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季,顺丰京东中通入局,保鲜战变扯皮战?

递运指南·2025年09月26日 18:04
螃蟹上市,顺丰、京东、中通入局!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

秋季吃螃蟹,是中国人源远流长的一项饮食传统。刚出水的螃蟹挤作一团张牙舞爪,蟹钳上的绒毛还湿漉漉的,满是鲜活的气息。

这份“鲜”便是螃蟹的魂,此时快递运输便成了连接产地与食客的关键纽带,这考验的不仅是争分夺秒的配送速度,更是精准锁鲜的技术硬功,速度与控温技术便成了这场竞争的入场票。

一、阳澄湖大闸蟹物流竞赛

说起螃蟹,阳澄湖大闸蟹早已成为众多食客心中的品质标杆。它素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外形特征著称,不仅体型饱满硕大,更因肉质丰厚、黄满膏足、油润鲜香,被公认为蟹中上品。

而要将这口鲜美完美地护送至食客的餐桌,一场关于速度与鲜美的“保鲜之战”也随之打响。京东、顺丰、中通等快递企业各显神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鲜活。

在这场竞争中,京东物流将无人化接驳作为其最醒目的标签:无人车、无人机、移动分拣机、冷链三轮车以及多项AI技术提供科技保障。

“无人车配备恒温货箱和避震系统,大闸蟹也将借此提高运输时效、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实现鲜活送达。”京东物流江苏大闸蟹项目负责人说。

除此以外,产地专揽小哥、揽收点位同比增长超100%,揽收截单时间相比往年增加2.5小时,延长至22:00。并且投用全货机,大幅增加公路冷链、铁路等运力资源,让大闸蟹最快24小时送达全国核心城市餐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底蕴深厚的顺丰也布好了自己的棋局。

9月20日,顺丰在阳澄湖镇正式启用苏州首个专为大闸蟹打造的智能化快递转运中心,该转运中心服务范围覆盖苏州阳澄湖核心产区,联动100多个前端收寄网点。

另外,转运中心场地新增12个卸货口和69个装车发运口,投入两套全自动小件分拣系统,采用智能数字化管理,单小时分拣产能突破2万件,单日吞吐量超40万件,产能较2024年同比提升100%,为阳澄湖大闸蟹快递运输提供支撑。

在阳澄湖大闸蟹的物流赛道上,除了京东、顺丰,中通也同样积极布局,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60小时,是大闸蟹存活的黄金期,围绕这一时效红线,中通构建了航空提速+冷链锁鲜的闭环链路,并表示全国200城实现航空次日达,其中江浙沪主要城市可实现当日捕捞、当日尝鲜。

另外,中通还推出四重服务承诺:专属客服全程跟单、超时必赔、上门服务、开箱验活。

这场围绕一口鲜味的物流竞赛,其意义早已超越了送货本身。本质上是对各快递公司冷链技术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冷链市场的争夺。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研网)指出,2020年至2024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2025年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4.0%,冷链物流总收入为1361.3亿元,同比增长3.9%。

因而,无论是夏季时令水果,还是秋季大闸蟹,无疑是检验冷链技术、争夺冷链市场份额的关键战场。

二、死蟹之困:权责模糊

可就算用上再高端的技术、做了再周密的统筹,螃蟹运输难免会有失误的时候。

小红书网友“千万千万千万”2025年9月24日分享了一次糟心的快递大闸蟹的经历:通过顺丰邮寄的大闸蟹在送达时,快递员拒绝让其开箱验货,并声称“有问题直接联系卖家”。结果到家后打开箱子,发现大闸蟹已经死了一大半。联系卖家后,对方表示已保价,让找顺丰赔偿。而顺丰方面却一直推诿,称“没有保价”,迟迟不予处理。

事实上,遇到这种糟心事的,并非个例。许多寄送其他品种螃蟹的网友,也反馈了类似的遭遇。

网友“冬雪”就是其中之一。2025年9月19日,网友“冬雪”的家人通过顺丰邮寄一箱河蟹,9月20日收货时,发现一箱河蟹全部死亡。因没超时,且外包装完好,起初顺丰拒绝理赔,后来以赔付等额快递保障体验卡收尾。

对此类事件,不同网友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网友表示,“只要在时效内送达,外包装没有破损,无论保价与否,快递公司都没有责任,此时,应找商家索赔,如果是个人邮寄,应自行承担损失。”

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应找快递公司维权,因为这本质上是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失当,且快递公司在收件时在包装方面应履行提醒的义务。”

总的来说,螃蟹运输背后的“保鲜”问题,以及理赔时责任划分模糊等问题,不仅是消费者、商家与快递公司的“心头刺”,更是整个物流行业在提升服务品质道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此时,三台县的探索显得尤为可贵。

2025年8月底,三门邮政管理局联合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正式出台《三门青蟹寄递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涵盖寄递操作要求、理赔责任认定、理赔操作规范等内容,让青蟹商家与快递公司有章可循。

这份《规范》的出台,恰似给生鲜寄递行业立起了一块“指路牌”—— 它不只是为青蟹运输划定了清晰的权责边界,更给草莓、樱桃、海鲜等所有依赖冷链的生鲜品类,提供了“有规可依”的参考样本。

毕竟,食客盼的从不是“赌运气”式的鲜活,而是打开快递箱时,既能闻到蟹壳裹着的鲜气,也能少些“死蟹理赔找谁”的焦虑。

在这个季节,大闸蟹、梭子蟹、青蟹等各式品种的螃蟹争相登场,各快递公司在技术、效率上的比拼还在继续。然而,更重要的是,唯有当行业的竞争焦点从单纯的速度、技术,转向对消费者体验与权益的更切实保障,那份关于“鲜”的承诺才算真正完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递运指南”,36氪经授权发布。

+1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没有一只鸡,敢在沈阳摆架子

4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