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Q3启示录:造车不再性感,马斯克靠“造人”挣万亿工资

超电实验室·2025年10月23日 19:07
市值一夜蒸发千亿

特斯拉交了一份极其“分裂”的Q3成绩单。

一方面是创纪录的营收:营业收入和汽车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营收高达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Q3还卖出了创纪录的49.7万辆车,数据好看到让分析师的预估都显得有些保守。

但在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股价在当天盘后交易中应声下挫,并在马斯克出席电话会议期间加速下跌,一度最大跌幅近5%,以当天收盘市值1.46万亿美元计算,特斯拉一天暴跌近7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00亿元。

截至发稿,盘前交易股价仍然跌破3%。

究其原因,可能会有人认为是其“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导致,但更深入的原因,或许藏在马斯克在业绩会上的态度,他对拉胯的业绩避之不谈,反而对未来继续画饼。

01 事儿多、钱少

不怪市场不买账,总的来看,特斯拉这份成绩单满足不了市场的期待。

好的一面是,单汽车业务营收就达到了212亿美元,增长了6%,去年同期为200亿美元,其中,来自汽车销售的营收同比增长8.1%至203.59亿美元,上一次单就卖车的营收超过200亿元,还是2023年第四季度。

这主要是得益于创纪录的汽车销量,特斯拉三季度全球交付新车49.7万辆,同比增长7.4%,远高于市场预估的43.96万辆。中国市场的表现尤其突出,三季度销量高达16.92万辆,环比猛增31%,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仅9月份就交付了超过9万辆。

“销量拔高”在不少市场分析师的意料之内,原因在于,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在9月30日到期,“末班车”效应推动了特斯拉创下了历史最高季度交付量。

不过,坏的一面是,车没少卖,利润却少了,也就是增收不增利。

第三季度,特斯拉的营业利润为16.24亿美元,同比大降40%,营业利润率仅为5.8%,相比去年同期的10.8%几乎腰斩。

至于三季度的净利润更惨,仅为13.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1.7亿美元,同比下降37%,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每股收益亦同比下滑37%,至0.39美元;经调整每股收益为0.50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0.54美元。

综合毛利率已然降到18%,如果把监管积分的加成去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才 15.4%,比市场预期的16.3%还低一些。

相比之下,储能业务的飞速增长已然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达到34.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而且毛利率高达32%,成为这一季度拉高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推手。

但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储能业务的帮衬,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整体表现会更惨淡。

利润之所以严重下滑,特斯拉总结了几点原因,一是来自“卖碳”积分的纯利润持续走低,特斯拉汽车业务监管积分收入,从去年同期的7.39亿美元降至4.17亿美元,同比降幅达44%。

此外还有关税的影响,这一点马斯克早已打过预防针,在今年7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与首席财务官瓦塔内贾(Vaibhav Taneja)就曾向股东预警,更高的关税成本及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根据特斯拉在业绩会上的披露,光是源自关税产生的额外费用就达到了4亿美元左右,

最后也是,特斯拉最不愿谈及的内因——价格战下的单车售价下滑和廉价Model Y 的推出,这直接导致了特斯拉在第三季度单车利润的下滑。

第三季度,汽车单价下滑为4.27万美元(约30.4万元),同比下滑1.35%,环比下滑1.65%,单车的净利仅为0.28万美元,如果剔除监管收入的加持,仅为0.11万美元。

除此之外,运营费用的大幅增加也是拖累第三季度利润的一大因素,这项费用同比增长50%至34.3亿美元,环比增长16%。

具体来看,研发费用为16.3亿美元,同比大涨56.88%,环比增长2.58%,几乎等于每天投进去1.3亿元人民币。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5.62亿美元,同比也增长了31.70%,环比增长14.35%。特斯拉则表示,这部分支出与AI和其他研发项目有关。

好在特斯拉的后续储备还相当充足,第三季度,特斯拉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投资总额达416.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67.97亿元),同比增长24%,自由现金流达到了 3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

02 马斯克要掌控机器人军团

其实了解特斯拉的朋友都知道,每当特斯拉“现实”拉跨时,马斯克就会打出“未来”的王牌,这次也不例外。

业绩会一开始,马斯克就宣称特斯拉正处于“将AI带入现实世界”的关键拐点。

言外之意,电动汽车业务无法支撑特斯拉星辰大海的未来,也无法支撑特斯拉近1.5万亿美元的市值,因此马斯克在这次电话会议上几乎没有提及汽车利润和销售情况。

而是将叙事重心转向人工智能,大谈特谈了4件事:AI芯片、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FSD、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

首先马斯克对解决“无监督全自动驾驶”(Unsupervised FSD)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凭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在实现无监督全自动驾驶方面的清晰认知,我想说,我对扩大特斯拉的生产规模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促使他决定“以我们能做到的最快速度”扩大汽车生产。

这里扩大生产规模的汽车,就是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生产的自动驾驶汽车Cybercab,按照马斯克的预计,特斯拉有希望在24个月内达到300万的产能,核心增量就是来自于这款车。

回到当下FSD的进展上,马斯克却有点挤牙膏,目前特斯拉FSD付费用户占总车主比例约12%,FSD V14在美国已开放自主升级。

但在全球其他地方,特斯拉的回答依旧是“等待有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不过马斯克倒是没忘记老用户,预计2026年Q2推出针对Hardware 3车型的FSD V14 Lite版本(精简版),覆盖更多老用户。

因为FSD的累计行驶里程,已超60亿英里(约96.56亿公里),这似乎给了马斯克不少信心,决定逐渐扩大全无人的范围。

主要体现在Robotaxi上,马斯克计划几个月里逐步取消安全员。至少年底前,在奥斯汀会推出全无人服务,并且那时Robotaxi的运营范围会扩大到8~10个区域。当然,这些都是由特斯拉现有车型运营,而原计划真正用于运营Robotaxi,还是那个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Cybercab。

谈到即将量产上车的 AI5 芯片,马斯克把这颗芯片吹上了天,表示在某些场景下相比 AI4 有 40 倍的提升,并将由台积电和三星共同生产,从而确保产能,溢出的部分还可以用于AI训练。

最后就是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是这场业绩会上最“高潮”的部分,马斯克在电话会上称,人形机器人Optimus有潜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

甚至马斯克把自己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Optimus直接挂钩,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将Optimus接下来的规模直言为“Robot Army(机器人军团)”。

他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控制力,他将不愿推进“机器人军队”的建设

马斯克在会议中直言:“我对自己在特斯拉投票控制权的根本担忧是,如果我去构建这个机器人军队,我会不会在未来被赶出去。这是我唯一试图解决的问题,即我是否还有强大的影响力。如果我没有强大的影响力,我就不愿意建立这支机器人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斯克获得这份万亿薪酬需要兑现的目标中,其中一项就是要交付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

根据规划,特斯拉计划明年一季度准备生产原型产品。特斯拉将建造一条年产百万的 Optimus 生产线,希望在明年年底开始生产,但也有生产爬坡过程。 到 Optimus 4 时代,将年产 1,000 万台;之后的 Optimus 5时代,大概年产 5000万到1亿台。

显然,能看出马斯克对于Optimus的期望相当大,不然也不会未雨绸缪“卸磨杀驴”的戏码。

只不过马斯克所期待的机器人时代,会如期到来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超电实验室”(ID:SuperEV-Lab),作者:王磊,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什么样的硬核创新才能撕开AI商业化的缺口?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