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Y年入24亿,名创优品出了“一半”力
目前,TOP TOY、52TOYS、以及卡牌品牌卡游均已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市场也有Hitcard计划上市的风声,谁会是下一个撞线的品牌?
“希望3年内让TOP TOY实现单独上市”,叶国富在2022年提出的这一设想,正逐步兑现。
2025年9月26日,名创优品旗下TOP TOY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正式冲击港股主板上市,计划募资约3亿美元。
叶国富一直扎根线下零售,对兴趣消费颇具战略眼光。
TOP TOY就脱胎于此,品牌定位潮玩集合。5年前,TOP TOY在2020年开出第一家门店。5年后,名创优品着手分拆TOP TOY;2025年4月在开曼群岛注册;7月份完成由Temasek领投的5940万美元A轮融资,TOP TOY投后估值约为13亿美元(约100亿港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TOP TOY是年GMV突破10亿元大关历时最短的中国潮玩品牌,也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
叶国富有心托举,TOP TOY谋求“独立”,但却还未摆脱对名创的“依赖”。
根据招股书,TOP TOY的最大客户,为名创优品。
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各期间来自名创优品的收入分別为2.5亿元、7.8亿元、9.2亿元,分別占TOP TOY各期间总收入的36.8%、53.5%、48.3%。
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小幅降至45.5%,在6.2亿元,仍接近TOP TOY营收的一半。
求增长,产品自研是重要支撑
中国潮玩市场是新兴市场,发展年限不久。多数品牌往往是IP产品品牌,不具备拓店能力;除了泡泡玛特有自营门店,市场少有垂类渠道。TOP TOY就是瞄准于此快速进入市场。
自2020年TOP TOY落成首店至今,短短五年门店数量已拓展至299家(截至2025年9月19日),并在2024年第四季度进入国际市场。2024年,TOP TOY在中国内地实现GMV 24亿元。2022年至2024年,TOP TOY的GMV复合年增长率67.7%。
2025年上半年,TOP TOY的销售收入13.6亿,同比增长58.5%。
不过,于今天来看,相比起开更多更大的店,产品自研才是重要支撑。
正如名创优品过去几年的战略历程:通过聚焦战略品类、聚焦IP赋能、紧跟需求变化的方式,逐渐从超级渠道转向超级品牌。
TOP TOY也在走这样的路。
在繁复庞杂的玩具细分中,TOP TOY锁定了三大品类:手办、3D拼装模型和搪胶毛绒。
手办是首要主力,2024年该品类收入为12.56亿元,占比68.8%,同比增速超23%。
3D拼装模型,该品类客群相对较宽泛,增长来自于引入流行IP。2023年TOP TOY提出“中国积木”高举高打,收获翻倍增长;不过这一品类没能持续引爆,2024年增速落在26%。
搪胶毛绒增长最为显著,2025年上半年该品类收入为1.46亿元,是去年全年(6379万元收入)的2倍多。该品类收入占比提升到11.1%(2025年上半年)。
三大品类的收入贡献在9成以上。
围绕于此,TOP TOY采取“自研+外采”双轮驱动,并逐步加大自研产品比例。通过积极参与设计过程,基于对IP文化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开发,形成统一的产品品牌输出,TOP TOY能更好地参与到产品力的竞争。
成效主要体现在授权IP上。TOP TOY推出的三丽鸥搪胶毛绒累计销售额超1.68亿元,其中三丽鸥「拿铁宝宝」单系列在为期一年内创造超5700万元GMV。另一知名IP合作,猪猪侠经典手办系列的GMV达1980万元。其推出的三丽鸥主题拼装模型,设计独特,成为业内标志性产品。
通过提升自研产品占比,毛利率得到改善。自研产品的收入贡献,由2022年的不到40%,提高到2025年上半年的47.2%,去年同期为51.8%。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不到20%,提高到32.4%左右。不过仍与泡泡玛特的70%有较大差距。
相比于同业,TOP TOY的零售基因,体现在供应链管控和成本控制上。
根据招股书,存货成本是主要销售成本。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存货成本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93.7%、95.4%、95.1%。(零售企业这一数字普遍在75%-85%)。包括折旧及摊销开支、授权开支及物流仅占销售成本的约5%。
对比来看,52TOYS在2024年IP授权成本为4575.5万元,占销售成本的12.1%、是营收占比的7.3%。泡泡玛特2024年设计与授权成本3.93亿元,占销售成本的9%,是营收占比的3%左右。
另外,TOP TOY在2025年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为53.4天。对比52TOYS的198天(2024年)、泡泡玛特的83天(2025年上半年),其数据均优于同业。
TOP TOY自研产品销售收入达到近50%。据招股书,这一数字在中国潮玩集合品牌中最高。
想摘掉渠道商帽子不容易
作为一个潮玩集合品牌,但TOP TOY来自开店的收入,增长并不突出。自营门店销售占比,在2022年到2024年中,基本稳定在9%-7.5%;向加盟商(TOP TOY合伙人)销售产品的收入占比在降低,2022年在33.5%,2024年在26.2%,2025年H1在24.4%。
来自线下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占比过半,并且持续提升:2020年在41.4%,2024年在53.5%。截至2025年6月30日,TOP TOY有53家经销商。当然,这里面也第一大客户是名创优品。
尽管外界的价值标尺常以店量、速度、店效等为衡量。
但潮玩市场的核心始终是IP开发能力。这与传统的零售逻辑并不相通。TOP TOY需要转换发动机,走自己的路。
TOP TOY在招股书中提到:品牌以IP价值最大化为核心,构建了潮玩产业链从IP孵化及内容创作、到生产制造和终端销售的全链路布局。
TOP TOY的IP战略:由自有IP、授权IP及他牌IP组成的多层次IP矩阵。自有IP 17个,授权IP 43个和他牌IP 600个。
自有IP依然是短板。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TOP TOY的自有IP产品分别实现收入680万元及610万元,在总营收占比中微乎其微。
TOP TOY在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补足自有IP资产。根据企查查,TOP TOY完成对HiTOY海创的收购,持股比例达51%,并以此获得获得糯米儿等IP。
具体来看,糯米儿产品系列的累计GMV约5000万元;卷卷羊单系列的累计GMV达1070万元;大力招财累计GMV在3500万元——规模过亿的拳头自有IP并未披露。
正如孙元文在接受采访中所说:渠道的竞争力其实不是核心竞争力,任何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都能建立渠道,但做出属于自己的、且被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是真正的难点。
今年TOP TOY放缓了开店速度,着力提升开店质量。
在国内,首家TOP TOY全球旗舰店落地上海南京路(2025年3月),开业当日销售额超100万元,单日客流量超3万。
在海外,日本首家门店开业当日的销售额达到1000万日元(约人民币50万元)。
今年上半年TOP TOY仅增加了17家门店。截至9月19日,TOP TOY门店拓展至299家;海外门店15家,覆盖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市场。
TOP TOY也在尝试新店态。上海全球旗舰店引入主题咖啡厅和手作工坊等模块,增强游逛和社交属性。该店8月销售额超过7百万元。尝试快闪销售形式,Chiikawa快闪项目在单月产生近1000万元GMV。
TOP TOY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半年内,TOP TOY海外收入增至5248.4万元,占比提升至3.9%。考虑到全球市场的成长性,向上摸高还有很大的机会。
在竞争上,TOP TOY与“老对手”泡泡玛特的差距很大,谈赶超并不现实。但基于自身优势谋增长还是有机会。
少年终长成,先走出“啃老局面”是第一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玩世代”(ID:PlayerEra),作者:玩世代,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