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宜新材经营遭重创:1.3亿资金遭冻结,22起诉讼压顶

预见能源·2025年10月13日 11:06
天宜新材能否度过这场流动性危机,仍需时间检验。

天宜新材正经历自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公司逾1.3亿元资金被冻结,涉及22起诉讼案件,总额高达2.26亿元。这家曾经的科创板明星企业如今站在了流动性的悬崖边缘。

现金流濒临枯竭

天宜新材的资金困境已从“潜在风险”演变为“生存危机”。2025年10月1日的最新公告显示,这家曾经的高铁刹车片龙头如今近四分之三的货币资金无法动用,公司多数银行账户处于被冻结状态。

更严峻的是,天宜新材及其子公司目前共涉及22起被诉案件,涉诉总额高达2.26亿元。从金融机构到建设工程供应商,从融资租赁公司到股权转让方,多个债权人纷纷通过诉讼途径向公司追讨欠款。公司在公告中坦承,“资金的短缺是公司现阶段主要矛盾”,若相关债务或欠款无法按期全额偿还,公司及子公司资产将面临被法院强制执行,甚至被拍卖的法律风险。

天宜新材的资金流动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从7月26日到10月1日,公司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连续发布多份账户冻结公告,资金冻结情况持续蔓延。

截至2025年10月1日,公司及子公司银行账户受限金额合计达1.34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公司货币资金的74.52%被锁定。更为严重的是,连专款专用的募集资金账户也未能幸免。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受限金额高达1.17亿元,占募集资金专户余额的77.12%。

这一情况意味着,不仅公司日常经营资金被冻结,就连为特定项目募集的资金也几乎被全部锁定,公司通过募集资金维持业务运转的路径已被堵死。天宜新材在公告中直言,“公司被冻结的流动资金规模较大,公司多数银行账户处于被冻结状态,已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收支产生较大影响。”

公司的资金困境不仅限于法院的强制冻结,还涉及银行方面的主动风控措施。天宜新材透露,其与宁波银行在办理贷款展期过程中,就应收款质押相关事项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宁波银行对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设定了止付状态,金额达5471.50万元。

多方夹击下,天宜新材的资金循环系统已基本瘫痪。公司在风险提示中明确表示,“如后续公司诉讼未完结、账户持续被冻结,公司的正常经营将受到较大影响”。

天宜新材的资金链已处于断裂边缘,超过1.3亿元的资金遭冻结不仅或将导致公司日常运营陷入停滞,更应警惕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更令人担忧的是,募集资金账户同样遭到冻结,这意味着公司为未来发展储备的项目资金已无法动用,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计划被迫中断。这种程度的资金冻结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实属罕见,反映出天宜新材的财务危机已经超出了正常经营困难的范畴。

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面对潮水般的诉讼,天宜新材不得不通过和解协议争取喘息空间,但这些和解带来的还款压力同样巨大。

与远东租赁的融资租赁纠纷最终以调解方式解决。根据调解协议,天宜新材两家子公司需向远东租赁支付租金461万余元,且公司实控人吴佩芳女士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协议规定,若未能按期足额履行付款义务,远东租赁有权立即就全部未付款项申请强制执行。

与四川北合的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更是暴露了天宜新材庞大的债务压力。调解协议显示,公司子公司绵阳天宜欠付四川北合的工程款、质保金高达3708万元。根据还款安排,绵阳天宜需从2026年3月底开始,每月支付370余万元,这意味着仅这一笔债务,公司就需用近一年时间才能还清。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李和栋的股权转让金纠纷,这揭示了天宜新材在业务扩张中积累的问题。公司欠付李和栋股权转让金高达5160万元,分三期偿还。根据调解协议,李和栋同意在收到第一期款项570万元后,申请解除对天宜新材部分银行账户的冻结,这一安排反映了公司对流动资金的迫切需求。

随着资金链的紧绷,天宜新材的债务地雷被全面引爆。目前公司面临的22起诉讼案件犹如一张巨网,将其牢牢困在债务漩涡中。除了已披露的远东租赁、四川北合等知名债权人外,还有多家小型供应商因担心无法收回欠款而加入诉讼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诉讼中有不少涉及金融借款和融资租赁业务,反映出金融机构对天宜新材的信用风险已经高度警觉。

生死边缘的挣扎

天宜新材正站在生存的十字路口,其面临的不仅仅是资金短缺的危机,更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性挑战。

光伏行业的持续低迷是压垮天宜新材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在公告中坦言,“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仍在持续,公司各业务板块尚未恢复至周期前水平。”这一行业背景使得天宜新材难以通过自身造血来缓解流动性危机

天宜新材指出,2025年1-5月份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197.85GW,但6月仅新14.36GW,同比下降38.45%,环比下降84.55%,新增规模出现“断崖式”下跌。从市场供需来看,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的行业内卷等非理性竞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我国光伏行业呈现“价格下行、效益承压”的态势,行业运行形势较为复杂。如何摆脱“内卷式”恶性竞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成为需要行业、企业和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

天宜新材在光伏新能源板块的发力,主要以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毅阳及天启颐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该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碳碳热场、高端装备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石英坩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天力新陶主要客户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光伏用碳碳制品以及碳碳匣钵、收集器、窑炉内衬等锂电正负极用碳碳制品等;天启光峰主要产品为碳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可满足内部需求并实现对外销售;新毅阳主要客户同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热场用石英坩埚。

回溯2024年,天宜新材经历了上市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14.95亿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同比减少1138.31%。业绩暴跌的主要原因包括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主要产品市场需求、销售价格、毛利大幅下降。

2025年上半年,天宜新材营收同比减少17.26%,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09亿元。对于今年上半年营收减少的原因,天宜新材指出,主要受光伏产业链持续低迷影响,主要光伏板块业务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继续下降影响,致同期相比公司总体收入规模下滑。此外,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同比减少了23.34%。天宜新材坦言,今年上半年,受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及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业务仍受到较大影响。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压力,公司主营业务光伏单晶辅材部件原材料及产品产线开工率尚未得到显著回暖,公司业务依然承压。

从高铁刹车片到光伏领域的跨界转型,被证明是一把双刃剑。天宜新材曾是中国高铁刹车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上市后大举进军光伏新能源领域,这一跨界转型初期确实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公司的跨界转型反而成为业绩包袱。

天宜新材在公告中的一句陈述道出了当前困境的实质:“公司负债较多,偿债能力有限,资金的短缺是公司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面对严峻形势,天宜新材表示将“本着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最大程度降低诉讼及银行账户被冻结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的初衷,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及协商,争取将上述事项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损害降到最低”。

然而,公司也坦承,“鉴于尚有部分已诉案件尚未审理或未结案,最终的判决结果尚不确定,目前暂无法预计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天宜新材当前处境的尴尬注脚。

天宜新材的股价自上市不久创下64.56元的历史高点后,一路震荡下跌,截至2025年9月30日,其收盘价报7.19元,较高点已下跌约89%。从高铁刹车片领军企业到光伏行业的跨界者,天宜新材的转型之路并未带来预期的二次增长,反而让公司深陷亏损、诉讼与资金冻结的多重困境。

面对这场生存考验,天宜新材正在与时间赛跑。公司在公告中承诺,“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继续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在行业寒冬与债务压力的双重夹击下,天宜新材能否度过这场流动性危机,仍需时间检验。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字节跳动跨界锂电:AI算法猛攻固态电池,200MWh储能微网先行落地。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