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链暗战:9000万纠纷背后的信任裂痕与行业阵痛

预见能源·2025年10月22日 08:00
华锐风电与九鼎新材互诉索赔超1.39亿,风电供应链信任危机浮现。

风电“三角债”爆发:华锐风电与九鼎新材互诉索赔,抢装潮后供应链信任危机浮现。

深秋的酒泉,戈壁滩上的风机依旧转动,但一场围绕风电产业链的暗战已在法庭之外悄然升级。

10月13日,九鼎新材的一纸诉讼受理通知,将这家国内风电叶片龙头企业与曾经的合作伙伴——华锐风电科技集团,推向了对簿公堂的前台。两起互诉案件,涉案金额合计超1.39亿元,揭开的不仅是两家企业的利益纠葛,更是风电行业高歌猛进后,供应链深处积压的矛盾与裂痕。

从“伙伴”到“原告被告”:五年合作的两面

故事的起点,要回溯到2016年。彼时,中国风电行业正从“抢装潮”后的调整期复苏,华锐风电作为曾登顶全球装机量第一的整机商,虽经历低谷但仍在谋求转型;九鼎新材则凭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在风电叶片领域崭露头角。两家企业在产业链上本是天然盟友——九鼎新材为华锐风电提供叶片这一核心部件,华锐风电的订单则是九鼎新材产能消化的重要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2016—2019年,双方合作规模逐年攀升。九鼎新材年报显示,其对华锐风电的销售占比从2016年的7.2%升至2019年的15.8%,华锐风电一度是其第二大客户。接近九鼎新材的人士回忆:“那时候双方高层互动频繁,华锐的项目排产计划直接决定着九鼎部分产线的开工节奏。”

但蜜月期在2020年出现转折。当年1月,双方签署一份关键《采购协议》,华锐风电向九鼎新材采购80套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约定2020年11月30日前分期交付完毕。这本是一次常规的年度合作,却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交付延迟与货款拖欠:两个版本的“罗生门”

华锐风电的起诉状,将矛盾聚焦于“交付违约”。根据其2023年9月向北京海淀法院提交的诉讼材料,截至2020年11月30日,九鼎新材仅交付49套叶片,且全部逾期——最晚的一批比合同约定时间晚了3个多月。

“当时我们急得跳脚。”华锐风电一位项目负责人在内部会议记录中写道,“北方风电场冬季施工窗口期短,叶片不到位导致整机无法按时并网,不仅面临电网罚款,还可能错过国家补贴的时间节点。”为减少损失,华锐风电紧急向中材科技等第三方供应商采购31套叶片及备件,额外支付费用1659.36万元。其诉讼索赔包括这部分“替代采购成本”及按合同约定计算的逾期违约金,合计4878.66万元。

但在九鼎新材看来,延迟交付的责任并不全在自己。“原材料供应紧张、运输受阻是客观因素。”“我们多次向华锐风电发函说明情况,也提出了赶工方案,但他们始终未回应是否接受延期。”内部人士透露。

更关键的是,九鼎新材认为华锐风电“拖欠货款在先”。其向酒泉肃州区法院提交的诉讼显示,双方合作多年,华锐风电甘肃子公司累计应付货款从2020年末的2153.6万元,逐年累加至2023年的9059.39万元——其中包括未结清的叶片款,以及因交付争议被暂扣的质量保证金。

9000万元欠款的背后:风电行业的“三角债”困局

两起案件的核心争议点,表面是交付与付款的履约纠纷,实则折射出风电行业深层的资金链压力与供应链管理难题。

从行业数据看,2020年前后正是风电“抢装潮”的高峰。为赶上国家补贴末班车,当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量达71.67GW,同比增长178%。整机商为抢占市场,纷纷向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低价保供”;而叶片、塔筒等关键部件供应商则面临原材料涨价(如环氧树脂2020年涨幅超30%)、产能不足的双重挤压。

“那两年,整个行业都在‘透支’。”风电行业协会专家表示,整机商通过延长账期转移资金压力是普遍操作,部分企业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从3个月拖至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华锐风电的应付账款高企并非个案,调研过10家主流整机商,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19年的127天延长至2021年的189天。”

九鼎新材的困境正是这种行业生态的缩影。其2022年财报显示,应收账款余额达12.7亿元,占总资产的21%,其中对华锐风电的占比超过15%。“我们不是没有现金流压力。”该公司一位高管坦言,“但华锐是重要客户,我们不想闹僵,所以一直通过协商解决。没想到他们不仅不付款,还反过来索赔,这是逼我们走法律途径。”

而华锐风电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自2011年上市后,其业绩便因行业波动、管理层动荡等问题起伏不定。2020年“抢装潮”时,公司曾试图通过扩大产能重回第一梯队,但高额的采购支出与放缓的电价补贴,导致其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年,华锐风电净利润亏损3.2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8%。“拖欠货款或许是为了缓解短期资金压力,但从法律和商业信誉角度看,这是双输的选择。”一位券商分析师评价。

对簿公堂的连锁反应:客户流失与行业信任危机

两起诉讼的影响,已开始向双方的业务网络扩散。

对华锐风电而言,与核心供应商反目可能直接影响其供应链稳定性。九鼎新材是其叶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若诉讼持续,九鼎可能优先保障其他客户订单。市场观察人士透露:“近期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企业加大了对九鼎的采购询价。”华锐若失去九鼎的支持,在叶片供应紧张时可能陷入被动

九鼎新材则面临“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风险。尽管其强调“诉讼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但行业内对供应商起诉大客户的敏感神经始终紧绷。“其他整机商可能会担心,今天九鼎能告华锐,明天会不会告我们?”九鼎新材一位高管坦言,“我们已经加强了合同条款的审核,增加了预付款比例和违约条款,但这也会推高合作门槛。”

更深远的冲击在于行业信任的重构。过去,风电产业链上下游更多依赖“长期合作、互相兜底”的默契,而非严格的法律约束。“这次纠纷让大家意识到,当行业进入调整期,所谓的‘伙伴’关系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行业协会专家表示,“未来,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分散供应商、缩短账期,供应链的灵活性会提升,但合作深度可能下降。”

案件走向与行业启示

目前,两起案件均未开庭,结果仍存变数。但无论判决如何,这场纠纷已为风电行业敲响警钟。

从法律层面看,交付违约与货款拖欠的举证将成为关键。华锐需证明九鼎的延迟交付造成了实际损失,且损失计算符合合同约定;九鼎则需证明自身已尽到合理通知义务,且华锐拖欠货款无合法依据。参与过类似案件的律师指出:“这类纠纷往往涉及大量往来函件、物流记录、质量检测报告,举证难度大,审理周期可能长达1~2年。”

从行业层面看,它暴露了新能源高速发展后留下的“后遗症”——当补贴退坡、增长放缓,企业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与效率”的竞争。如何在供应链中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更合理的风险共担模式,成为全行业的必修课。

回到酒泉的风机下,风依旧强劲,但产业链上的寒意已悄然蔓延。华锐与九鼎的对簿公堂,不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中国风电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成熟规范”的必经阵痛。当潮水退去,谁能在供应链的惊涛中稳住船舵,或许将决定下一个十年的行业格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夏宇,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宠物消费进入场景时代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