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牛背后的隐形大佬

远川投资评论·2025年10月22日 16:36
新的石油,新的货币,新的信仰

作为吹票届的大师兄,整个十月,全球市场都被高盛的三篇报告牵动着敏感的神经:一篇《为什么我们不在泡沫中》,一篇《驱动AI时代》,还有一篇《AI与国防使电网成为能源安全核心》。

其中第三篇指出,铜正在成为AI 时代的新石油

观点其实并不新鲜,就像过去分析师常提,锂是新能源时代的白色石油。去年 5 月,高盛也不是没有吹过电网和数据中心会创造巨大的铜需求,刚预测完今年涨到 1.5万美元/吨,铜就开始暴跌。A股算力炒了好几轮,铜的走势还是异常波折。

然而这次恰逢供给端黑天鹅突降,印尼的世界第二大铜矿因泥石流停摆。国际铜价开启暴涨,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的股价加速狂飙,国庆假期,各大景区的朱炳仁·铜,也围满了群众,抢购热情丝毫不亚于同期一起凌厉上涨的黄金和白银。

一时间,全球都把贵金属、工业金属、稀土金属抢得炙手可热。铜被视为新的石油,白银被视为新的锂,黄金被视为新的货币。满世界找不到稀土的川普,计划去太平洋海底非法挖稀土。

达利欧说,世界正在重回20世纪70年代。那轮大宗牛市,马克·里奇凭借与伊朗政府的关系,提前获知石油减产和禁运,低价囤积原油,在油价上涨三倍的过程中赚到数亿美金,创立了能源巨头嘉能可的前身Marc Rich + Co. AG。

混乱即阶梯,这句话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兑现。本轮以有色金属为主角的超期周期里,也有一批隐秘的中国资源玩家,赚取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中国嘉能可

在上海金融行业的地理图谱里,高容积的陆家嘴是入门款,穿梭着无数高知牛马;不太张扬的北外滩,则坐拥黄浦江两年最核心的景观资源,不仅聚集着一大批量化新贵,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上的南来北往,也吸引着不少实业大佬——传统矿业巨头鸿商集团的总部 CFC 鸿商大厦就占据黄浦江码头边最前排的位置。

而这栋物业的主人,也随着这轮有色的超级行情再度成为金融圈绕不开的话题。

说起有色交易,多数人会想到 2019 年重仓紫金矿业至今的邓晓峰。然而,洛阳钼业背后的实控人、鸿商集团掌门人于泳,或许才是本轮有色牛市最不显山露水的赢家——今年仅凭洛阳钼业的股价上涨,便为他带来了 400 多亿的财富增长。

中文互联网上,于泳的背景信息少之又少。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没有留下一张官方认证的照片。近乎隐身的于泳,在 2025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排名 315 位,坐拥 660 亿财富。

依据天眼查的线索,于泳的商业版图横跨实业和金融。与巴菲特类似,他的事业也起步于一家纺织厂。

1992 年,于泳在大连创立东立工艺纺织品公司,做的是花边、流苏等高端家纺生意。核心主体鸿商,成立于 1998 年,翌年就拿下当时陆家嘴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一层作为公司总部。

有意思的是,于泳还涉足证券私募,2021年成立了汇桥。只不过,长期低调的鸿商系,即便在私募圈内,都少有关于他们的细节流出。稍有戏剧性的故事是,当时汇桥引入的基金经理欧阳凡,因过去在博时基金的桃色风波事发,任职不到一年便离开,很多人对这家私募的印象也都只停留在了这则偶然的八卦上。

2004年,于泳完成了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投资。彼时钼价崩盘,洛阳钼业债台高筑,6000 名员工一半放假。鸿商仅用 1.78 亿元,击败复星郭广昌和紫金陈景河,拿下洛阳钼业 49% 的股权。之所以能吸引洛阳政府放手,是因为鸿商主动放弃了控股权。

很快钼价就开始飙升,2005-2006 年,洛阳钼业净利润暴增,仅用两年,鸿商拿到的分红就高达 5 亿。2007 年,于泳推动洛阳钼业赴港上市,吸引了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香港富豪捧场认购[1],仅用三年,于泳手中的 1.78 亿就变成了 300 多亿。

2014 年,受洛阳市政府之邀,鸿商在洛阳钼业第二次改制时成为控股股东,于泳成为洛阳钼业的实控人,后来开启了全球扫货的模式:

2013 年,花了8.2 亿美元,买下澳洲第四大铜矿80%的股份;2016年,砸了15 亿美元,拿下巴西铌磷矿;2016、2019 年,分两笔共计37.5亿美元,拿下刚果(金)TFM 铜钴矿80%的股权;2020 年,斥资5.5 亿美元,买下刚果(金)KFM 铜钴矿;今年上半年,又以 5.81 亿收购了加拿大Lumina在厄瓜多尔的金矿。

经过一系列并购,虽说名字叫洛阳钼业,但已拥有了世界第五大铜矿山,并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钴生产商,还挖来了紫金矿业副总裁阙朝阳,把触手伸向了黄金。

不仅如此,洛阳钼业挖来嘉能可CEO候选人Kenny lves,负责 5 亿美元买回来的金属贸易商IXM,为的是复制嘉能可全球「矿山+贸易」的模式,拓宽下游销路。另外,鸿商还带着宁德时代共同开发刚果铜钴矿,一同去玻利维亚盐湖提锂。

众所不知,钼王与宁王“如胶似漆”的关系,源自于泳另一笔超前的投资。

早在2016 年,鸿商出资8亿元参股宁德时代,2018 年宁德上市时,鸿商持有市值增长至45.15 亿,后来随着股价上涨,陆续套现 200 多亿。今年一季度,鸿商仍持有宁德3030 万股,合计市值 110 多亿。

从逆周期收购铜钴,到早期投资宁德时代,再到参与极氪Pre-A轮融资——于泳眼光毒辣毋庸置疑,也许有基金经理基于景气度赚到一波行情,但贯穿新能源上中下游,从十年维度布局,赚取上百亿的投资人实在少数。

当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尽头是能源,分析师后知后觉地发现新能源、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石油时,鸿商携洛钼早已在铜、钴、钨、钼、铌等有色金属的周期低点砸了数十亿美元,就等着高盛写报告了。

黄金大作手

依据美国银行的调查,做多黄金已超过做多美股七巨头,成为全球最拥挤的交易。

在此之前,国内不乏像国源信达李剑飞、喜世润关歆这样的顶级黄金交易者,冲击百亿私募的阵营。但唯独只有边锡明被彭博大书特书,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

据彭博统计,边锡明在本轮黄金超级周期,赚了 15 亿美元(约合107亿人民币)。

边锡明,浙江诸暨人,和于泳类似,都是从实业跨界到投资。1995 年,边锡明成立中财管道,凭借PVC 管道生意赚到第一桶金。如今中财管道成长为年生产能力逾200万吨,年销量近200亿元的隐形冠军。

2003 年,他收购了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并将其命名为中财期货。从该席位,散户可以窥探边锡明在金铜期货上的翻云覆雨。

2019 年,中财以 23.5 亿拍得上海黄浦区玉带环腰,双龙汇聚之风水宝地——东银大厦

和于泳相似,边锡明不接受采访,也不抛头露面,如今隐居在直布罗陀,通过视频电话远程管理着国内公司事务。唯一不同的是,边锡明会在公司官网不定期分享《我的反省》,就像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备忘录,细数下来,1996 年以来一共做了53次反省。

2022 年 6 月的反省中,边锡明写下中财又一莲基金是他亲自实盘操作,并直白给出做多黄金的逻辑:

“欧美经济体通胀形势汹汹,美联储加息嘴硬手狠,欧洲大陆俄乌战争变数多多,亚太地区风云变换不定,世界格局波诡云橘,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风险陡增。又一莲基金将全仓锁定高杠杆沪金正逢其时。特向诸君告白,莫为短期波幅所动。”

据彭博报道,边锡明押注的是全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应对于通胀担忧的趋势。

2022 年,边锡明先是 1800 美元/盎司是悄然建仓黄金,然后在 2023 年四季度至 2024 年主升浪中,通过期货主力合约和场外期权,完成高杆杆增益[2]。

2024 年黄金峰值时,边锡明手握近9.3万手黄金多头,约等于476亿人民币。自2022 年12 月基金发行至2024年4月3日黄金高位,中财又一莲二号净值涨幅 426.44%。

去年一季度高位过后,中财期货席位的净持仓快速减少,并在今年10 月年轻人斟酌卖掉结婚五金的时点,把黄金减到了三年最低值附近。

边锡明在黄金上爆赚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铜——这一人工智能时代最关键的工业金属。

2024年 5 月,高盛唱多铜之后,中财期货席位聚集了3万张空单,边锡明这波“高盛反买”大获成功。11 月美国大选前夕,他开始空翻多,因为他预测川普胜选可能会刺激本土制造业的投资,并且中国的刺激措施也将出台。

今年4月关税升级之前,中财的铜持仓接近 4 万手,相当于 20 万吨。清明假期,边锡明将主要仓位集中在上海市场,铜价因为关税摇摆暴跌时,中国正值清明假期休市,因此避开了市场的暴跌[3]。

节后,边锡明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继续增加了铜的多头仓位,据彭博报道,他押注的是中国经济向高科技转型,外加对后续市场流动性的乐观。

截至 4 月底,中财对铜的押注已累计获利 2 亿美元(约合 14.2亿人民币)。

金铜投资的成功,与边锡明对趋势、时机、成本的重视密不可分。在去年 11月的一篇反思中,他用精简的语言概括了他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重在自求我性之道,自证融会贯通之逻辑,先要放下自在,少些执着,然后择善固执,仰仗信念。重趋势,重时机,重成本。标的之选择,重趋势。项目之实施,重时机。项目之维护,重成本。

尾声

历史上商品的超级周期,往往会催生拥有「实业+金融+投资」三脚凳的超级财团。

嘉能可的马克·里奇,鸿商的于泳,中财的边锡明,他们的财富积累都离不开周期的馈赠。要知道早期押中特斯拉的百年资管巨头Baillie Gifford ,就起步于投资橡胶种植园,当时福特T型车横空出世,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原材料需求持续旺盛。

但超级周期投意味着投资的超级难度,必然伴随超级风险,注定引发超级回调。

就如1979 年,黄金历史新高后,开启了 20 年的熊市,跌幅 65%。本轮黄金周期,人人都知道债务扩张、俄乌冲突和美元信用动摇推动黄金上涨,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是黄金的高点,甚至还走出了美国没收虚拟货币,黄金避险舍我其谁的新逻辑。

哪怕身处超级周期也密布荆棘。边锡明在又一莲基金操作初期,因为杠杆率过高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冲击。鸿商在刚果(金)布局的铜钴矿,也遭遇过当地出口的禁令。

笔者曾向一名接近鸿商的人士提问,“为什么要去海外投资矿山,被当地收归国有怎么办?”他回答,“正因为这类投资门槛高,没人敢涉足,没人有沟通经验,才孕育了巨大的机会。”

正如宏锡基金 9 月报的结语所写,“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在那些表面看起来礁石密布、风险重重的领域,就如本轮复杂宏观因素交织影响的有色金属,人们总是以最谨慎的态度、最丰富的经验去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在那背后,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和难以想象的收益。

参考资料

[1]“隐形巨富”于泳全球豪购打造千亿矿产帝国,洛阳钼业负债率超70%大存大贷隐忧潜藏,长江商报

[2]港商观察|当一铺赚百亿期货大佬现身,香港黄金交割也快了,香港商报

[3]Chinese trader who made $1.5B on gold builds giant bet on copper price,Bloomber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投资评论”(ID:caituandzd),作者:沈晖,编辑:张婕妤,36氪经授权发布。

+1
2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10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