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行在2025年“绝地求生”

楼卓昊·2025年11月10日 09:02
行业洗牌进行时

目前, 42 家 A 股上市银行已经全部披露 2025 年三季报,其中就包括了 9 家股份制银行。

相较于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群体,股份制银行凭借不同业务特色竞争也更为激烈。从2016年开始,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开始逐年下降,目前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2011年附近,而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市场占有率则稳步提升。

2025进入收官倒计时,透过三季报中的核心数据,我们关注到股份行正在变局中“绝地求生”。

股份行整体业绩承压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2025年度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2万亿元,同比下降2.56%;净利润4060.98亿元,同比下降近1%,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呈现承压态势。

不过,各家银行则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分界,4家银行营收净利均“双降”,营收增速分化明显,也有银行逆势向上,实现营收盈利双增长。

图:资产规模前四的股份行

从资产规模来看,头部股份制银行领跑扩张态势明显。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以12.64万亿元的资产总量稳居股份制银行第一,兴业银行10.67万亿元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资产规模也即将迈入10万亿元俱乐部。

值得关注的是,浦发银行在这四家银行中增速最快,较上年末增长4.55%,资产规模距离第三的中信银行仅差59亿元。

营收端,仅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增幅分别为6.74%和1.88%,其余7家银行营收同比均下滑,并呈现强弱分明的特征。

图:股份行三季报不良率情况

盈利方面,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其余5家银行下降。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成为股份行中最大的亮点。该行在三季报中表示,前三季度该行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提升,并强化了主动资产负债管理,压降低收益资产近千亿元,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

利息净收入作为银行营业收入的核心指标,其表现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中,仅有3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实现增长,6家下降。

其中,招商银行利息净收入总额稳居首位,浦发银行以3.93%的同比增幅成为利息净收入增长最快的银行,民生银行也实现2.40%的同比增长。

图:头部股份行净息差情况

在其余6家利息净收入下跌的银行中,平安银行降幅最大,为8.25%。利息净收入的表现与银行净息差密切相关,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净息差压力依然考验着所有上市股份制银行。

“两头挤压”下的生存困境

股份行上有国有银行,下有城农商行,可以说形成两头挤压的不利环境。比如,国有大行规模效应明显,网点多、人才多、科技投入多、资金价格低、经营稳健。

而城商行的优势在于地方国资作为主要股东,财政资源、项目资源、机构存款等方面,对企业支撑力度较大。

在经济上行期,稳健性要求国有大行规模扩表速度慢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重点服务政府重大项目等优质资产,这些已经够国有大行吃的了。

图:浦发银行1-5-5-5-4-3战略

股份制银行则偏重房地产、平台、腰部企业等领域,两者其实是错位竞争,在金融中有各自的生态位。此时股份制银行表现亮眼,涌现出招行、中信、兴业等头部优秀股份制银行。

而在当前环境下,社会信贷需求较弱,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国有大行作为金融强国的主力军,对公司客户从央国企、头部企业开始下沉。

于是,两者竞争的是同一部分客群,而在绝对的价格优势之下,股份制银行仰仗的额度和效率优质可能根本不值一提,股份制银行上面受到挤压。在当前的低利率周期中,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守住信用风险底线,或许是股份制行的一个破局办法。

图: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架构

一般而言,中国银行业的周期是10年。相信银行业会在这一轮低利率环境下被迫刀刃向内,历经市场淬炼后,整体竞争力会有明显跃升。面对息差压力,股份行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优先”。

资产端聚焦高收益领域,招商银行加大消费贷、经营贷投放,此类贷款占比达38%,高于行业平均10个百分点;负债端强化低成本存款吸收,中信银行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42%,较上年末增加 2.3个百分点。

部分股份行还在加速布局轻资本业务,比如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2%,依托1.3 亿零售客户与3.8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AUM)巩固优势;兴业银行则是强化投行服务,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增长15%,带动手续费收入提升。

跨境金融与数字服务成为股份行的新亮点,浦发银行推出“数字员工”服务企业客户,线上业务渗透率达92%,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粘性。

图:华夏银行资产质量情况

此外,头部股份行强化区域聚焦,兴业银行在长三角地区贷款占比达41%,受益于区域经济复苏;平安银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8%。中小股份行则依托地缘优势突围,恒丰银行在山东省内贷款增速达12%,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股份行客群分层运营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比如招商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私行+投行”服务,私行客户AUM突破2万亿元;民生银行强化小微客群服务,小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

急需翻过“三座大山”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股份制银行们正在面对的“三座大山”。

一是规模与业绩增长偏慢的压力。从前面的三季报我们可以看到,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只有浦发银行是“唯一”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双双正增长的。

而6家大型商业银行、14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都实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双双正增长。在上市银行中,股份制银行业绩增长明显偏慢。

图:股份行年中报营收及利润情况

同时,根据监管部门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的增速分别为8.9%和9.0%。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四大板块的增速分别为10.1%和10.2%、4.4%和4.3%、10.5%和10.9%、6.2%和6.4%,股份制银行板块明显偏慢。

二是其它银行板块整合带来的压力。最近一个月内,农行已获批收编共192家原属农商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及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

去年4月,新疆银行吸收合并库尔勒银行;2025年以来,河南、江西、江苏等省或者成立省级农商银行,或者成立、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大幅冲击地方金融格局。

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板块扩张,城商行进行合并重组,各省市区成立省级农商行或农商联合银行,这三大板块的整合动作及后续的资源整合、业务拓展,必然给股份制银行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图:股份行年中报不良率情况

三是强监管的压力。这几年,反内卷、强监管、减费让利,给包括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

今年以来,监管机构大额罚单频出,华夏银行(8725万元)、广发银行(6670万元)、恒丰银行(6150万元)、民生银行(5865万元),浙商银行(1680万元和1130.8万元)因存在贷款、票据业务管理等不合规、不审慎等问题被处罚。

大额罚单的背后,是这些银行“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而以往,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都曾因违规操作而被监管部门重罚,后续的经营业绩都受到不小的影响。

结束语

股份制银行具有较强的经营韧性,但各家银行表现不一。面对上述压力与挑战,股份制银行没有退路,只有迎难而上。

“稳健经营、合规操作、突出特色”,就是它们的立足之本和实打实的竞争之道。

笔者认为,在分化加剧的行业格局中,只有具备客户基础、科技能力与风险管控优势的银行机构,才能守住门槛,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楼卓昊Fintech”,作者:楼卓昊,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深耕金融科技,聊聊银行那些事儿

下一篇

为何微小的神经回路差异会催生全然不同的功能?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