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隔两年!杭州热电高层“地震”: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再度同日闪退

预见能源·2025年10月13日 11:09
核心管理层双双短暂空缺,不可避免会对公司重大决策效率带来短期影响。

9月26日,杭州热电连发两则人事变动公告,董事长刘祥剑、监事会主席范叔样因“工作调整”同步辞去职务。两人原定任期至2027年6月,此次提前离任引发市场对国企高管变动的关注。尤其是他们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角色,两大关键岗位同步变动,这对企业运营稳定性是否有影响值得关注。

核心高管同步离任引发治理担忧

9月26日,杭州热电发布两则公告,分别是《关于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离任的公告》《关于监事会主席离任的公告》。

公告显示,杭州热电近日收到董事长刘祥剑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刘祥剑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及委员职务。根据相关规定,其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生效,并视为同时辞去法定代表人。杭州热电2024年年报显示,刘祥剑现年58岁,任期起始日是2023年7月6日,去年其年薪为82.18万元。

刘祥剑原定任期到期日是2027年6月12日,离任职务为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及委员,离任时间是2025年9月25日。杭州热电表示,刘祥剑担任董事长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及董事会对其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另一则公告称,杭州热电于近日收到监事会主席范叔样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调整,范叔样向监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务。辞职后,范叔样不再在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担任任何其他职务。范叔样原定任期到期日是2027年6月12日,离任职务是监事会主席、监事,离任时间是2025年9月25日。范叔样现年45岁,任期起始日与刘祥剑一致,去年年薪为70.71万元。

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分别承担着“决策核心”与“监督核心”的关键职能,二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衡。董事长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经营决策的核心主导者,负责主持董事会、制定公司战略方向、签署重要文件,对企业发展路径和经营业绩负有主要责任,是维系公司战略连贯性的关键角色。

而监事会主席则是保障公司合规运营的核心力量,主要对董事会及高管人员行为的监督、核查公司财务真实性,通过专业监督防止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发生,其独立性与专业性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规范性。

两大职位如此关键,结合杭州热电这类深耕热电联产、依赖稳定运营和合规管理的公用事业类企业而言,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这两大岗位的稳定尤为重要。但从目前公告披露的内容看,两位高管的辞职比较突然,且属于提前辞职。不过,杭州热电此次人事变动未涉及实控人变更,且公司已明确认可离任者的履职贡献,若能快速通过规范程序完成补选,有望最大限度降低对运营的冲击。

判断人事变化对公司是否构成重大变化,核心在于是否影响控制权稳定与经营持续性,通常更侧重董事及高管人员变动,对监事变动的考量相对宽松。9月26日,杭州热电表示,后续将按照法定程序尽快完成董事补选及董事长选举的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份,杭州热电曾披露股票于2023年4月26日至2023年5月30日连续30个交易日内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0%。根据上交所交易规则,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当时杭州热电一度被贴上“妖股”标签,短期涨幅巨大,脱离基本面,游资推动迹象明显,且受到监管关注。

随后,在2023年6月8日,杭州热电连发两则人事变动公告,时任董事长许阳、监事会主席胡利华亦同日辞职。股价出现严重异常波动后,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人物选择辞职,虽然无法直接判定他们的辞职与公司此前阶段股价波动被监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外界仍会认为这是公司层面试图重塑市场信心、加强内部治理的一个信号。

时隔两年多,杭州热电再次出现“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同日辞职,虽然给出的理由是工作调整,这次人事震荡,究竟是一次国资体系内高管轮换的常规操作,还是与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存在关联,目前尚难定论。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调整仍在国资稳定的控制框架内进行,并未动摇公司根本治理结构。然而,核心管理层双双短暂空缺,不可避免会对公司重大决策效率带来短期影响。

市场将密切关注杭州热电后续补选进程。同时,新管理层能否提出新的经营思路以应对业绩挑战,也将成为关注焦点。

盈利承压下的经营挑战

杭州热电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约15.15亿元,同比减少9.69%;归母净利润约1.10亿元,同比减少5.52%。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减少3.45%。2024年该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4%、0.30%。由此可看出,杭州热电去年全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幅有限,此外,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2.37%。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降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能否保持2025年业绩关键数据同比提升,就看今年下半年发展如何。

从杭州热电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仅湖北滨江能源有限公司亏损35.83万元,其余12家企业净利润均为正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2.48亿元,同比增长144.02%。对该数据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报告期内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这通常意味着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表明其经营业绩面临一定压力,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即使现金流暂时改善,也可能难以长期维持公司的良好发展。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杭州热电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总计约42.43亿元,负债合计约13.28亿元。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31.30%。从行业对比看,电力热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领域,前期基建、设备投入大,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通常在50%~70%,杭州热电的负债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综合以上分析可了解到,杭州热电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财务稳健、现金流改善的特点,但盈利承压。杭州热电指出,从宏观经济风险角度看,热电联产行业发展及盈利水平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高。热电联产实行以热定电的生产原则,当宏观经济下行时,工业生产热力需求减少,热负荷的减少使得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及发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直接影响到热电厂的生产经营以及盈利能力。

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政府推出并实施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热电联产行业有望保持稳健、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未来如果经济出现衰退或者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将对热电联产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从政策变动风险看,杭州热电表示,公司是服务工业园区的企业,具有公用企业性质,经营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当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园区产业规划等发生变化时,公司业绩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公司还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热电联产行业受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燃料价格变动影响大。未来化石能源价格依然存在波动风险,这将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

多重挑战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热电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该公司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浙江省非统调煤电纳入电力交易市场,杭州热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当电力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可能对热电企业结算价格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业绩。

为应对这一挑战,杭州热电早在2024年,即根据集团“1235”战略目标,以《集团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通过建立“热电讲堂”学习平台,组织系统学习、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公司员工综合能力。此外,在2025年3月上旬,杭州热电组织“热电讲堂”培训,核心内容正是聚焦电力市场化改革,由外部专家解读浙江电力市场交易形式,以及政策调整后非统调燃煤电厂的收益结构变化。并由内部员工分析了在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等电价新政背景下,新能源投资的逻辑转型和应对策略。这种前瞻性布局有助于公司更快适应政策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减持压力是杭州热电面临的另一项挑战。2025年7月2日,杭州热电发布一份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浙江华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杭州热电约599.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4989%,前述股份全部源自杭州热电首发股份。

截至该公告披露日,杭热壹号、杭热贰号、杭热叁号这三家合伙企业分别持有杭州热电约366.69万股、362.17万股、356.66万股,其持股数分别占杭州热电总股本0.9165%、0.9052%、0.8914%。杭州热电职工监事顾东杰通过持有杭热贰号份额、杭热叁号份额分别间接持有杭州热电股份约1.14万股、3.86万股。

华视投资计划在3个月内,分别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杭州热电股份数不超过约599.70万股,前述三家合伙企业则减持不超过约346.15万股(占总股本的0.8652%)、361.32万股(占总股本的0.9031%)、329.64万股(占总股本的0.8239%)。减持原因均为自身资金需求。

以上四位股东计划减持的股份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4%左右,短期内集中向市场抛售如此比例的股票,会直接增加卖盘压力,可能导致股价下跌。事实上,公告发布的次日(7月2日),杭州热电股价就下跌了3.31%。尤其是前述三家合伙企业近乎清仓式减持,容易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内部员工对长期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员工持股平台的本意是绑定核心团队利益,其集体退出行动削弱了这种“利益共同体”的象征意义。

业务结构优化可能是未来突破口。从2025年上半年数据可了解到,杭州热电的热电业务营收约7.81亿元,占总营收约52.07%;煤炭业务营收6.84亿元,占比约45.60%。其中,热电业务毛利率约17.67%,煤炭业务毛利率约4.23%。进一步增加高毛利业务比重,降低对煤炭贸易的依赖,将有助于改善整体盈利水平。截至9月26日收盘,杭州热电每股报收于21.60元,跌幅0.69%,总市值86.42亿。

现如今,杭州热电面临的不仅是高层变动,更是经营环境的多重考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该公司需尽快适应浙江电力交易新规则。前述提及的杭州热电资产负债率31.30%的稳健财务基础,为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缓冲空间。接下来,新任领导层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战略,将决定这家区域能源企业能否在变革中赢得先机。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唯之能源的离场对亿晶光电而言,是一次重大转折。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