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向双11扔了一个豆包
“AI导购”正成为国内外大厂的竞逐焦点。
9月29日,ChatGPT上线Instant Checkout(即时结账)功能,首批接入美国手工艺品电商平台Etsy,以及全球最大电商独立站平台Shopify。用户无需跳转至第三方平台,在ChatGPT内部即可完成购物。
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淘宝8月下旬开始测试“AI万能搜”,用户提问后,淘宝会推荐购买攻略、商品口碑、优惠信息等。今年双11期间,淘天一口气推出六款AI导购应用,包括“AI万能搜”“AI帮我挑”“拍立淘”等,覆盖众多购物场景。
此外,京东、美团等也在尝试以AI带动电商交易。
京东9月底推出了电商创新AI架构体系Oxygen,还计划推出智能搜索推荐“爱购”,以及AI购物应用“京犀”。几乎同时,美团上线AI智能体“小美”,提供外卖、酒旅、到店餐饮等本地生活服务推荐。
不久前,字节悄悄加入这场“AI导购”暗战,并效仿ChatGPT、一步到位,直接让AI APP给电商业务导流。
过去一个月,不少用户注意到,豆包开始接入抖音商城——询问“买什么”“有什么推荐”之类的问题,豆包会提供多款产品,点击蓝链即可跳转至抖音购买。
豆包推荐商品可跳转至抖音购买
字母榜(ID: wujicaijing)实测发现,豆包这一新功能已支持诸多电商垂类,包括数码、家电、母婴、美妆、家居等,甚至还接入了到店餐饮团购券,将触角延伸至本地生活场景。
这意味着,豆包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向电商跳转导流的AI APP。
将AI大模型应用于电商,早已是大厂的共识。所不同的是,大部分公司都在搞“电商+AI”,而非在AI产品中嵌入电商服务。
相比之下,以AI APP引导用户跳转消费,将商品链接融入人机聊天,撬动电商和本地生活交易,国外这么干的是ChatGPT,国内则是抖音和豆包“吃螃蟹”。
抖音电商向AI要流量,重要原因之一是,它错过了上半年的外卖、即时零售和本地生活大战,需要找到新战场,挖掘更多流量泉眼。
淘天和京东上半年砸下巨资,入局外卖、即时零售等板块,还在本地生活领域大举布局,与美团等守擂者展开鏖战。激烈竞逐后,两大平台都没能从根本上动摇相关赛道的格局,但也都拿到了不小的回报。
抖音没能成为这三场大战的主要玩家。度过了相对沉寂的大半年后,抖音终于掏出了培育多时的新武器——豆包,再加上MAU超2亿的红果短剧,准备在今年双11小试牛刀,给老对手“上上强度”。
1
就当前体验而言,豆包虽然接入了抖音电商,但却有点儿呆萌,甚至不顾出身,主动“为别人作嫁衣”。
字母榜输入了一个需求:双11双开门冰箱推荐,一万元左右。几秒钟后,豆包推荐了美的、西门子、三星、卡萨帝等品牌的5款冰箱,并附上了购买链接,点击后跳转至抖音店铺。
除了具体的产品型号和外观图片,豆包还简要介绍了每款产品的特色和适用场景,以及电商参考价、电商在售价和历史参考价等。
此外,豆包还给出了不同预算区间的选购建议,并在双11优惠提醒中特别提到,今年家电国补最高20%。它还配上了抖音的一则“热门平嵌冰箱选购攻略”短视频。
不过,豆包初次“握手”抖音电商,用户体验可谓槽点满满。
一方面,豆包似乎并未准确理解需求。推荐的5款冰箱中,只有卡萨帝冰箱符合“一万元左右”,两款美的冰箱的售价只有2000多元,西门子为4000多元,三星为7000多元。
另一方面,豆包给出了每款冰箱的价格,但与之关联的抖音商品的外显价格更贵,令人摸不着头脑。
以美的BCD-607WKPZM(E)为例,豆包标明电商参考价为2499元。但点击链接后,映入眼帘的是不同抖音店铺的美的冰箱,价格大都为2799元;用户需要再次点击、进入商品详情页,才能看到叠加平台券和国补后的价格。
更离谱的是,豆包在“双11优惠提醒”中称,京东10月31日有满减活动,建议关注官方旗舰店获得最佳优惠。
试图与抖音电商打通的豆包,现在仍有不少bug,甚至给其他平台做宣传,原因之一是引用资料的五花八门。
为了推荐这五款冰箱,豆包引用了29篇资料,其中一些是抖音短视频、抖音商城商品页面,但也有不少是各大电商平台和家电品牌投放的宣传稿。拿这堆不太靠谱的素材当养料,豆包自然会出现带着抖音商城链接,却“胳膊肘往外拐”的情况。
除了抖音商城,豆包还接入了抖音另一块重点业务——本地生活。
输入“双11北京国贸附近聚餐推荐”,豆包回复了6家餐馆,包括名称、餐厅特色、地址、人均消费、营业时间、评分等信息,分类为大型宴会首选、特色体验之选等,还搭配了一条餐饮探店视频。
点击部分餐馆的链接后,可以看到抖音的优惠团购,购买仍需跳转至抖音APP。尚未开通抖音团购的餐馆则会显示用户评价。
与电商商品相比,豆包在推荐团购套餐时靠谱了许多,信息准确而丰富。这或许与抖音团购套餐的供给较为单一和固定,信息聚合复杂度低有关。
从推荐冰箱时的各种bug来看,豆包商品推荐初出茅庐,尚有大量亟待改进的问题。不过,豆包庞大的用户量,依然让这一“AI+电商”的新尝试充满想象空间。
今年初,豆包一度被横空出世的DeepSeek盖过风头。但随着字节持续加大对AI业务的投入,以及DeepSeek更新缓慢,豆包长期在各大应用商店占据靠前位置,下载量和用户量逐渐回到领先位置。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豆包MAU(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57亿,环比增长6.6%,反超DeepSeek跃升第一,更是把其余对手远远落在身后。
夺回王座后,豆包悄悄在输出结果中加入商品链接,野心不小。
不过,豆包的推荐结果是否存在人为推荐,尚不清楚。单从技术上讲,一款AI APP在结果中突出某些商品链接,并没有什么难度。豆包将来是否会“开闸”,值得关注。
字母榜就相关问题向抖音问询,截至发稿时未获得有效回应。
2
在豆包接入抖音电商之前,国外科技公司已经在积极尝试以AI APP给电商导流,国内公司却显得有些谨慎。
跑得最远的,当属OpenAI。
早在今年4月,OpenAI就宣布在ChatGPT中推出购物功能,但彼时用户需要跳转至商家网站。如今,用户停留在ChatGPT内,就能完成整个购物流程。
在发布即时结账功能后,OpenAI专门上线了一段Demo,展示流畅的购物体验:
当用户要求ChatGPT推荐一款朋友搬家的100美元以下礼物时,ChatGPT不仅推荐了几款商品,还支持APP内一键付款完成购买,不需要再跳转到第三方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预判了用户的预判:它主要根据商品可用性、价格、质量、是否开通即时结账功能等维度进行排名;平台只收取交易佣金,并不会从搜索结果展示环节获利。
ChatGPT接入了多种主流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等。用户还能预填物流配送信息,并用ChatGPT查询自己的订单,体验更流畅和完整。
此外,OpenAI正在积极为“AI+电商”寻找强有力的盟友。
在支付环节,OpenAI与“美版支付宝”Stripe合作,共同构建全新开放协议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让商家可以更方便地适配各类支付平台。
而在供给侧,ChatGPT上线即时结账功能半个月后,于10月中旬宣布与零售巨头沃尔玛达成一项新合作,消费者将可以在ChatGPT一键购买沃尔玛的商品,无需跳转。
不少人认为,OpenAI向传统电商商业模式开了第一枪。
OpenAI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快马加鞭。
今年5月的IO大会上,谷歌宣布推出一系列全新的 AI 购物功能,比如为顾客提供虚拟试穿,个性化价格跟踪,以及结合Gemini技术和谷歌购物图谱的新视觉面板等。其中,AI结账功能可以实时跟踪产品价格,并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调用谷歌支付结账。
微软则在2023年就推出了AI购物工具,并整合到Bing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上。今年4月,微软又推出Copilot Actions功能,以AI智能体帮助用户执行任务,比如预订电影票、餐厅、航班及购物等。
至于亚马逊,去年底,它投资的明星创业公司Perplexity上线AI购物代理服务Buy with Pro,可以帮助用户浏览、搜索商品,并完成结账。
与国外同行的热情相比,国内的新BAT对于AI APP接入电商颇为谨慎。
阿里坐拥通义、夸克等AI APP,又有淘天电商生态,将两者互相打通,在技术和产品上可谓轻而易举。但时至今日,通义、夸克等均不提供商品链接,只提供产品介绍、购买建议和用户体验分享等。
腾讯则迈出了一小步,很快又缩了回来。
今年8月中旬,腾讯元宝更新功能,用户询问图书有关的问题,可以点击答案中的书名,跳转至京东购买。
然而,腾讯的试水仅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9月底,元宝不再支持跳转到京东买书,仅有少量书籍可以跳转至微信小店购买。
字节以豆包作为“AI+电商”的试验田,但步子也没有迈得很大:用户仍需要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购物。
相比新BAT的谨慎,OpenAI正在大举进攻,拉上沃尔玛等合作伙伴,竭力把AI聊天购物做起来。相比之下,国内大公司的尝试虽然不算慢,但并未全力以赴。
不难看出,对于“AI带货”这件事,无论是用户体验、商业前景,还是眼下的必要性,国内公司仍然有不小的犹疑。抖音在豆包占据一定优势的情况下,才做了有限的尝试,且并未大肆宣扬,也没有大力引入合作伙伴。
3
豆包接入抖音商城,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今年接连错过外卖、即时零售和本地生活的行业战争后,抖音不能再缺席AI电商之战。
抖音电商一直在猛追淘天。根据今年初字节全员会上的说法,2024年抖音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经达到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另据36氪报道,抖音电商2025年设定了4.2万亿元GMV目标。
另一方面,根据阿里财报推算,2024年淘天GMV约为8万亿元。抖音电商虽然增速较快,但整体规模依然不到淘天的一半,需要继续追赶。
但近年来, 随着各大平台的多位头部带货主播退隐,以及消费者审美疲劳,直播电商逐渐降温。抖音电商要想继续拉近差距,以货架场景为主的抖音商城需要承担更多。
金融界今年初报道,知情人士称,货架场景已经贡献了抖音电商超40%的GMV。在此情况下,倘若要更进一步,抖音就需要给货架场景找到更多流量来源。
但由于缺少自己的运力池,抖音面对电商本地化、配送即时化的新浪潮,虽然也做了一些区域性的试水,但不容易找到长期发力点。其他平台把本地生意做起来,分走了原本属于远场电商的订单和用户,又会在更长周期里挤压抖音电商的生长空间。
另一方面,对于今年双11,抖音颇为重视。
它在10月9日就启动了“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与京东同步,比天猫预售早6天。然而,抖音补贴力度不算大,仅仅宣布将提供亿级现金补贴和千亿流量,消费者最高可得千元券包,立减优惠力度超15%。
相比之下,天猫今年双11的投入力度号称理念最大,全周期将投入500亿元消费券;京东仅在商家激励这一块,就号称要投入20亿红包、亿级流量,算上C端投入只会更多。
于是,字节过去两年多重金培育的豆包,被推向了“AI+电商”的前线。
淘天、京东选择“电商+AI”,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本身就是电商平台,而自家AI APP用户量太少,有些拿不出手。
但问题是,在电商APP内使用AI功能的用户,本质上就有很强的购物目的;纯粹因为电商AI功能而打开购物APP的用户并不多。换言之,“电商+AI”更多着眼于提升用户体验、改进商家和平台效率,而非吸引新用户,创造增量的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抖音的基因是内容而非电商,在探索AI与电商的结合时,不存在产品和技术惯性;此外,豆包已经拥有数亿活跃用户,具备做“AI+电商”的条件。
另一方面,从豆包这样的AI APP跳转至抖音电商的用户,与抖音电商的固有用户群重合度较低,更容易给后者带来新用户。这也符合从AI用户池筛选电商用户、带动交易的初衷。
以前,抖音依靠直播电商狂飙突进,几年间就打下大片江山,让整个电商行业为之震动。但随着直播带货全行业放慢步伐,以及自身体量的放大,抖音电商也开始面临增长压力。
整个2025年,淘天、京东力图在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等领域切分蛋糕、寻找增量,并取得醒目成绩。抖音则另辟蹊径,希望依靠豆包挖掘新增量,不再纠结于旧战场。
在领先、落后、再度领先后,豆包暂时赢得与DeepSeek的缠斗,坐稳了国内AI APP的头把交椅,但还没有带来巨额商业回报。在与抖音电商登上同一辆战车后,豆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向老对手们发起新的冲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彦飞,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