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逾万名人才与会,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23日,香港】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于10月20至2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多位政府官员、业界精英、学界专家、海内外各领域人才以及逾70家参展企业和机构等齐聚香江,进行主题演讲、政策研讨、思想交流、展览展示等。为期两天活动共吸引超过一万名人才与会,盛况非凡,彰显了香港作为国际人才枢纽的魅力与影响力。
作为香港首届人才节,大会以「凝才聚智,协同发展,领航未来」为主题,活动多元、亮点纷呈,融汇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第五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科学人才论坛、数字经济人才论坛及人才优越生活论坛六大旗舰活动,全面搭建国际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旗舰活动一: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开幕式
10月20日晚,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迎来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协会创会主席骆勇致欢迎辞,他指出,协会创办十二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已发展成长为有政策影响力、专业服务力、会员凝聚力的人才型、政策型、服务型、智库型公益组织。他相信新一届团队能够进一步凝聚广大来港人才,更积极「融入香港、扎根湾区、服务国家、面向世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创会主席骆勇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作为主礼嘉宾发表致辞,充分肯定协会在引进人才、促进香港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他表示,特区政府将继续支持协会工作,期待协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来港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助力香港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
随后,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会长孙曦、主席陆海天依次发表致辞,阐述新一届理监事会工作规划与人才发展愿景。孙曦表示,协会将继续以「服务人才、赋能香港、贡献国家」为行动纲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人才政策,做爱国爱港的「贡献者」、香港发展的「建设者」和人才成长的「服务者」。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会长孙曦
陆海天主席表示,上一个十年,协会提出「为梦想凝聚」的口号,未来要共同努力「为梦想打拚」。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助力人才融入香港社会、推动人才政策的创新与完善,共同开启香港人才发展的崭新篇章。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陆海天致辞
典礼期间举行了一系列委任仪式,包括:会长、主席委任状颁授;创会主席委任状颁授;名誉会长、副会长委任状颁授;主席团、理事会、监事会委任状颁授;各委员会会长委任状颁授。
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向孙曦颁发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会长委任状,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九龙工作部部长祝小东向陆海天颁发协会第四届主席委任状,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处长郭俊峯向骆勇颁发协会创会主席委任状,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总裁于晓向王磊、冼汉廸颁发协会名誉会长委任状。随着新一届理监事会成员正式就职,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圆满礼成。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
同场,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正式启动。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中联办九龙工作部部长祝小东,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处长郭俊峯,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陈海劲,烟台市委常委、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建广,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家炳,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会长孙曦,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陆海天,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创会主席骆勇,香港管理专业协会行政总裁胡志君,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执行董事、香港经济日报社长、CTgoodjobs董事王清,iCANX联合创始人兼行政总裁辛向军作为主礼嘉宾,共同为人才节拉开序幕。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启动礼
随后,高建广先生发表致辞,他表示烟台与香港同为沿海开放城市,两地经贸合作源远流长、人文交流互动频繁,是携手同行40余载的好伙伴。他希望未来双方持续深化交流成果,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战略机遇,不断加强人才合作。
烟台市委常委、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高建广
张家炳先生在致辞中指出,人才是重塑全球格局的「第一资源」,南沙要实现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最重要的是下好人才这盘「先手棋」。南沙致力于携手香港共建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高质量发展引擎。未来,南沙将联合港澳面向全球招引培养各类人才,为大湾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家炳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暨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展区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专门设立了展览展示区域,吸引了一大批内地城市、政府组织及标杆企业机构参与展览展示。其中,广州南沙、烟台、珠海、中山、江门等内地城市作为活动的联合主办方,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活动也汇聚了如iCANX、U8世界创新峰会等国际组织,共同带来南沙人才发展公司、大湾区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离岸基地(南沙)、健帆生物(Jafron)、硅芯科技(SiChip)、映讯芯光(Inxun Technology)、深译科技(DeepTranx)、珠海城职院(ZHCPT)等众多单位参展。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暨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展区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暨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展区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暨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展区
旗舰活动二:第五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
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于人才节开幕后开启,本届高峰论坛围绕三大主题展开。主题一部分,前保安局局长、现任立法会议员、新民党常务副主席黎栋国,香港理工大学计算学系教授、计算机及数学科学院副院长杨红霞,水滴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 沈鹏博士,国家一级演员、原香港芭蕾舞团首席、中央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吴焱,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共同围绕「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地」展开圆桌论坛,从不同角度为人才政策完善提出真知灼见,指出香港人才政策正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后续需重点关注人才来港后的就业发展与社会融入,让人才留下来是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五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 主题一圆桌嘉宾
「主题二 人才荟萃,智创未来,共筑高质量发展人才生态圈」环节,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局长王贝贝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南沙将继续深化与港澳人才协同发展,希望在四个方面与香港携手并进:一是推动规则机制联通、二是共建创新创业社区、三是打造「湾区人才品牌」、四是共享合作发展机遇。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发展局局长王贝贝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人才总监黄嘉恩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才发展本质上是一项战略性投资,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能真正建成人才生态圈。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人才总监黄嘉恩
圆桌研讨环节,四位嘉宾包括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新质生产力分会副会长、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香港人工智能及创新协会-创新及转型委员会主席刘浩彬,香港中华文化学院荣誉主席、香港首位眼外科教授、前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何志平博士,保诚保险营业管理部营销管理高级总监文展荣先生展开对话,提出香港应可依托国际化优势基础,聚焦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结合AI创新与多元人才培育,打造兼顾当前需求与长远布局的高质量人才生态圈,助力城市持续创新与发展。
第五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 主题二圆桌嘉宾
主题三为「跨域合作,守正创新,促进人才多元发展新范式」,烟台蓝天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兵发表主题演讲,表示应以跨域合作拓展人才发展空间,以守正创新激发人才原动力,共同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烟台蓝天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兵
圆桌研讨上,HKT个人业务行政总裁林国诚、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署长黄福来、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陈一枬教授三位嘉宾从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香港正凭借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内地科创人才,人才培育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与创新思维,推动构建兼具创意活力与制度保障的多元化人才发展新范式。
第五届香港国际人才高峰论坛 主题三圆桌嘉宾
旗舰活动三: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同时,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盛大举行。本季聚焦「八大中心全行业」专场,联合人才节展区共吸引逾70家来自金融、创科、文化艺术、贸易、航运、航空、法律等各领域的知名企业和机构参展,向广大人才展示品牌形象与业务亮点等,并提供大量优质岗位,如云端工程师、合规经理、客户经理、投资策略专家、市场专员等。博览会全天人头涌涌,人才积极了解不同企业业务与招聘要求,寻求职业机会,交流气氛热烈,彰显人才留港发展的强烈意愿。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办事处,致力于在全球推广香港优势、机遇及各项人才入境计划,为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务。人才办分别在四届职业博览会均有设置摊位,积极协助来港人才进行就业配对,介绍有关人才入境计划及解答疑问,加快融入本地职场和作长远发展。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
开幕环节上,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发表开幕致辞,她表示在国家支持下,香港正以「创新」为核心引擎,全力构建国际一流的创科生态系统,为全球专业人才开启崭新的发展篇章。本季博览会将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融合,为全球精英提供立足香港、辐射全球的广阔舞台。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副局长张曼莉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陈海劲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香港要扮演好「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香港在世界人才排名已经升至亚洲第一,人才办会继续努力与各界朋友一起在内地和海外说好香港故事,扩大国际人才「朋友圈」。同时会加大力度完善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支援来港人才在香港长远发展,以港为家。
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陈海劲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陆海天教授在致辞中回顾过去一年的成果指出,2025年前三季博览会共吸引逾百家知名企业现场招聘,服务人才总数突破14,000人次,全网曝光量过千万。站在新的起点,协会将持续肩负使命,努力成为政策落地的「加速器」,深化「人才-产业」双螺旋发展,构建「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文化,持续讲好香港的人才故事,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与成就感。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陆海天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总裁胡志君表示,博览会旨在打造展示香港职业发展机会的高质量平台,同时帮助人才融入社会发挥才能。活动的成功举办有赖于社会各界支持,未来将继续合作打造2026年的全新系列活动。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总裁胡志君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执行董事、香港经济日报社长、CTgoodjobs董事王清指出,每季博览会都吸引不少企业参展,与会人才更是不断增加,交流求职反响热烈,并给予高度评价,足见活动带来的实质成果。未来随着政府人才策略的持续深化,预期将有更多优秀人才汇聚香港,招聘和求职需求只会有增无减。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组委会联席主席、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执行董事、香港经济日报社长、CTgoodjobs董事王清
其后,所有主礼嘉宾上台,共同启动开幕仪式,并为博览会第四季的全面合作伙伴、全面合作平台、协办机构、支持机构,以及演讲嘉宾等颁发感谢状并合影。
2025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第四季主礼嘉宾启动开幕仪式
活动同时邀请香港入境事务处总入境事务主任何露明、高级入境事务主任汤纬星及入境事务主任萧俊泓三位官员,就「香港优才、高才等人才计划及续签常见问题」作专题分享,针对人才计划的最新政策与常见疑问,提供权威解读与实用指引。
香港入境事务处特别演讲:香港优才、高才等人才计划及续签常见问题
闭幕致辞环节,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表示,当前香港人才政策日益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与落实,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港发展。同时诚挚欢迎海内外顶尖人才来到香港,深入了解本地发展环境与创新机遇。未来政府将继续支持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的工作,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推动香港加快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人才高地。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
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主会场
旗舰活动四:科学人才论坛
人才节组委会同时携手iCANX联合举办科学人才论坛。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界和产业界代表,共同见证前沿科学与人工智能时代交汇的新征程。
论坛聚焦创新、科学、技术、投资、管理及发展六大ISTIME领域,邀请各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知名高校校长、杰出教授及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界领袖。加州大学化学系校长讲席教授Paul S. Weiss、德国联邦纳米技术卓越中心主席Dieter H. Bimberg教授、土耳其科奇大学校长Metin Sitti、香港城市大学校长Freddy Boey、香港大学副校长Norman C. Tien、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中科创星合伙人米磊、连界董事长王玥等重量级嘉宾出席。
科学人才论坛
首日九大平行论坛深度聚焦前沿领域,涵盖柔性神经接口、纳米光子材料、微流体技术、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工程教育、AI与光子学、社会之光、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生物医学、纳米级电子学等方向。在柔性神经接口论坛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柔性生物电子器件、可穿戴生物传感器以及植入式神经接口如何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在纳米光子材料、结构与器件论坛上,学者们从超材料、拓扑光子学到量子点发光材料,深入探讨纳米光子学在光通信和光计算领域的创新应用。在微流体技术的进展与应用论坛上,专家们展现了微流体芯片在单细胞分析、高通量药物筛选和实时诊断中的革命性应用。在AI赋能创新工程教育论坛上,教授们探讨了AI个性化学习、虚拟实验室、数字孪生技术如何革新工程教育模式,培养适应未来的科技人才。在AI与光子学论坛上,专家们分享了机器学习在光子器件设计、深度学习在光学成像、AI辅助光谱分析以及光子神经网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展示了AI与光子学交叉融合的巨大潜力。在社会之光论坛上,学者们探讨了光疗技术、智能照明、光纤通信、紫外消毒等技术如何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在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论坛上,专家们介绍了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储能技术、氢能催化剂、可持续材料以及碳捕获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提供科学方案。生物医学论坛上,科学家们展示了基因编辑、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等前沿技术,展望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路径。在纳米级电子学论坛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单分子电子学、二维材料晶体管等纳米电子技术如何突破摩尔定律限制,为未来计算技术开辟新方向。
科学人才论坛
科学人才论坛
多领域交织碰撞,展现了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参会者们在各个论坛之间穿梭、热烈交流、建立联系,在思想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iCANX青年科学家奖、创新奖、创业奖同步展开评选,科学家和参赛团队进行路演,展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生物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项目。
科学人才论坛
21日主论坛包括前沿科学与技术、科学智能及科学盛典三部分,科学盛典分为「未来科学」「未来发展」及「颁奖典礼」三大篇章,科学家、创业者与投资人共话创新生态与人才未来。
科学人才论坛
科学人才论坛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科学盛典致辞中指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利用固有金融中心优势,以及获国际认可的法律制度,将香港建设成国际人才枢纽。他表示,政府三年前开始推出多项「抢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多种来港途径,至今已有超过24万人获批签证来港。未来将继续强化「抢人才」措施,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向他们提供个人化「套餐」。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
在颁奖典礼上,iCANX青年科学家奖、创新奖、创业奖三大重磅奖项依次揭晓,表彰在原创创新、科研突破与成果转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才俊,孙玉菡为创业奖一等奖得主颁奖,点亮属于他们的「科学高光时刻」。
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为iCANX创业奖一等奖得主颁奖
旗舰活动五:数字经济人才论坛
此外,人才节组委会还联合中国京港澳总商会、香港数字产业协会及(新加坡)亚太科学技术协会,于20日同步举办数字经济人才论坛——「数领未来智联全球」全球数字经济领袖香江论道大会。大会以「数智驱动经济繁荣,人才赋能全球增长」为主题,汇聚全球近百位数字经济领域大咖,共同探讨跨国、跨境、跨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和生态共建路径。
会议涵盖「数字经济领袖论道」「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及「数字化+出海专题」三大主题,邀请了九位全球顶尖的数字经济领袖做嘉宾演讲,同时打造了三场圆桌论坛,邀请20位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及中国大陆的知名高校、企业代表和商协会会长、秘书长同场对话。
数字经济人才论坛
数字经济人才论坛
现场举办了「全球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全球空间计算创新发展领袖联盟」「京港澳粤数字经济发展共同体」「京港澳粤-中部数博会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四大重量级联盟、共同体启动仪式,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搭建起坚实合作框架。
数字经济人才论坛
论坛闭幕式上,中国京港澳总商会秘书长、香港数字经济产业协会主席刘严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四个联盟、共同体不断吸纳、凝聚全国和全球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资源,依托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化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推动「数智驱动」与「人才赋能」有机融合,助力中国企业、中国科技、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共赢的全球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数字经济人才论坛
旗舰活动六:人才优越生活论坛
作为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的旗舰活动之一,人才优越生活论坛亦成功举办。活动以TGather启动仪式揭开序幕,HKT个人业务行政总裁林国诚、美联集团行政总裁(住宅)及香港置业行政总裁马泰阳、东华三院(东蒲)总经理周子健及美心集团企业传讯与公共关系总监刘毓敏等嘉宾共同主持。
TGather启动仪式
论坛以「人才优越生活」为主题,特设地产专题讲座、优质生活与创业讲座、金融投资与招聘讲座,为来港人才提供「衣、食、住、行」、教育、医疗、职业规划、资产配置等全方位建议与指引。「人才专业服务区」展位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及产品展示,帮助人才更好地了解香港、适应在港生活、稳健扎根。
人才优越生活论坛
人才服务专区
随着六大旗舰活动的成功举办,2025香港国际人才节圆满落幕。人才节为全球人才搭建了展示、交流与合作的宝贵舞台,定会吸引更多各行业优秀人才来到香港,亦能帮助人才更好地在港发展。未来,人才节组委会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为人才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为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为国家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本届人才节获得多方大力支持和参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担任官方策略伙伴,国际合作中心为特别支持机构,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香港管理专业协会、香港经济日报及iCANX主办,广州南沙、烟台、珠海、中山、江门等内地城市联合主办,香港人才集团承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广州南沙人才发展公司、烟台人才科创发展集团联合承办,TGather港才荟担任全面合作伙伴,CTgoodjobs担任全面合作平台,支持机构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并获得合作媒体紫荆杂志社、⼤公报、文汇报、凤凰卫视、香港中国通讯社、中国评论通讯社、镜报、香港经济导报、巴士的报、澳门商报、橙新闻、圈传媒、香江信息网、华人头条、港漂圈、维港通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