率先完成约154亿元境内债重组。随着其近期约96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获法院批准,融创成为首家实现境内外债务全面重组的头部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融创境外重组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全额债转股”,即将境外公开债券、私募贷款等全部债务类型纳入重组范围,并通过全额债转股实现约96亿美元境外债务基本“清零”。
碧桂园作为曾经的行业一哥,本次债权人会议获得高票支持,根据表决结果,第一类计划会议共有41名债权人参与,所涉债权总额为41.01亿美元,以83.71%的投票债权额支持通过重组计划。第二类计划会议与会债权人2382名,涉及债权112.28亿美元,获得了投票计划申索总值约96.03%的支持。其境外债务重组成功在望。
这意味着行业在最棘手的债务问题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整体风险出清按下了“加速键”。
据CRIC不完全统计,共有42家房企披露了重组相关计划或者方案,已有17家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债务重组。17家企业中,有9家是2025年重组方案获批。
房企债务重组进入2.0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债务重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即从“展期1.0”转变为“深度重组2.0”时代。
面对债务压力,房企早期的做法主要是协商展期,以时间换空间。然而,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销售回款与融资渠道双双收紧的背景下,整个行业的债务化解模式转向以实质性削减债务规模为核心的深度重组,系统性解决债务问题。
根据各家房企公布的重组方案初步估算,多数房企削债比例在70%左右。
随着头部企业的债务重组方案不断落地,示范作用显著,其他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落地、获批的进程也明显加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龙光集团,其境内债重组方案于2025年7月9日公告通过,从公布议案(2025年6月20日)至完成仅耗时20天,覆盖219.6亿元债务,充分体现了当前债务重组加速落地的趋势。
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融创中国和碧桂园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功,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市场信心。
同时也为其他深陷债务困境的房企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从而推动更多房企主动寻求债务重组方案,加速行业整体风险化解进程。
闯过“债务关”是关键一步,但企业全面回归正轨,还需成功闯过“市场关”。当前,市场环境依然充满挑战,房企必须在完成重组“减负”的同时,快速切换经营思维,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只有顺利通过这两重考验,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编辑部、CRIC研究,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