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第一、万科第二,“万亿资产俱乐部”的房企不多了

未来城不落·2025年09月23日 10:28
“万亿俱乐部”成员仅剩4家

图表:2025年6月末典型房企总资产TOP100

资料来源:企业半年报/业绩公告,亿翰智库

“缩表”成为主流趋势:“万亿俱乐部”成员仅剩4家

曾几何时,“万亿总资产”是中国房地产企业规模与地位的象征。随着行业自2021年进入深度调整期,“缩表”(即资产负债表收缩)已成为主流趋势,往日的辉煌正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TOP100房企中,有87家房企总资产相较2024年同期出现下滑。

而“万亿俱乐部”房企的数量也随之减少。2022年时,总资产万亿级别的房企尚有6家——碧桂园、万科A、保利发展、绿地控股、融创中国和华润置地。随着碧桂园、融创相继暴雷,双双掉出万亿房企行列,截至2025年上半年,仅剩4家房企的总资产维持在万亿以上。

图表:2025年6月末典型房企净资产(股东权益合计)TOP100 

资料来源:企业半年报/业绩公告,亿翰智库

净资产为王:透视房企真实“家底”

若说总资产体现的是规模,那么净资产(股东权益)则更能真实反映一家企业的“家底”和抗风险能力。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在总资产榜上排名第六的中国海外发展(中海地产),凭借其良好的财务自律和低负债策略,以4177.45亿元的净资产高居榜首,远超其总资产排名。华润置地(4104.14亿元)和香港的长实集团(4068.34亿元)紧随其后。

从企业性质来看,净资产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由央国企构成。龙湖集团(2444.43亿元)是净资产前十名中唯一一家大陆民企。

图表:2025年6月末 净资产后10位房企(亿元) 

资料来源:企业半年报/业绩公告,亿翰智库

危机与自救:负资产房企正通过债务重组想办法

净资产TOP100榜单之外,则是一片狼藉。佳兆业集团(-418.08亿元)中国奥园(-351.73亿元)禹洲集团(-194.47亿元)等企业深陷“负净资产”困境,意味着其资不抵债的程度相当严峻。其中,世茂集团从2024年末的正净资产33.46亿元,恶化至负净资产-66.02亿元,凸显了部分企业风险的加速暴露。

面对危机,房企对于负债的处理正在从寻求“展期”逐步转向实质性“削债”,债务重组成为推动自救的关键手段。在这一背景下,远洋集团成为净资产相较2024年末增长幅度最大的企业,从2.17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82.27亿元,涨幅达到了3691%。这一变化主要源于2025年3月,其完成了规模约63.1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这项重组带来了317.56亿元的非现金收益,不仅完全覆盖了同期经营所产生的亏损,还大幅推高了净资产规模,成为其账面净资产回升的最主要动力。

2025年下半年,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了重要进展。

9月1日,佳兆业集团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取得关键性进展,重组生效日期预计于9月底正式落地,将削债86亿美元;禹洲集团于8月底宣布其境外债重组正式生效,成功化解约66.8亿美元债务风险;碧桂园也公告称,其持有超过77%本金总额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此外,融创中国、旭辉控股集团、中国奥园、时代中国控股等房企也均在积极推进各自的债务重组进程,若后续重组顺利完成,或将会在2025年末的净资产数据中有所体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翰智库”,作者:亿翰君,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城市体系“塑形”的关键阶段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