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具,再造一个泡泡玛特?
2025年最时髦的遛娃神器,AI玩具必须拥有姓名。
国庆假期回老家的小小发现,家里小朋友们的玩具库里突然多了一类新玩意。它们不仅外形呆萌可爱,还搭载了AI功能,能和小朋友对话、讲睡前故事,还拥有记忆力,总之,不再是只会唱歌的老古董。
AI玩具赛道火于去年,但当时大部分产品的AI功能主要来源于外置挂件,且智能化程度不高,一度被质疑为蹭热度的套壳产品。而今年,随着热门IP的加入,AI玩具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成立仅4年多的创业公司跃然创新不久前完成一轮2亿元的融资,刷新了大众对AI玩具前景的认知。该公司的打法是,将知名IP与AI玩具深度绑定,其CEO更是公开表示“想成为AI时代的泡泡玛特”,如今他们已经手握奥特曼、小猪佩奇、奶龙等IP的授权。
吃到IP红利的不止这一家AI玩具公司。有从业者向「定焦One」讲述,他们今年将战略聚焦到IP上以后,寻求合作的客户增加了不少。
投资机构的态度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一位专注于AI玩具赛道的海外美元基金投资人表示,拥有IP的AI玩具意味着更低的获客成本、更快的市场接受度。
无论是资本动作还是从业者反馈,都在传递一个信号,“AI玩具+IP”的组合,可能是下一波现象级风口。AI时代的泡泡玛特,会在这一轮浪潮中诞生吗?答案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搭上IP,AI玩具起飞
想要了解加IP的AI玩具的市场现状,得先了解AI玩具的分类及主要代表公司的生存状态。
“AI+玩具”属于一个大且热的AI硬件赛道,广义上包含AI+机器人、AI+宠物和AI+玩具三大类,但由于AI机器人的技术难度和研发成本与其他两类不在同一量级,且AI+宠物和AI+玩具两者的界限比较模糊,所以目前从业者提到“AI玩具”,大多指的是AI+宠物和AI+玩具两类。
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一定区别。核心区别在于面向用户不同。
AI宠物主打情感陪伴,主要模拟和人互动、给人情绪反馈等真实的宠物行为,目标用户主要为成年人。它们不止是宠物形状,还包括不会流利的自然语言但能发出声音的玩具。AI玩具则除了陪伴外,还支持语音对话、娱乐教育等功能。在外观形象上,AI玩具也更丰富,有些还结合了经典IP,因此用户范围更广,既包括儿童,也有成年人。
这两大方向均已出现代表性公司,比如萌友智能(Ropet)、珞博智能(芙崽)、贝陪科技(可豆陪陪)、跃然创新(BubblePal、CocoMate系列)等。目前国内融资金额最高的AI玩具公司为跃然创新,产品偏重潮玩逻辑,由于手握小猪佩奇、奥特曼、奶龙等知名大热IP的授权,此标签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市场对该公司的估值。
之所以今年AI玩具+IP这一组合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在从业者看来,是开发端和用户端的合力促成。
首先,想要开发IP方向AI玩具的参与者众多,不仅有专注做AI玩具的创业公司,还包括手握各种IP的老牌公司。
AI潮玩公司爱无止境科技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Alton表示,年初DeepSeek的大火,让很多IP厂商看到了推理大模型的能力,认为大模型具备了改造IP和硬件的能力,因此今年很多IP厂商主动找到他们合作,希望AI能让自己手中的IP实现两大业务突破:一是让静态的IP“动”起来;二是让AI再次提升IP的知名度。
其次,经历了去年一年的尝试,很多从业者发现AI玩具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而IP的加入,可以降低开发团队的试错成本和用户购买门槛。
爱无止境科技联合创始人小蟹介绍,他们在创业前期走了一些弯路,今年选择聚焦IP以后,寻求合作的客户立刻增多了。Alton也认为,AI玩具本质还是一款玩具,一个令用户熟知的IP,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升用户购买意愿。
Alton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如果创业团队自己设计AI玩具形象,试错成本很大,但和IP方合作能少花很多冤枉钱。“有IP意味着产品已经有了一波受众,用户画像比较清晰,开发好的AI玩具可以定点投放到喜欢这一IP的用户中。”他表示。
某海外美元基金投资人梨酱一直专注AI玩具赛道,她也发现,面对一个搭载着高知名度IP的AI玩具和一个零受众基础AI玩具,开发团队对两者的产品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有IP的产品优势在于,不用依靠丰富的功能就能吸引不少用户,用户会将对IP的喜爱直接转嫁到相关AI产品上,获客成本更低。
另外,有IP的AI玩具价格溢价更高,例如跃然创新之前的产品BubblePal价格为399元,现在CocoMate奥特曼联名产品涨到了799元。不过,AI玩具的定价并非全部由IP决定。比如萌友智能的非IP向的AI玩具Ropet售价高达299美元,卖点在于“能认主、会撒娇”等情感陪伴特点,在年轻女性群体中颇受欢迎。
总之,AI玩具这一赛道参与者众多,凭借较低的开发成本,“AI玩具+IP”的组合迅速走红。从业者一致认为,在产品上市初期,IP知名度的重要性要远高于产品功能。
技术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像不像
有了IP加持,如今的AI玩具好像又找到了一个不错的产品发展路线,但如何真正让AI玩具“成为”某个特定IP的模样,却比想象中困难。
Alton坦言,他们在开发IP向的AI玩具时,最难的不是模型调用,而是如何还原IP的“原汁原味”。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的核心训练。
第一关是让芯片“吃透”IP的故事。可以简单理解为,让玩具里的芯片了解IP的所有故事。
具体来说,开发团队需对接入开源的大模型进行微调,之后根据它反馈的训练效果,不断调整投入语料,确认不会出现OOC(out of character)现象,即不能让角色说出不符合自身设定的话。比如当用户提问“小猪佩奇的弟弟是谁”,AI玩具应回答“小猪佩奇的弟弟是乔治”,而不是“我是乔治”。
需要注意的是,投入语料的量也有讲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给得太多反而会干扰模型的理解效果,所以得反复测试调整。Alton表示,这一过程,一般要花费一个小创业团队一到两周的时间。
第二关是还原IP“声音”。
开发团队需要先找到IP在原版动画、影视或者其他媒介里的原始配音,且得覆盖不同情绪:比如平静说话的语气、难过时的声调、开心时的语气、生气时的状态等。把这些声音素材收集好后,再放进模型里训练,最后装到AI玩具里。
“这一关对语料的要求更高,声音得‘干净’,不能有杂音;情绪得‘够浓’,如果素材太平淡,玩具说话就会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一点儿感情。”他说。
Alton表示,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开源模型,只要选对语料、用对训练方法,再花足够多的时间,都能顺利通过以上两关,但里面隐含的难点是,如何选取训练语料和调试,需要开发团队对IP有深度理解,包含IP起源、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及目标受众等复杂而琐碎的内容。
为了保证还原的准确度,Alton和团队通常会选择与很懂这一IP的成员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训练出来的音色、故事更加接近IP本身。”他表示。
第三关是解决“反应速度”和“功能复杂度”的问题。
依托IP的AI玩具大多针对成年人设计,而非主要面向儿童,因此用户对它的要求更高,比如回复速度要快,不能说句话等半天;应对的场景需要更多,比如能在户外使用,这就需要加强降噪技术,做到在吵闹环境中准确识别用户指令。
此外,不同IP合作方的需求也不一样。有的IP厂商只需要开发团队制造一个能发声的语音芯片;有的不仅要芯片,还得配套小程序软件;有的还想要给玩具加些能活动的小部件,从而让角色的手和头轻微动一动。随着IP厂商要求的增加,AI玩具的开发门槛不断提高。
不过,在Alton看来,对比其它AI硬件,AI玩具的整体技术门槛不算高,从开发周期上就能看出。
“如果和IP方沟通顺利,最快一个月能做出一款IP向的AI玩具,慢的话大概为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其中,外观设计占两到三周,剩下的时间主要用来准备语料、调整细节。”Alton表示,目前AI玩具最重要的技术点在于要“像IP”,也就是前两关。
图源 / 豆瓣《泰迪熊Ted》官方剧照
整体来看,AI玩具的技术门槛不算高,毛利却不低。
前瞻研究产业院数据显示,AI玩具行业基础款比如BubblePal,毛利率在50%-65%,售价在1300元-3000元的Ropet,毛利率在70%-85%,个别高端产品毛利率甚至可以超过90%。
从业者透露,AI玩具最主要的硬件成本为含有芯片的语音盒子,语言盒子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选择,价格在50-200元之间。
至于IP授权费用,并不像大众想象中那般高昂,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IP本身的知名度和双方的合作方式。一般来说,开发方需要向IP持有方支付一定的授权费,产品上市售卖后双方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但实际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一位从业者表示,部分知名度较低的IP甚至无需支付授权费即可合作。
想在AI行业复制“泡泡玛特”,没那么简单
虽然AI玩具带着“AI”的光环,如今又叠加了IP这一大卖点,资本市场一度热情高涨,但当这些产品真正摆上货架直面消费者时,整体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有媒体报道,AI毛绒玩具的电商退货率高达30%-40%,不仅销售端数据反馈一般,投资人也并非全都持看好态度。他们更倾向于将跃然创新2亿融资的亮眼成绩,归功于吃到了产品上市早的先机。它属于个案,无法代表行业的平均水平。残酷的事实是,一些投资人已经对AI玩具的热情明显降温。
梨酱表示,这一行业至今都没出现一款年销量上百万的爆款AI玩具,足以见得市场的冷清。
从业者之所以看好AI玩具,在于它能赋予硬件感情,给予IP新价值,“好玩”和“情感陪伴”的属性还能让AI玩具在商业上拥有独特优势,不会像纯工具类AI产品一样,陷入技术比拼和成本内卷的死循环。
但理论上商业价值很高的AI玩具,落地难度远超想象。如今市面上大多数AI玩具在用户体验上都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最明显的是,不管是否带IP,AI玩具几乎都难以实现自然流畅的实时语音对话。
比如我们在日常沟通时,一方可以在另一方没有说完时进行打断,或者做出及时回答,但大部分AI玩具做不到。梨酱表示,这主要是技术架构所限,常见的AI玩具实现语音交互的技术栈是三段式:把用户说的语音转写成文字从而接收,然后通过大语言模型返出文字回答,最后把文字回答转换成声音传递给用户。
“海外的realtime voice agent可以解决实时语音交互问题,但目前没有被广泛普及,且API费用也不低,大部分AI玩具公司并没有采用。”梨酱表示,她在一年内看了十多个AI玩具项目,涵盖各种产品路线,但目前只投了一家。她也买了很多AI玩具,并没有找到一款值得让自己长期留在身边的产品。
「定焦One」也购买过一款面向儿童的AI玩具,问题同样不少。除了无法进行自然地实时对话外,还无法准确识别用户声音,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听清指令。此外,它不支持5G网络,需切换成2.4G才能启动设备。
某AI玩具产品,切换成2.4G网络才能联网升级
虽然它具备部分创新功能,比如到了家长设定的睡眠时间,该玩具会自动播放舒缓音乐哄小朋友睡觉;还能每天监测小朋友的心情,如果小朋友随口说句“不太开心”,当天晚上家长便会收到小程序的温馨提醒,可这些功能无法撑起它的较为昂贵的价格。
目前AI玩具普遍采用“基础价+会员费”模式,基础价是指产品的费用,大多在399元左右,贵的能卖到上万元,会员费相当于调用大模型的软件费用,每年几十元不等,整体比普通玩具贵很多,已经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更让消费者犹豫的是,很多AI玩具虽然号称“7天无理由退货”,但部分厂家也增加了条件,如联网激活后不支持无理由退货,这无形中抬高了用户的尝试门槛。
“如今AI玩具用户接受度低,获客比较困难,卖货基本靠投流,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梨酱表示,虽然有IP加持的AI玩具获客相对容易,但IP只是“加分项”,不是“决定项”。IP能保证起步销量不会太难看,但能否留住用户,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智能化程度。
在她看来,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真正把“AI玩具+IP”做到极致,该类产品仍处于早期阶段。她会持续保持关注,期待投出一个爆款AI玩具。
泡泡玛特式的神话,或许还要再等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定焦”(ID:dingjiaoone),作者:王璐,编辑:魏佳,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