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Lafufu的年轻人

20社·2025年09月29日 07:52
怎么理解一种“自然现象”

Lafufu盛行,也是一个社区文化养成的过程,只有大家都喜欢上了Labubu这个形象,才会产生自己的表达。

上周去深圳出差,吃饭的时候看到两个姑娘包上挂了同款纯金Labubu,非常好看。

就算不找平台验证,我也知道这不可能是正版。它来自于深圳全国闻名的黄金市场水贝。甚至席上没有人考虑到正版问题,都在感叹Labubu 太火了,居然还有商家能出这么可爱的纯金版。

另一位朋友,在我求助怎么买到靠谱隐藏版时,她直接承认,自己挂的也是“祖国版”,因为她就喜欢这款,但确实太难买到,黄牛溢价又高,还不保真。

这个月早些时候的美网赛场上,一向打扮出位的大坂直美,每次出场包包上都挂了一只很特别的Labubu,分别用传奇网球选手命名。我怀疑如果不是止步半决赛,她肯定还可以拿出更多。

社交平台上,有人怀疑这可能是一种自制盗版——据说可以用3D 打印出来(我不太敢相信),但尽管如此,还是有更多人喜欢她的Labubu,因为没有人能拒绝blingbling。

当然,大坂直美的Labubu不是盗版,很快有人扒出这是来自A-Morir Studio的客制版本,她头上的玫瑰发夹、以及耳机上的水钻也出自这个公司——Labubu被整合进了她的美学。

难道大家不再有正版洁癖了?我特地去小红书上搜了相关话题,整体来说,多数人还是坚定选择正版,但也有很多人认为Lafufu(Lafufu最早来自于海外潮玩圈的玩笑梗,Labubu的fake,简称Lafufu。今年6月,泡泡玛特申请注册了LAFUFU商标,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也就是各种非正版Labubu也没那么讨厌。

这不是“贵替”才有的待遇,大家对于“平替”的态度也没那么严苛了。

上个月,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在山西旅游时买的纯黑色Lafufu,“Labubu 来了山西也得挖煤!”,评论区大多数人都在玩梗、点赞。

01

Lafufu,也有情感投射

首先声明,我们绝对支持并提倡购买正版,但依然想去理解背后的消费心理变化。

从上面的案例不难看出,Lafufu身上也可以有情感投射。纯黑色的Lafufu不光可以玩梗,还有很多人真心实意喜欢,毕竟“牛马”最爱一身黑了。

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人认为Lafufu相对于正版更可爱,因为很多Lafufu有创意、够搞怪。

海外市场才是Lafufu的主场。今年年初有报道称,泡泡玛特在海关完成既有商标和重点版权的知识产权保护备案后,海关已经拦截侵权产品超132万件。

甚至有人猜测,老外买到的基本上都是Lafufu。这话可能说得有点过,但可能太多人不慎买到了盗版,被虐着虐着,反而被虐出了创意。

由于开盒开出了千奇百怪的Lafufu,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开盒Lafufu已经成为起号利器,而且剧情逐渐失控,有人开出了猪猪侠版的lazhuzhu,有人开出了光头强版的latutu……

Lafufu 不光打开了市场,还有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子?这让我想起了功能手机时代,那些背后有八个大喇叭、能够当手电筒、充电宝的山寨机。

背后原因之一是这种小小叛逆,成为了一种反潮流的时尚。

另外,和热爱给Labubu 买娃衣一样,大家都更喜欢与众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个消费多元化的时代,品牌创意永远追不上用户需求。

其实,从市场供需来看,Lafufu火遍全球,也不难理解。

市场需求非常大,在正版风靡全球的今年,可以说足够大。

另外,如果去看看一只 Lafufu的全球之旅,我们会发现从生产到物流再到销售渠道,各个环节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壁垒。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毕竟仅在广东省,玩具生产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连美泰和万代都是在这些工厂中生产,而老板的跨境生意也早就做得风生水起。

说回消费心理,对于盗版的接受度提高,是一个全球现象,省钱是最重要的原因。

去年挪威的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一半人认为盗版内容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省钱方式。

这项由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进行的调查指出,奈飞、迪士尼等流媒体服务的高价格是这种态度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

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也能够看到类似想法的年轻人。当有人晒出贵价的正版戒指、项链后,评论区总会有人迅速下单类似的仿款,“主打一个不焦虑”。

原价Labubu本身不算贵,但用原价迅速拿下一个自己心仪的娃,就没那么容易,毕竟潮玩需要二级市场,需要稀缺性。

毕竟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一部分人来说,直播间里一直抢不到正版,Lafufu就成了一个不焦虑的选择。

02

买正版,有时候也可能会伤心

对于一直在买Labubu的老粉丝来说,她们对Labubu的态度反而在回归玩具的本质:再怎么着,这就是个原价几十块钱的玩偶。

8月末推出的第四代迷你Labubu,就遭受了很多吐槽。可能是因为全新的尺寸,让厂家在生产和运输方面的经验没有那么完善,导致这一代比上一代出现了更多品控问题:

要么头歪了,要么比例不对,要么整个身子变扁了。还有一些Labubu则是毛一缕一缕的,被戏称为“老鼠干”,不如以往蓬松可爱,“超绝丑娃,让我如何说爱你。”

另外,这次的新系列一共有30个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26个英文字母和4个符号,就是让消费者可以自由组合。

一些消费者也认为,有一些颜色并不那么好看,显得有点为了“数量而设计”,和以前每一个颜色基本都有人喜欢的状况不太相同。

抖音直播间曾出现一批lafufu,定价在39.9至69.9之间。

在以前,有一些粉丝拿到自己不满意的产品的时候,就会开玩笑说,“还不如义乌货”。这次,因为很多人拿到的实物,确实和产品图相距甚远,可能还真就比不上一些“技艺精湛的”盗版工厂的精细程度了。

不过,盗版还有看不到的风险。北京海关隶属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一处副科长,李思捷就曾对《北京青年报》介绍,仿冒品不仅会损害正版IP的声誉,还可能因甲醛、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

03

成功的IP,都会迎来解构

不过,盗版如此多,并且进化得这么快,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供不应求。

本身潮玩盲盒这个品类确实会通过某种形式来控制稀缺性。比如隐藏款、限量款,让大家能够继续有欲望来购买新的产品。

当一部分的产品得不到,或者需要高价才能得到时,确实会有一部分的人选择买个盗版。

不过,来到Labubu这里,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全球的购买热情高涨,确实生产不过来。实际上,泡泡玛特一直在扩大产能。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此前在7月对央视新闻表示,表示泡泡玛特每个月的Labubu产量大约在1000万只。从公司整体产量来看,在8月末发布半年报时,泡泡玛特的毛绒整体产量已经达到了每个月3000万只,同比扩大了10倍。

此外,泡泡玛特也在努力丰富产品品类,推出比如手机链、手机壳、水壶、钥匙扣等,争取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不过,显然热度不及核心品类。

这确实也对应了一部分粉丝的选择:核心品类不买盗版,但手机壳、包袋、小装饰等不能收藏、“无法升值”的生活用品会买盗版。因为,他们依然喜欢这个形象和相关元素,愿意用来装点自己,但是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溢价。

这可能才是更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想法。他们喜欢这个形象,但没到非得花大价钱的程度。这其实是IP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圈层,影响到了更泛化的消费者,才会产生的现象。这样,这些形象才能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然后再进行从自己角度出发的理解和演绎。

本质上,这是一个社区文化养成的过程,只有大家都喜欢上了Labubu这个形象,才会产生自己的表达。

实际上,每一个全世界知名的形象都会经过各种“魔改”。不管是米老鼠、皮卡丘,还是哆啦A梦和Hello Kitty,都有很多“二创”内容,甚至“儿童不宜”的内容产生——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当然,怎么监管、合作,乃至借势,就是下一步的问题了。

这也是成功IP的一种宿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王晓玲,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关注青年人的钱包、工作和生活

下一篇

曾经年赚将近3000个小目标。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